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什么东西上面都有个日期,秋刀鱼会过期,肉罐头会过期,连保鲜纸都会过期。我开始怀疑,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不会过期的。"——《重庆森林》

王家卫在《重庆森林》里,提出的这个问题,蒂姆·波顿给出了他的答案:

如果说世界上还有什么永远不会过期的东西,那"童话"必须占有一席之地,只要我们童心未泯,那么童话就会永存

可以说,在美国导演中再也找不到像蒂姆·波顿这样充满哥特式童话幻想的导演,再也找不到像德普一样能和波顿配合无间的演员,而这两个老搭档也从来没让我们失望过。

两人合作的经典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就是一部这样的电影,它对孩子们来说是一场天马行空的童话旅程,对成年人来说是一场五彩缤纷的视觉盛宴。

那么,这部在豆瓣上斩获了8.2分的高分电影,除此之外,还讲了什么呢?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图文并茂(查理和巧克力工厂)(1)

今天,我们就从蒂姆·波顿在电影中设置的三重对比出发,探讨为什么在寒冬中,比巧克力更浓情的家。

01第一重对比: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家人才是财富

家人的重要性是这个披着魔幻色彩外衣的童话故事的核心,也是蒂姆·波顿想要通过这部电影表达的主题。

蒂姆·波顿在电影中设置的第一重对比就是电影的名字: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图文并茂(查理和巧克力工厂)(2)

主人公查理是一个普通的小男孩,他不聪明也不强壮,他出生在一个温饱都成问题的家庭,住的房子摇摇欲坠,在凌冽的寒冬中只能勉强的支撑着。

从表面上来看,查理生活在一个马上就要倒塌的小屋,给观众留下的印象就是,也许这又是一个因为贫穷而充满阴郁的家庭。

但实际上查理是全世界最幸运的小男孩。

因为他拥有一份难得的财富,那就是,家人的爱:当我们走进那座小屋,里面的暖意足以融化所有的寒冬。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图文并茂(查理和巧克力工厂)(3)

小屋里,查理的妈妈忙碌着一家人窘迫的晚餐。

但在家里吃不起一顿像样的晚餐时,妈妈会笑着调侃"甘蓝菜和甘蓝菜最对味了",乐观的妈妈从不会让查理直面惨淡的生活。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图文并茂(查理和巧克力工厂)(4)

因为家里的空间太小,查理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只能挤在一张床上。

但四个老人经常语出惊人,虽然已经年近耄耋却童心未泯,四位老人的陪伴让查理的生活充满欢声笑语。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图文并茂(查理和巧克力工厂)(5)

在牙膏厂上班的查理父亲薪水少的可怜,甚至难以维持家用。

但他却总会给查理带来一些意外的惊喜:牙膏厂废弃的牙膏盖成了查理的"乐高积木",查理用爸爸带回来的牙膏盖搭建了一座精美的巧克力工厂模型——爸爸的爱给了查理做梦的权利。

因为在查理的心中,巧克力工厂就是他的梦工厂,那里有着所有孩子渴望的糖果和巧克力,还有一位让查理无限向往的巧克力天才。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图文并茂(查理和巧克力工厂)(6)

与平凡的查理形成对比的是,这座巧克力工厂充满各种神奇的论调。

工厂的主人威利·旺卡是一位传奇的巧克力大师,他的脑子里充满各种奇思妙想,不会融化的冰淇淋,巧克力建造的宫殿,可以吹到无限大的泡泡糖......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图文并茂(查理和巧克力工厂)(7)

旺卡先生的巧克力包装精美,味道香醇,以至于在全世界任何一家商店,只要看到旺卡先生制造的巧克力就会立刻抢购一空。

不幸的是,因为商业间谍的窃取事件,15年来,工厂的大门紧闭,从来没有人看到有工人从大门进去或出来过,可是香浓的巧克力依然销往世界各地,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图文并茂(查理和巧克力工厂)(8)

