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瑞鹏

浙中最高峰牛头山,如今成了国家森林公园,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但以前是一处偏僻荒蛮之地,山高,峰险,路陡,人迹罕至。上世纪70年代,我作为保障医生,跟随包括8名杭州知识青年在内的桃溪区德云公社50余位民兵去牛头山拉练(即行军训练),曾经历过一次难忘的历险。

那是一个早春的凌晨,天还没亮,我们50余人急行军一小时,到达牛头山南麓山脚的乌坛下村,天才放亮。公社人武部长陶黎明指着眼前的山路,下令道:“同志们!我们稍作休整,将在这里开始向牛头山顶进发!”

春天牛头山(晚潮牛头山历险记)(1)

牛头山侧峰。李志坚/摄

这是一条天梯一样的崎岖小路,沿山体蜿蜒而上,一眼望不到尽头。我们沿着山路开始登山,路两旁长满了密密麻麻的芒干,其叶修长带齿,锋利似锯,一不小心手脚就会被割破。走不多远,只听知青姑娘小刘突然大叫一声。我闻声赶过去,只见她那白嫩的小腿被芒干割得鲜血淋漓。我立即上前给她止血包扎,但她仍止不住委屈地哭泣。当时,这些杭州知青不像现在的城里人来游山玩水,而是告别繁华的都市和父母,来到穷乡僻壤从事农耕,本就有诸多的烦恼与苦楚,所以对小姑娘的哭泣,我们都很理解。民兵梁定进走过来,蹲下身子安慰她:“小姑娘不哭。来,我们轮流背你上去好不?”小刘见状立即擦干了眼泪,破涕为笑,摇摇手说,"不,不……我不痛,不痛。”说着,拉着同伴的手继续登山。

越往上爬,风越大,路也越难走,但大家尤其是知青互相鼓励,克服困难,继续前行。越近山顶,树木愈矮愈小,松树冠也收敛起来,不那么高大招展了,倒像一棵棵美妙的盆景树。满山的茅草大片大片倒伏在地,宛如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被褥。我们选择一个缓坡,坐在厚厚的茅草上,感到惬意无比。高山上,春意姗姗来迟,寒风放肆地吹乱了姑娘们的头发,吹红了她们青春的脸庞,但她们个个笑容绽放。

春天牛头山(晚潮牛头山历险记)(2)

牛头山顶。李志坚/摄

小憩片刻,我们继续赶路,终于登上了海拔1560米高的牛头山顶。站在山顶,可与白云平视,一览众山小。放眼四望,群山苍茫,连绵起伏。目力所及,隐约可见金华、丽水、松阳、遂昌、武义、宣平城区轮廓。收回目光,山下那些高大的阔叶林此时在我们脚下匍匐着,像绿色的波浪绵延起伏。女知青们挥舞着双手,欢呼着,跳跃着,充满了战胜自我登临绝顶的喜悦与自豪。

活泼可爱的小刘是知青中年龄最小的一位,此时显得特开心。她在山顶上四处观望,觉得什么都新鲜,突然手指前方惊喜地叫道:“快来看呀,那里还有一大片雪!”大家随她的手势看去,只见远处绿林中有一片白如云絮的景色,原来是一片当地人俗称雪树(学名白玉兰)的林子。民兵叶树儿接过小刘的话头:“那是一片雪树花,而不是雪。雪树早春开花,洁白似雪,所以远看像雪。据老人说,以前在这个季节,牛头山东麓漫山满坞都有雪树开花。有个村庄因为雪树特多,雪树开花,白色一片,人们常误以会是雪,所以称这个村为雪坑。”

春天牛头山(晚潮牛头山历险记)(3)

登顶一览群山小。李志坚/摄

“哇,这儿有个大洞!"知青陈旭东此时大叫起来。众人赶过去探头一看,原来下面有一个垂直圆形的大洞,深不见底。有知情人告知,这是明代开采银矿的遗存。据浙江地质大队调查,此类矿洞在牛头山共有386个。14世纪中叶,此地开矿工人多达数千人,后来由于朝廷课税重,矿工无以为生,曾暴发过以矿工陈鉴胡、陶德义为首的武装起义。这次起义从1448年开始到1452年结束,历时五年,虽然以失败告终,但以中国工人首次武装起义而永垂史册。

时过中午,我们吃了自带的干粮,开始下山。因为有一队民兵早已起程下山,他们选择的路途弯曲有点远。动作迟缓的我们落在后面,就跟随另一队伍的后面。领路的叶树儿是牛头山人的女婿,自恃山路很熟,就抄捷径赶路。谁知走了半天,迷失了方向,后来连小路都没有了,只能披荆斩棘开路,结果一小时走不了多少路。想回头找另一条路,但要跨过山梁,穿过另一山沟,路途很远。

