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人,都是怕死的,或者说如果有一点生的希望,就一定是抗拒死亡的。可是,在人们普遍的看法中,死亡安详而平静,既不痛苦又不煎熬,那死亡有什么可怕?

答案是未知。人害怕未知,而死亡就是未知,人们不知道死后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更不知道死后是否还有“我”存在。

但我认为,死后的世界一定是全新的,再乐观一点,一定是比当下的世界更好的,毕竟,没有人死后还愿意回来。

《死后的100种世界》将带读者进入死亡之后的世界,每种世界都将不同,某些世界你也许听说过,或者有点熟悉,但其中发生的故事一定是原创的、全新的。

让我们一起揭开死亡的面纱,探索死后的美妙世界。

第一种世界:意识不灭

他快死了!!

他的眼睛无力睁开,耳朵几乎听不到声音,呼吸变得艰难,甚至连折磨他许久的病痛也都感觉不到。

作为一个年过古稀的老人,能在亲人的陪伴下离开也了无遗憾,只是对这美好的世界还有些不舍和眷恋。

现在,胸口没了心跳,呼吸也逐渐微弱,他即将从这个世界消失。

但奇怪的是,虽然无法睁眼,但周围的一切却开始慢慢清晰:亲戚好友们正悲伤的注视着他,医生还在他身体上做着最后的努力,床头的鲜花比它才来时又凋谢了一些。就连那些往日难以察觉的微小物体都逐渐浮现在他的意识中。

他的身体正在死去,但体内的某些东西却在慢慢复活!

当瞳孔开始扩散,身体彻底冰凉之时,他死了。可与此同时,他飞速地离开这具残破的躯体,窜出了病房,飞出了医院,飘向城市的上空,直到盘旋在地球之外,静静地“看”着这颗蓝色星球。

终于,他自由了!

“看”其实并不准确,因为他没有眼睛,没有身体,甚至根本不存在。

在离开之前身体的那一刻,他就找回了记忆。他本是虚无的一种意识体,永存于宇宙之中,凭借着意识感受着万物,但宇宙之浩瀚无边无际,他目前的根本无法触及宇宙的边界。

因此,大多数意识体只能依附在地球生物之上,通过生命的进程来逐渐感知宇宙,认识宇宙,从而强大自己。

但受限于地球上低级的生命体,意识难以发挥强大的感知能力,就以人类来说,只能通过视觉,嗅觉,触觉等感知周围的事物,意识受限严重。据他估算,在人体中,意识只能发挥千万分之十,而在动物只有千万分之五,植物则不到千万分之一。

所以,意识体一进入生物体内就迷失了自我,忘记了自己的目的和初衷,成为了自己依附的那个人,去过完一生。

如同他自己一样,在刚刚离开自己的身体后,才如梦初醒。

回顾他的人生,那些曾经的喜怒哀乐,成功与失败,努力与拼搏,都如过眼云烟。人生对他来说不过就像一场电影,专注的看完,随后寂寞的散场,最终轻易的淡忘。而最重要的,是从过去的经历中提升自己的意识强度。

地球作为一个有生命的星球,吸引了无数意识体,来回穿梭于大气层之间,有的像他一样刚结束,从生命体中逃脱;有的义无反顾地进入一个新的生命体,开始新的一生。

但是,这次他却没有投向地球,反而朝着远处游去,他决定检验自己经历过一生后的收获,尝试突破宇宙边际

他开始放开自己的意识,这种感觉就像一张逐渐张开的鱼网,星体像鱼一样被网住。或是在地面上泼出去的一盆水,向四面八方蔓延开来,总之,意识扫过之处就是他所到之处,哪怕是漂浮在宇宙中的一粒灰尘,也被他一览无遗。

他飞快的掠过死寂般的月球,在木星76颗卫星的环绕下翩翩起舞,从太阳环状日珥间轻盈穿过,没过多久,他就已经离开了太阳系。

踏在银河之上,群星环绕,只有一望无际的璀璨,大大小小的星系或近或远,五光十色,发出着耀眼的光芒。

死后的世界的别称(死后的100种世界一)(1)

在这浩如烟海的星体之中,他特意将意识停留在了半人马座三合星的第三颗星比邻星之上,而比邻星的伴星比邻星b则是人类认为最宜居也最可能有生命的星球。

他用意识包裹住这颗星球,感受它的每一寸土地,确实,比邻星b的气温与地球相近,空气中有足够的含氧量,在某些地带也存在着液态水,只可惜,没有任何生命存在的迹象。

这也难怪, 他看过成千上万颗星球,适合生命生存的寥寥无几,而要在这寥寥无几的星球中孕育出生命的几率更是微乎其微。但宇宙是无限的,再小的概率都可以有无限大的可能。

途中也发生过意外,在经过距地球约1120光年的望远镜座时,他突然感到这区域的意识正在被一个未知的物体吸入并迅速丢失 ,吓得他赶紧收回附近的意识,避开这一危险地带。

