滑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东临黄河西眺太行,东西长103华里,南北宽79华里,有“百里之县”之称。滑县地处黄河故道,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历史上的滑县地域广袤,始为颛顼(zhuān xū)、帝喾(kù)之都,继为诸多王侯之封国,秦设东郡,隋改滑州,明又称滑县。

滑县各镇名的来历(滑县名字的来源)(1)

说起滑县的“滑”字来历,要从周朝的周公旦说起。周公旦是周文王的第四子,武王的弟弟,他一共有八个儿子。在周公摄政期间,大儿子伯禽被分封到鲁地,建立了鲁国。接着老二至老七分别被分封到凡、蒋、邢、茅、胙、祭等地,建立了自己的诸侯国。只有第八儿子伯爵年龄太小,没有封地。

公元前1000年左右,周康王姬钊执政期间,从卫国的东北部划出一块土地给伯爵,建立了诸侯国滑国,伯爵也被后人称为“滑伯”。滑国人以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于是就有了滑姓。按照《重修滑县志》记载,滑国的位置在卫国、郑国东北,曹国和宋国西北,东部与鲁国为邻。

在诸侯国的争霸战中,滑国最终被晋国吃掉,其后代被迫走上逃亡的道路,散落在晋、郑、卫等国,最大的一支迁往都费(今偃师市府店镇一带),建立了新的滑国。但滑氏的后裔,不忘自己的出身,定期到滑国旧地的宗庙、祠堂祭祀祖先。

秦国灭掉六国后,捣毁了滑国的宗庙及祭祀品,滑氏后裔停止了祭祀活动,滑国也逐步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滑”的名字得以流传下来,之后的滑台、滑州、滑县皆来源于此。

文老梁趣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