“皇天老爷!”叶树儿沮丧着脸说,“另找一条路,时间肯定来不及了。刚才我们下山走得急,再返回已不少于十里,况且走回头路都是陡峭的上坡,耗时耗力很大。现在是下午四点。怎么办?只有硬着头皮向前,也许我们还可以闯出去,否则只能在山里过夜了。”说完,他用拳头狠狠击打自己,顿脚叹气道:“唉!都怪我,都怪我!这是一条回不去的路啊。”

听到这话,几个女知青都很害怕,眼中噙着泪花,哭丧着脸说那我们怎么办?大家安慰了一阵,走到一处山溪边商量,决定沿山溪往下走。因为经慎重判断,我们的路线大方向应该是正确的,离宿营地的上田村不会很远了,刚才只是误进了一条峡谷,迷路了。

春天牛头山(晚潮牛头山历险记)(4)

雾气蒸腾的牛头山溪流。吴维康/摄

继续前进!我们把不必要的东西全部扔掉,轻装上阵。路上我曾采了一捆草药,有名贵的七叶一枝花、红茴香等,这时都忍痛掷到了水潭里。我们目前所处的位置是在峡谷之中,旁有一条溪涧,每隔百来米有一瀑布,流入深潭。这些由千万年山洪冲涮形成的深潭,像个大深锅,周围边上的岩壁光滑,且长满青苔。如果一不小心滑下去,不可能有人救得了你!

我们在潭边小心翼翼地手脚并用,抓住柴草,沿着光溜溜的岩壁爬行。大家手牵着手,把知青围护在中间,遇到惊险处就架着他们经过,并一再嘱咐他们绝对不能向后看,只准看眼前。

过了几个潭,来到一片较开阔的地方,天色已慢慢暗下来,如果走不出去,就决定在此露营过夜。

队长让我们大部队在此休息,派几位民兵前去探路。回来说,前面是悬崖峭壁,下不去。我们听到哗哗的流水声,但黑咕隆咚的看不清,更不敢冒险,因为带着知青,千万不能出事。

周围是原始森林,地面却光秃秃,寸草不生,但见有两个小土坵。有人猜测,可能是过去年代在这里烧木炭的人死了,运不出去,就地长眠于此……恐怖的气氛在夜幕中开始漫延开来。

我们找了些枯枝老竹燃起火堆。火苗随着噼里啪啦的竹杆爆裂声,直往上窜。火光映红了每个人的脸庞。我看到知青陈旭东头发上的露水开始往下滴,就递给他毛巾。他却乐观地对我说,比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不知好多少了,这算不了什么!

深山老林里浓重的夜雾升腾起来,夜间的恐怖氛围越来越凝重,大家的心情也越来越沉重,只有燃烧的老竹不时发出一两声爆响,更显得山里的黑夜静得可怕。许久,黑暗中,不知谁突然喊了一声:“我们过年放火炮啰!”大家哗然大笑,气氛一下子轻松起来,黑暗中的恐怖感也冲淡许多。

早春的夜寒意袭人,大家纷纷把衣服脱下给知青披上,把剩下的红薯干让给知青充饥。队长再三交待,知青是我们的弟妹,他们从大城市来到我们农村,我们要用生命保护好他们!

九时左右,突然,山下传来几声枪响。从声音判断,枪是朝天开的。队长知道,是大部队来接应我们了,于是立即派人朝枪响的方向循声寻去。探寻者不一会回来了,说已接上头,只是下面的溪流湍急,过不去,正在搭木桥。

大家把火堆扑灭了,开始向前方移动,在峭壁上往下爬行。每个知青由两位民兵保护,慢慢倒退着下到溪边。对岸一片火光映红了天空,大队人马结集在溪边,正在用四根杉木搭建临时木桥。

桥架好了,首先由两人扶一位知青走上木桥,对面几双手伸过来接应。等知青们安全过了桥,大家才相继过桥。

春天牛头山(晚潮牛头山历险记)(5)

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天师殿。吴伟康/摄

等我们来到宿营地,热气腾腾的饭菜已为我们准备好,大家又说又笑地吃着,历经艰险之后的晚餐格外香甜。此时,人武部长陶黎明走过来,朝着叶树儿的胸口就是一拳,严肃地说:“这回都是你干的好事,要依军法处置!”人们立即过去打圆场:有话再说,快吃饭吧,我们都饿得背脊贴肚皮了。

我们吃饭时,上田村民也闻讯赶来了,他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好险哦,你们真命大!要知道,你们迷路的地方,就是牛头山有名的‘石门鬼峡’。那里山门很紧,传说有山魈,如果有人进去,基本出不来,出来的也都吓得神智不清了。”听完这些,大家一阵后怕。

十年以后,在西湖断桥边,我碰到这次同行的知青小刘。说起往事,她还心有余悸。接着,她又开心地对我说,那次回来的路上,你把外用药送给我,叫我要注意保护伤口不发炎,谢谢潘医师。最后,她紧紧握着我的手说:“潘医师,德云公社的乡亲们真好,我永远记着他们!”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