从表面上看,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就像两个对立的代名词。

查理代表着贫穷和平凡,巧克力工厂代表着财富和不凡。

可从更深的层次看来,两者的意向完全相反。

查理的物质生活虽然贫困,但是家人的爱给他带来了精神上的财富,在精神世界里,查理就是一个大富翁,他拥有的爱治愈了生活的创伤。

而旺卡先生就是巧克力工厂的代名词,表面上光鲜亮丽,物质上非常富有,实际上孤僻、冷漠、充满了阴郁的蓝色调,内心也装满了不为人知的伤痛。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图文并茂(查理和巧克力工厂)(9)

就像巧克力工厂紧闭的大门一样,多年来旺卡先生的内心也从未向外界敞开。

随着时间的累积,他内心的空洞越来越大,物质上的财富拯救不了他被蚕食的内心,在精神的世界里他极度贫乏、极度贫穷。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图文并茂(查理和巧克力工厂)(10)

在精神世界中,拥有温暖的家人的查理才是真正富有的那个人。

02第二重对比:查理和另外4个幸运儿——拥有家人≠拥有爱

在查理的生活中,善良乐观的家人=温暖的爱,这样的等式完全成立。但是相对于电影中的另外4位主人公来说并非如此,很遗憾,他们的家人并不称职。

电影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设定:拥有金奖券的小朋友可以获得和家人一起参观巧克力工厂的机会,而金奖券只有5张。

导演蒂姆·波顿借着5张金奖券,完成了他精心设计的第二重对比,也对另外四种家庭模式进行了尖锐的讽刺。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图文并茂(查理和巧克力工厂)(11)

随着5张金奖券的相继出现,神秘的巧克力工厂也随之揭开了面纱:

巧克力瀑布、参天的蘑菇、包裹着粉红色果酱的南瓜糖……展现在眼前的景象,宛如童话,目之所及都是由糖果打造的,甚至连地上的草都可以食用,我们不禁为电影中的想象力而赞叹。

但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这美丽的童话世界正是5个孩子和他们家长的考场。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图文并茂(查理和巧克力工厂)(12)

在这次另类的考核中,第一种不合格的是纵容型家庭。

暴饮暴食的奥古塔斯是一个暴发户的儿子,他每天都吃很多很多糖果,就连记者采访的时候,他的嘴上糊满了巧克力。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图文并茂(查理和巧克力工厂)(13)

来到旺卡先生的巧克力工厂后小胖子就像挖矿工人找到了金矿一样,眼前的一切都是食物,他像一只饿了几天的野兽,手上抓了满满的奶油,拔起地面上的草拼命的往嘴里塞。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图文并茂(查理和巧克力工厂)(14)

不合格的表现所得到的结果就是,最后贪吃的小胖子掉进了巧克力河里差点淹死,被卡在输水管道里不上不下。

而造成这一结果的罪魁祸首正是小胖子的妈妈,因为他的妈妈一直纵容他的贪吃,丝毫不加劝阻,才会产生这样的后果。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图文并茂(查理和巧克力工厂)(15)

第二种不合格的是攀比型家庭。

目中无人的紫罗兰被她妈妈教导成"冠军女儿",她的人生信条就是冠军。

她想要金奖券主要目的并不是她有多么喜欢巧克力喜欢糖果、也不是因为她有多么缺这些糖果、更不是她有多么向往那个神秘的巧克力工厂。

她是为了获得金奖券上所说的大奖才去参加的这次活动,她只是纯粹因为这是一个十分稀缺的奖项才来到巧克力工厂,并且在她看来这份大奖已经是她的囊中之物了。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图文并茂(查理和巧克力工厂)(16)

参观工厂时,紫罗兰争强好胜,她不听劝告吃下了还没试验成功的口香糖,最后变成了一颗圆滚滚的大蓝莓。

然而,如果不是她的妈妈一直助长她的好胜心,她也不会去吃那个口香糖。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图文并茂(查理和巧克力工厂)(17)

第三种不合格的是无限溺爱型家庭。

维露卡的父亲是坚果厂的老板,他总是毫无原则的满足女儿的所有要求。所以因为女儿一句"爸爸,我要得到金奖券",他就号令工厂里的所有员工停下手里的工作去拆巧克力包装。

然而得到金奖券的维露卡只会无止境的要求下一件礼物。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图文并茂(查理和巧克力工厂)(18)

