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生死相依,不离不弃。元好问笔下的爱情故事,曾经感动了世间多少痴情儿女。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有人说,好的爱情是双向奔赴的,因为只有彼此思念,遥相呼应,才会修成正果美梦成真。

可是,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会有一个美好的结果,即便是铭心刻骨,最后也不过是一个无言的结局。

就像是铁轨上的两条平线,永远没有又交集,思念又如何,终归是有缘无分的肝肠寸断,就像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的这首《南柯子 怅望梅花驿》一般。

范成大10首诗词(范成大一首描写离情的佳作)(1)

怅望梅花驿,凝情杜若洲。香云低处有高楼,可惜高楼不近木兰舟。

缄素双鱼远,题红片叶秋。欲凭江水寄离愁,江已东流那肯更西流。——宋·范成大《南柯子·怅望梅花驿》

简译:久久地得不到你的音讯,也无法捎去我的思念,这让我感到十分的惆怅,只有徒然凝神而望。

远方缭绕的祥云下,是你居住的高楼大厦,可惜,天长水远,我这艘木兰舟驶不到你的高楼前。

想把我的思念写在缄帛上,可是鱼儿远远地游在水中央,无法为我传递书信,就这样等啊等,秋天的叶儿都红了,我的信也没有写成。

鸿雁在云鱼在水,我的思念无从寄托,就想借助江水寄托我的离愁别绪,可是日夜东流的江水哪里能够流到西边呢?

范成大10首诗词(范成大一首描写离情的佳作)(2)

赏析:这是一段双向奔赴的爱情,男女主人公彼此思念,可是,在那个交通闭塞的年代,这又注定是一个悲剧的结局,空留缱绻与缠绵。

词的上片从男主人公起笔,他的思念是如此的悠长和迫切,他多么希望驿站的信使能够捎来远方心上人的书信,哪怕就是一枝梅花也好啊。

可是,信使来来往往,就是没有她的只言片语,久盼不至,男主人公怅然地凝望湖中的小岛,想去岛中为她采一支香草,可是,这香草又要怎样寄给她呢?

这真是,来鸿不至,去雁也难,一切都是距离惹的祸,两个相爱的人只有苦苦思念,却无法相见,甚至连音信也难通,留给男主人公的除了失望还是失望。

范成大10首诗词(范成大一首描写离情的佳作)(3)

词的下片则落在女主人公身上,原来,男主人公并不是单相思,女主人公也在日夜地把他盼望和思念,甚至,相较于他而言,显得更炽热和急切。

翘首祈盼,天涯望断,男主人公的音信久候不至,痴情的女主人公想到了鱼寄尺素的典故,她多么希望那水中的双鱼能够善解人意,为他捎去自己缠绵不尽的思念。

可是,那鱼儿却不解风情,它们远远地游在水中央,既然鱼儿无法为自己传递思念,那红叶题诗还有什么意义可言呢。

春去秋来,一年又一年,痴爱的人儿只能遥想思念,即便是那日夜奔流的江水都不能捎去自己的离愁别绪,因为心上人在西边,江水向东流。

鸿雁飞在天边,鱼儿深潜水底,一腔深情谁与递?人生长恨水长东,苦候不归,思念亦无从托付,留给女主人公的,除了失望,抑或还有抱怨。

范成大10首诗词(范成大一首描写离情的佳作)(4)

这首词里,范成大用了两三个典故,“怅望梅花驿”是借用了陆凯《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的典故,抒发了男主人公期待远方音信的迫切心情。

缄素双鱼远”则是借用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典故。

题红片叶秋”是借用唐朝诗人韩偓《题红叶》:“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一诗中的爱情典故。

双鱼和题红两个典故的运用,都是表达女主人公希望意中人能够平安地收到自己的思念之情,可惜,这亦只不过是美好的愿望而已,她与他终究是隔了天高水长。

这首描写离情别绪的佳作,虽然全篇都在写思念,但却不见一个“思”字或“念”字,可读者却又分明感受得到男女主人公那缠绵不尽的思念之情,读来是那么的令人感动,为他与她爱而不得的悲剧结局。

范成大10首诗词(范成大一首描写离情的佳作)(5)

写在后面:

欲凭江水寄离愁,江已东流那肯更西流。”,音信难通,相见无期,这是多么的让人无可奈何,山水迢迢,阻隔了两个心心相印的有情人。

这世上最令痴情儿女痛苦的事情,莫过于爱而不得,有缘无分。时间和距离,终究会将这一份苦候不至的爱消耗殆尽,因为,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所谓的天长地久也是有期限的。

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情绵绵无绝期。但愿,你爱的和爱你的,都能够双向奔赴,得偿所愿,没有悲戚,不留遗憾,更没有痛彻心扉的苦苦思念。

范成大10首诗词(范成大一首描写离情的佳作)(6)

注:本文系刘玲子candy原创,谢绝搬运和抄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