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时期是学生身心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学生已经逐渐形成人际关系以及基本道德,因此是进行德育工作的关键阶段。对小学生开展德育工作有利于其形成良好的三观以及情感体验。学校和家长是开展德育工作的主体,对此可建立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联动关系,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需要。

从四个方面着手做好小学德育工作(基于家校一体的小学德育工作路径分析)(1)

一、开展座谈会、举行沙龙活动,沟通德育心得

家长会是学校中普遍存在的家校互动的方式,其主导者为学校,通过学校将学生家长聚集起来,然后学校讲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以及心理等,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将有利于学校以及家长更好地掌握学生的思想情况以及学习状况,促进学校更好地开展针对性教学。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的形式,可以使其在短期内将学校有关的政策讲给学生家长听,还能将学生在校状况向家长汇报,有利于学校高效地开展教学,使其教学覆盖面更宽广,推动“家校一体”的德育教学路径健康发展。

但是,在学校日常举办的家长会活动过程中,大多数情况都是以讨论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因为班主任以及任课老师都比较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导致一部分教师会在家长会活动中公布学生的成绩以及排名等,还会对一部分学生实行评级,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家长会无法发挥其德育作用。基于这种现象,会导致一些学生以及家长对家长会活动失去信心,并形成抵触心理,同时也会怀疑学校举办家长会活动的目的。这不仅不能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还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以及家长带来压力。为了有效开展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实现家长在“家校一体”教育模式中的真正作用,这就要求学校应定期举办家长会活动,以此来加强和家长们之间的交流。家长会是学校和学生家长之间非常重要的交流方式,因此学校应对此加强重视,有效发挥其实效性,实现联动作用的目的。比如,开展座谈会活动,举办家长沙龙活动以及分享德育经验等德育活动。

座谈会和开展学生成绩评价的会议活动有着很大区别的,它是实现“家校一体”工作的有效互动平台。一方面学校教师可以利用案例以及数据等方式,向家长讲解学生在校思想、德育教育方面的举措;另一方面学校能通过较为开放的形式来寻求家长的帮助,和其分享德育方面的工作,并求得其建议,家长也可通过回答德育问题加强和学校之间的交流。通过举办家长沙龙以及德育分享活动等,有利于学生家长之间进行教育经验交流,互相学习,可以为其营造相对宽松的交流环境,同时教师也可以列举一些学生的表现以及案例,和家长进行分享,帮助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从而一起分析高效的德育工作路径。

二、开展家庭德育培训,进行多元化德育

基于社会的快节奏发展,学生家长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生活压力,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可能会因时间以及经验不足导致一些问题。另外,由于学生家长的知识水平以及能力等都有一定的差异,其家庭环境以及教育形式都会对学生的性格和行为产生一定影响。所以,学校想要加强家庭德育能力,让家长可以更高效地实现道德教育,学校可以构建一个高效的德育工作路径。家长学校主要利用培训和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家长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活动等多个方面,使其获得一定的教育能力,以便更好地开展家庭道德教育。当前我国已经在大部分地区都建立了家长学校,对此,家长可以定期去参加家庭德育方面的学习活动。

首先,该方式能利用学校较为专业的平台优势,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以及模式,提升其在家庭教育和实践中的能力,为其提供更加高效的指导。比如,某学校建立了家长学校,并且还定期邀请家长到学校参加德育讲座。学校会邀请德育方面的专家给家长授课,专家讲座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从而使得学生家长都非常关心每次授课的内容,同时专家在授课的过程中,在最后的环节还会留有和家长互动交流的时间,以便更好地帮助家长解决其德育难题。通过该方式,不仅加强了家长的德育教育,还促进了学校和家长的交流。

其次,对于学校而言,它拥有着较为丰富的德育素材,也可以向学生家长进行宣传和分享,然后帮助家长将这些素材应用到德育实践中,以便其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利用家长学校的方式,使家长可以及时把自己在实践中的有关问题反映给学校,从而在学校的帮助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如家长在德育实践过程中存在较为浮躁等情况,致使其对学生的教育比较粗暴。学校就可以向家长列举有关案例,使其改变教育方式,使其德育实践更加理性、科学。再次,通常情况下在大部分小学中,都是在村镇以及社区建立起来的,基于此,家长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村镇以及社区的优势,将其引入到德育工作中,从而在村镇以及社区的帮助下,促使家长以及学校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

综上所述,小学生是国家发展的希望,对其开展德育工作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学校以及家庭对学生身心发展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将其有机结合可以充分实现“1 1>2”的作用。基于此,开展“家校一体”的工作模式,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为国家培育出优秀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