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季古诗词赏析大全(诗词日历陆文圭立冬)(1)

7

Nov

这首诗生动描绘出立冬时的景象,并由此引出作者的内心情感与人生志趣,表现了诗人守气节、不出仕的高尚情操,也暗示了遗民生活的清苦与无奈。

译文

早久又怎么会下雨,秋深逐渐进入冬季。

黄花独自粘上了露水,红叶已经随风飘落。

边想吹冷角,村里的歌声说明春季已经到了末尾。

篱笆门天大睡,衰懒惭愧没有功劳。

注释

何:怎么会。雨:下雨。入:进入。黄花:黄色的花,一般指菊花。露:露水。边思:边关的愁思。寒角:号角。相:亲自观看,是不是合心意。晚春:指春季的末尾。篱门:竹篱的门。高卧:安卧;悠闲地躺着。衰懒:衰老慵懒。无功:没有功劳

赏析

首联“早久何当雨,秋深渐入冬。”是说,干旱久了也应当下点雨了,秋已渐深进入了冬季。交代了立冬节气的天气情况。立冬节气,江南一带雨水很少,久不下雨,秋天已经很深,正是秋色正浓之时。虽然已经立冬,却还是一派深秋绚烂的景色,非常迷人。颔联“黄花独带露,红叶已随风。”是说,菊花独自沾染了露水,红叶已经随风纷飞。为全诗写得最好的一句。“黄花”对“红叶”,“独带露”对“已随风”,非常工稳贴切。一个“黄”字,一个“红”字,两种深秋的主色调,将一幅动人的秋深图唯美地勾勒出来。颈联“边思吹寒角,村歌相晚春。”是说,边关的愁思吹起了号角,村里的歌声相看如同到了晚春。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方式。前句“边思吹寒角”是虚写,为诗人所想;后句“村歌相晚春”是实写,为眼前所看之景。一个“寒”字,点出了立冬萧瑟的天气,也点出了诗人隐秘忧伤的情感。“边思”是忧伤的;“村歌”却是快乐的。一方面表达了诗人想要去边关建立功名,另一方面又表达了诗人对于乡村隐居生活的喜爱。尾联“篱门日高卧,衰懒愧无功。”是说,篱笆门前日日悠闲地躺着,衰老慵懒惭愧自己没有功劳。如果说前六句侧重于写景的话,那么末两句则侧重于抒情。抒发了诗人对于日日高卧的隐逸之情,对于没有建功立业的愧对之情。纵观全诗,可以感受到秋天已去,诗人对此生发出时光老去的感叹,同时也抒发了诗人作为遗民,不得其时,蓬累而行的辛酸与无奈。在忙碌的日子里,我们也要适时停下脚步,欣赏身边的佳景,不辜负这深秋时节最美的光阴。

创作背景

南宋咸淳九年(1273),陆文圭参加乡试,以一篇《春秋》中式。当时由于战事紧急,元兵已下樊城、襄阳,陆文圭没有去应省试。南宋王朝灭亡以后,陆文圭就隐居在江阴东乡,学者们都称他为墙东先生。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陆文圭在吴县县学执教。元代延祐年间,政府开科取士,地方官强制陆文圭参加乡试,陆文圭又两次中举。延祐七年(1320),获江浙行省第2 名。陆文圭善于写文章,他学识广博,融会经传,纵横变化,文名卓著。他隐居澄东,担任塾师,东南一带的学者,很多人拜陆文圭为师。朝廷听说陆文圭的文名,派人几次来江阴,请陆文圭出山做官,被陆文圭以各种理由谢绝。元泰定、天历年间,陆文圭应聘设教于容山,至顺末作了《立冬》一诗。

立冬季古诗词赏析大全(诗词日历陆文圭立冬)(2)

陆文圭(1252~1336),元朝文学家。字子方,号墙东,江阴(今属江苏)人。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朝学者陆文圭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陆文圭,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