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和描写方法(浅谈文本中对林黛玉的描写)(1)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和描写方法(浅谈文本中对林黛玉的描写)(2)

很多人不喜欢林黛玉,自红楼梦问世后,一般会分成两派,拥林派和拥薛派。实话说,刚读红楼梦时也特别喜欢林黛玉,甚至都不呼其名,也称为颦儿,觉得甚是亲昵。等到如今人已长残,心还未歪,但是对待林黛玉却寻常心对待了。我特别喜欢一个词“悲天悯人”,这个词是我从刘心武那里听到的,猛然觉得以这样一种心境去读红楼,才能离作者的心境近些。曹雪芹描写的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正如鲁迅先生说的: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底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它那文章的旖旎和缠绵,倒是还在其次的事。

这也就是我现在看红楼梦,并不会觉得赵姨娘有多么可恨,当然也不会觉得林黛玉有多么可爱。其实按照书中的描写林黛玉就是一个尖酸刻薄还多愁善感的小女孩。

在第三回中红楼梦的回目就有出入,有版本是: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有版本是:金陵城起复贾雨村 荣国府收养林黛玉。并且脂批本在‘收养’后面批文:二字触目凄凉之至。所以这个回目成为了正统。但是我很不以为然,即便有脂批。因为林黛玉第一次去荣国府并非去投亲,只是去住段日子,人家老父尚在,并且黛玉家世代书香,也是官宦人家。纵然比不上贾府那样的望族,也绝非寒酸,至少也是中产阶级。怎么就被收养,还被批为凄凉呢?既然有另一个版本回目,或许作者也有过纠结。因此我个人比较倾向与第一个版本回目。

关于黛玉词的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个也有纷争,就是黛玉的眉目。通常的版本应该都是这个吧,但是有红学家考证出另外一种版本即::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这两句眉目的描写,个人认为更符合林黛玉的形象。当然红楼梦毕竟没有定稿,怎么看待怎么欣赏那就是读者自己的事了,特别在这样一个任性的年代,自己喜欢就行。

第二十七回,回目是: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这个现在的通行版本基本一致,这里面杨妃是指薛宝钗,飞燕是指林黛玉。可是还有一种说法是: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口口泣残红。就是说作者并没有定稿,飞燕是后来有人添上的。如果寻找中国古代的知名女性来入座的话,赵飞燕绝对榜上有名,曹翁为什么会先空下这两个字,他不可能想不起赵飞燕。除非他不想用,或者他不喜欢用飞燕来形容林黛玉。当然用赵飞燕,也并非不适合。环肥燕瘦是中国很有名的典故,而对比宝钗和黛玉也不过分。但是既然空了那两个字,起码说明飞燕不是作者的首选,在黛玉词中作者已经有过比喻,就是西子,西施是古代四大美女之首。用西子对杨妃也说的过去,沉鱼对羞花,都在四大美女之列。所以回目变成这样可好: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越女泣残红。平仄合韵,典故也通。越女即西施,西施是春秋时期越国人。当然,本人戏作,徒然一笑,诸公见谅。

在文本第三回中,有回前词,不属于正文,我不知道是戚蓼生写的还是脂批,道:我为你持戒,我为你吃斋,我为你百行百计不舒怀,我为你泪眼愁眉难解、无处人,自疑猜,生怕那慧性灵心偷改。

这段词我特别喜欢,可以参照贾宝玉的红豆曲。当爱一个人的时候,爱的特别忘我,特别深切,特别无法自拔,或许就是这段词的写照。当我最初喜欢林黛玉时候,不知道该用什么言语来表达,可看了这段词豁然了,此词足以表达对黛玉的喜爱。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和描写方法(浅谈文本中对林黛玉的描写)(3)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和描写方法(浅谈文本中对林黛玉的描写)(4)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和描写方法(浅谈文本中对林黛玉的描写)(5)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和描写方法(浅谈文本中对林黛玉的描写)(6)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和描写方法(浅谈文本中对林黛玉的描写)(7)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和描写方法(浅谈文本中对林黛玉的描写)(8)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和描写方法(浅谈文本中对林黛玉的描写)(9)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和描写方法(浅谈文本中对林黛玉的描写)(10)

注:喜欢红楼梦的朋友们,想要深入了解的,可以参看一些红学著作,他山之玉,可以攻石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