经过他小心地查探,原来这个未知物体正是离地球最近的黑洞—HR6819。

HR6819体积庞大,质量是太阳的4.2倍,无声无息的吞噬着周围的星体、光、当然还有意识,任何想要逃离它吸引的努力都是徒劳。他此刻就像一个看着一口深井的人类,只能在井口观望,却难以了解井有多深,里面有什么。

死后的世界的别称(死后的100种世界一)(2)

之后,他变得小心翼翼,提前避开那些可怕的黑洞,最终来到了银河系的边缘,此时,已经距地球有10万光年,跨越超过1000亿颗恒星,而这也仅仅是他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因为在宇宙的沙漠里,银河系连一粒沙都算不上。

当他看惯了星罗棋布,接下来的旅程就变得枯燥而乏味,而且越远离地球,周围的意识体就越来越少,不知走了多远,最终只剩下他在寂静和空虚中独行。

这不禁让他困惑,自己想要去突破宇宙边缘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或者说宇宙是否有边缘呢?

如果宇宙有边界,那么边界之外就是更高阶的意识或者生物,用人类的语言,那就是“神”。“神”在宇宙之外静静地操控着宇宙,观察着宇宙。

如果真的存在“神”,“神”所处的宇宙是否也会有边界,照此推理,这将是一个“宇宙”包含着“宇宙”的多重宇宙。

就像现在所处的宇宙是在138亿年前,由一个奇点爆炸而来,那很可能当时就是因为上一个宇宙的某些东西突破了边界。

因此,他就是要去冲破边界,看看外面的宇宙,成为更高阶的存在,成为“神”。

消除了疑虑,他放开所有意识,全速前进。

遥远的路途上,他又见识了许多难以形容的景象,比如两个体积硕大的星球相互碰撞、行星状星云在他眼前绽放、燃烧殆尽的恒星逐渐坍缩。这些本来应该发出巨响的画面,因为宇宙中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变成了以一种奇怪的,像播放默片的形式缓慢上演,不免使他昏昏欲睡。

死后的世界的别称(死后的100种世界一)(3)

他的意识不停穿梭,现在,已经超出了人类可观测宇宙30亿光年外,这里依然是黑暗、空洞、寂静和死气沉沉。

他已经感到吃力,他的意识恐怕无法再继续支撑他去宇宙之边,他知道哪怕继续前进,也到不了边缘,因为很可能宇宙没有边界,永远也逃不出去。

另外,探寻过如此大的宇宙,搜索过无数颗类似或者是接近地球气候的星球,有些比地球更容易孕育生命,但无一例外,没有生命迹象。

无边的宇宙竟然找不出第二个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地球上的生命就像是被安排和设定一样,独一无二。

他明白了,解开宇宙之谜的钥匙不在宇宙之外,而在地球之上。

他不知道宇宙之外有没有“神”的存在,如果有,作为地球之主的人类就是神的儿子,只有成为人,才能接近神。

他急速地返回地球,一路狂奔,无心再欣赏千变万化的宇宙,直到再一次看着这颗蓝色星球,他忽然觉得地球是多么的神圣和美丽。

死后的世界的别称(死后的100种世界一)(4)

作为一个意识体,他的存在毫无意义,只有成为一个人,去体验人生的进程,感受近在眼前的快乐和幸福,才是意义所在。

他俯冲向地球,进入一个没有意识体依附的人类,瞬间迷失了自我,开启了新的人生。

END

后记:

人的意识是一种奇妙的东西,现代科学都无法解释这些本发生在大脑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电信号和化学信号,是如何产生人类的情感、思想以及自我认知?

因此,我们有理由把意识看做一个神奇的东西,甚至去神化它。

有许多的文学作品和电影描绘过意识的强大,比如小说《太空漫游2001》,电影《超体》等。

但这篇勉强称为科幻故事的文章重在把意识,人,宇宙联系起来,更重要的是把人放在更独特的位置上。

全文没有对话,没有互动,只有一个“意识”的视角、独白、思考,旨在突出宇宙中只有地球生命的空旷和荒凉,这也把人,放在宇宙的中心。因为宇宙中有外星生物并不令人惊讶,真正震撼的是宇宙之中再也没有其他生命了。

所以意识离不开人,人也需要意识。

真实世界中,人死后,意识将何去何从我们不得而知,或许真的会永生不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