所以到了这样一个梦幻的巧克力工厂,物质女孩又会有新的要求。为了得到一只松鼠,她私自跑到了松鼠的工作间,结果被投放到了垃圾堆里。

而宠坏女儿的工厂老板才是娇惯女儿的真凶,除了索取,他什么也没教会女儿。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图文并茂(查理和巧克力工厂)(19)

第四种不合格的是少教型家庭。

没有童真的暴力男孩麦克拥有超高的智商,酷爱电动游戏里的打打杀杀,通过制造日期和天气指数,他只买了一块巧克力就得到了这张金奖券。讽刺的是,他超级讨厌巧克力。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图文并茂(查理和巧克力工厂)(20)

麦克进入工厂以后一直进行着一些暴力破坏,而他的父亲只会在一旁无奈的看着,不作出任何举动。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图文并茂(查理和巧克力工厂)(21)

最后他的父亲也没有能力阻止麦克自寻死路,使得麦克进入旺卡先生的电视传送器,变成了手掌大小的小人,很显然这是父母的教子无方造成的。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图文并茂(查理和巧克力工厂)(22)

相比上面四个家庭,查理的家人在不断给予他鼓励:不因为机会渺茫让查理放弃寻找金奖券,不因为贫穷让查理失去自信,也不因为生活坎坷让查理感受冷漠和责骂。

导演通过这第二重对比告诉我们,无论贫穷或是富有,只有拥有了爱你、不纵容你、不宠溺你、不攀比你、不漠视你的家人才能拥有真正的爱。

而正是因为这样的家人,查理才能纯真善良,心怀感恩,优秀的品质让他成为这场试验中唯一的获胜者。

03第三重对比:查理和旺卡——家人比财富更重要

善良的查理在电影的最后终于迎来了他的奖品。

旺卡先生提出要把巧克力工厂送给他,但前提是,查理必须抛弃家人搬到工厂去住。

而在这个抉择中,导演为我们上演了第三重对比:

家人还是财富,查理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家人,因为他拥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庭。

而旺卡先生却相反,在家人还是财富的选择中,他被迫选择了财富。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图文并茂(查理和巧克力工厂)(23)

旺卡先生的童年并非像查理一样幸运。

他的父亲是一位牙医,专制的父亲出于职业习惯的考量,一颗糖都不让旺卡吃,甚至还给他带上了夸张的牙齿矫正器。

可旺卡偏偏梦想成为一个巧克力发明家。

最后,小小的旺卡只能带着对父亲的恨意离开了家。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图文并茂(查理和巧克力工厂)(24)

常年漂泊在外,导致成年后的旺卡对于家庭的感知已经非常陌生,他的嘴里甚至吐不出来"parents"这个词汇,不幸的家庭让他冷漠的说出"我没有家庭,却有非凡的成就"。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图文并茂(查理和巧克力工厂)(25)

但真的是这样吗?

电影中,他的"失语症"已经出卖了他,嘴上说着"我没有家人"内心却住着一个渴望拥抱的小男孩。离家的这些年,他从来没有忘记过父亲的一言一行。

所以,旺卡先生最终还是接受了来自于查理的帮助,在查理的陪伴下旺卡先生终于选择了回家。

只是当旺卡站在家门口附近时,才发现一片白茫茫的大地上,只剩下旺卡家孤零零的一座房子。而他的父亲一直,一直在等旺卡回家,几十年来,一直在等。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图文并茂(查理和巧克力工厂)(26)

旺卡的到来迎来了他们父子久违的和解。时隔多年,父子俩小心翼翼的拥抱了对方。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图文并茂(查理和巧克力工厂)(27)

最终,我们迎来了最好的结局,查理获得了巧克力工厂,但旺卡先生获得了更重要的礼物---"家庭"。在凌冽的寒冬中,家人的温度最暖,也没有任何财富抵得上家人的陪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