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人的三观难以改变,哪怕改变动机强烈,也很容易“三分钟热度”,这是因为人都习惯待在“舒适区”,维持自己观点就如同维护自己生命尊严。

爱恨情仇的三观是内在的,但会通过外在言谈举止表达出来,这就是说一个看法会用特定方式表现。如果细细区分,会有健康、不健康、不正常这些不同心态的表现,也就是言语交流、情绪化、行为疾病化等表达方式。

而针对某个人来说,这个表达三观的某种反应会是固定化的,也就是表达模式化。

我们尊重别人三观,就要尊重人家特定表达模式,其实这更是对自己说的,即先不要着急改变自己三观,先认识到特有表达模式是什么样子的。

接下来,就是增加一种新的表达方式,这才是我们要关注的事情,也是自我觉察要改进的方面。

上面说法主要是针对自己的,“不改三观改表达”,因为我们没有提醒别人调整表达方式权利,而唯一能做的是自我觉察和调整。

对于别人,不仅不要试图改变三观,一般还不要试图去改变调整人家表达方法,除非这个人花钱花时间请你改变。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见解(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

既然对别人要尊重三观和模式,不去改变,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怎么应对,这才是重要的,这就是“不改模式改应对”。

我们如何应对主要不取决于我们,要取决于别人是什么样的表达三观模式。我们知道从心理健康水平出发,观察有5种表达方式,即幽默式、言语式、情绪式、行为式、身体式,对此分别应对即可。

这里,先判断5种模式是关键。如何判断?这就要从自己做起,看看自己属于哪一种,还可以如何表达,用来推断别人表达模式主要是哪一种,再进行相应应对。

应对方式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健康的讲道理,不健康的讲心理,不正常的顺着说或者不说。换个说法,幽默或言语表达的讲道理,情绪化表达的讲心理(讲心理就是主动示弱,提问说,问需要),行为化表达的顺着说(不要和疯子讲道理或心理),身体疾病表达的不说。

有了这个理念,生活就有了乐趣,看看自己话语会引发别人什么反应,这个反应是特殊的还是模式化的,一般来说都有模式化表达三观的影子,甚至就是典型化表达。

看到别人表达心理世界的模式,也就是作为镜子,看到我们自己存在这个表达模式可能性,对于积极表达者就是学习榜样,对于消极表达者就是我们反思对象,这就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