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皮的厚薄受多种 因素影响,不能作为决定新会陈皮质量的标准
新会陈皮作为“广东三宝”之一,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又是传统的香料和调味佳品,所以向来享有盛誉,早在宋代就已成为南北贸易的“广货”之一。自继续拓展成养生保健产品,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喜爱。
但很多人在选购新会陈皮时,容易陷入“以貌取皮”的误区。通过比较陈皮的厚度真的可以挑选出品质高的新会陈皮吗?陈皮的厚薄究竟是哪些因素导致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1. 柑树培育方式、树龄的影响
在新会,茶枝柑树培育方式主要为驳枝和圈枝两种,嫁接柑果型较大较圆,皮整体偏厚。圈枝柑则果实偏小,果型较扁,果皮较薄,油室密集饱满。
而茶枝柑新树一般要到三年才收果,这时的柑皮都是比较厚,而越往后的树龄,其柑果的果皮会稍薄一些,这也是我们看到一些老树柑的柑皮为何薄的原因所在。
2. 种植地形、土壤影响
新会地处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带平原区,以水田建园和采用河水灌溉是新会陈皮的生产特点。
由于水田含水量高,这种地形出产的柑果果大,果皮厚,而山坡生长的果皮又小又薄,这是由于山坡含水量比水田低造成的,所以在新会以水田柑为最优的陈皮生产原料。
3. 三时采收的影响
自古以来,新会陈皮从采收开始就树立分级质量概念,独有“三时”“三式”“三色”“三级”和“三瓣”采级分级标准。“三时”指农历立秋至秋分采、秋分至立冬、立冬至冬至后三个采收时段,分别采摘青柑、二红柑和大红柑。
新会柑按采收时间不同,分为柑青皮、微红皮和大红皮三种。越往后,其果皮就越厚,青皮柑最薄,微红皮次之,最厚的是大红皮。因此,同一树龄的大红柑果皮比青皮柑要厚,是由于果实的生长规律决定的。
4. 储存年份的影响
陈皮的储存年份从含水量及内囊两个方面影响着皮的厚薄。年份较新的新会陈皮,陈化时间短,陈皮的含水量更高,皮体自然更厚。年份越高,陈皮含水量越低。
此外,新会陈皮的内囊会随着陈化年份的增长而自然脱落,皮身自然比低年份的陈皮要薄。
新会陈皮的“厚薄”表现更多的是在外观上的差异,但不能用陈皮的厚薄去衡量它的口感。影响陈皮口感的更多因素是跟它的品种、地域、年份、保存方式等有关。所以陈皮的厚薄度不能作为决定新会陈皮质量的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