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从濠州离开奔赴定远时,身边只有二十四人,他们是朱元璋最为信任的心腹,也是朱元璋的左膀右臂,为开创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而花云,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朱元璋与陈友谅的关系(他是朱元璋的猛张飞)(1)

花云,安徽怀远人,他身材魁梧,高七尺有余,史书上说他的面貌是“奇伟粗黑”,其实就是长的不好看,五大三粗,一脸凶相,和他优雅的名字截然相反。朱元璋手下最出名的悍将当属常遇春,但花云的勇悍不遑多让,他的臂力无人能及,骁勇善战。

花云投靠朱元璋的方式颇为霸气,至正十三年,他听说朱元璋来到临濠,提着宝剑就来到军营,拜见朱元璋。朱元璋一看就知道花云不寻常,让他入伍征战。

朱元璋攻打滁州的时候,只率领几名骑兵前行,其中就有花云。好巧不巧,朱元璋一行数人碰上了敌人的大部队,几千贼兵一见是朱元璋,立刻扑了过来。花云拔出宝剑,策马奔向敌人,连斩几个敌人先锋。花云仿若猛张飞一样,一人镇住敌人,对方惊叹说:“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

在花云的护卫下,朱元璋安全回去,并组织大军攻下了滁州。后来渡长江的时候,花云为先锋最先渡过去,立下首功。

花云的勇猛和忠心让朱元璋十分欣赏,将他调到亲军中担任护卫,后来升任禁军总管。花云可能没有徐达那样出色的帅才,但作为一位上阵杀敌的将军,花云无疑是勇猛的。花云曾率领部下经过马驮沙,几百个大盗见花云人少,动了越货杀人的念头。见贼人杀来,花云不惊反喜,他一边前行一边作战,连着战斗了三天三夜,到后来大盗们想要逃跑,却被花云全部诛杀。

朱元璋与陈友谅的关系(他是朱元璋的猛张飞)(2)

后来花云赴任宁国,军队路过深山,有人说此山盘踞着许多盗贼,建议绕路而行。花云哪会受这个气,他率众大摇大摆的从山中经过,盗贼们蜂拥而至,将花云围堵,想要将他截杀。花云在山中和敌人拼杀作战整整八天,敌人最多的时候,花云拿起长矛冲向敌群。怒目圆睁的花云吓得敌人六神无主,他斩杀成百上千的贼人,自己身上却连一箭都没中。

花云是很早就跟随朱元璋的老资格,他的骁勇又是有目共睹,所以朱元璋把守卫当涂的重任交给了花云。当涂是南京的屏障,也是朱元璋和陈友谅双方的必争之地。陈友谅一开始还没打算动家底打朱元璋,但是常遇春杀了陈友谅三千降卒,让陈友谅很没有面子,决定灭了朱元璋。

至正二十年(1360年),陈友谅调集重兵绕过池州,直扑当涂,准备攻占南京。朱元璋没有预料到陈友谅会突然发起攻势,手上的兵力也有限,所以当时驻守当涂的兵力只有三千。陈友谅向当涂扑来后,朱元璋只能加急调援兵,并寄希望于花云。

当涂的形势确实很危险,消息传来后,城中一片混乱,不少人都主张弃城逃走。知府许瑷心急如焚,连夜召来花云等人共同商议。众人都知道当涂的重要性,可是眼下城中只有三千守军,粮草又少,城池也并非天险,难以抵挡陈友谅的大军。

朱元璋与陈友谅的关系(他是朱元璋的猛张飞)(3)

正在人心浮动的时候,花云挺身而出,表示城一定要守,而他愿意作为先锋。许瑗同意了花云的请求,城中立马调动了起来,开始加固城墙,拓宽护城河,拆除浮桥。而花云则身披战甲,守卫在城门口,等待着敌人的到来。

以三千守军抵御数万敌军,说起来简单,实际上很考验守将的心理素质。陈友谅的大军不是乌合之众,他们有着数以百计的战船,围在城外像一道海上城墙,上面站着的士卒乌泱泱看不到尽头。

士兵们心惊胆战,但花云临危不惧,他鼓舞士气,待敌人袭来,第一个冲上前去杀敌。花云的勇敢激励了士兵,守军们奋勇作战,将敌人的一架架云梯掀翻,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

在敌人车轮战和数不尽的箭矢攻势下,仅一个白天,城中守军就阵亡过千。花云自知这一战大概是有死无生,但他还是坚守在前线,一面修复破损的城墙,一面找来干柴点燃,以防敌人夜袭。

就这样,花云率领守军和数倍于己的敌人连续作战三昼夜。血战过后,守军几乎损失殆尽,可陈友谅的水师后援还在源源不断地抵达,不减反增。屋漏偏逢连夜雨,当时本就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又加上连续不断降下暴雨,让城下的江水猛涨。

朱元璋与陈友谅的关系(他是朱元璋的猛张飞)(4)

陈友谅将战船排开,又让士兵在船尾堆石头,以使船头翘起,作为大军登城的跳板。没有城墙作为屏障,城中的守军也死伤殆尽,再没有办法抵挡陈友谅的攻势。面对蜂拥而来的敌兵,花云提刀冲杀,但终因寡不敌众被俘。兵士们将花云缚到陈友谅面前,陈友谅劝花云投降,花云不仅对着陈友谅破口大骂,还挣脱束缚,抢过刀来连杀五六人。陈友谅气急败坏,让人把花云绑在船杆上,打破他的头,再用乱箭射死,临死以前,花云仍骂声不绝。

朱元璋听闻花云阵亡的消息后,泪流不止,而花云也以生命为朱元璋换取到了集结兵力的时间,得以成功收复太平。朱元璋做了吴王后,追封花云为为东丘郡侯,并修建忠臣祠堂祭祀他。花云就义后,他的妻子自杀殉国,全家只有一个三岁的儿子被侍女救出。侍女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将孩子送到朱元璋的手中,朱元璋抱着孩子老泪纵横,将他收养。后来,他还做了太平知府。如果花云不死,一定也位列公侯。

参考资料:

《明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