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飞扬、陈雪亮、张苑

这两天一则名为“谢谢毛毛”的视频

在朋友圈里刷屏,

让很多人泪目。

毛毛是谁?

为什么要“谢谢毛毛”?

带着疑问,

记者寻找到了视频中的“毛毛”。

3月16号晚上7点,

由于疫情防控需要暂时封闭管理的

杭州丁兰街道阳光逸城小区3幢

传来了阵阵歌声,

大家齐唱《我和我的祖国》、

《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等歌曲,

歌声中不少居民还不停得喊着“谢谢毛毛”。

找毛毛虫(寻找毛毛)(1)

大家口中的毛毛大名叫毛晓晨,

今年29岁,

是杭州上城区丁兰街道长虹社区

一名青年党员社工。

3月起刚刚接手阳光逸城小区3幢网格员的工作。

找毛毛虫(寻找毛毛)(2)

这次杭州疫情发生后,

3幢被列为封控区,

从3月12号开始,

毛毛每天都要穿着厚厚的防护服,

为177户居民提供生活物资、

买药就医、陪医送护等服务。

疫情刚开始的两天,

毛毛和她的同事们连续工作两个通宵,

迅速组建居民微信群,

排摸居民信息、

组织大家参加核酸检测。

她负责的是小区里最重要的封控区,

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责任心,

才能确保工作万无一失。

找毛毛虫(寻找毛毛)(3)

毛毛说:

“工作的时候,

总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手机里的闹钟响了起来,

才发现是原本定的起床闹铃。”

找毛毛虫(寻找毛毛)(4)

现在毛毛手机上的通话记录

全部都是居民的。

唯一拒接的就是家人的电话

“感觉没有比现在防疫的工作

更加重要的事情了。

他们没有什么大事,

就无非问我你现在情况怎么样?

忙不忙?

我觉得我当时没有时间回答这些问题。”

有一天凌晨3点多,

毛毛接到了一位出生仅10多天的

新生儿爸爸的求助电话,

语气十分着急地说孩子黄疸有点严重,

希望送医院治疗。

接到电话后,

毛毛一边安慰孩子家长,

一边紧急联系上级防疫部门,

咨询社区驻点医生、接收医院,

在她快速的反应和高效的处置下,

孩子通过120急救车

被顺利送往了滨江儿保,

得到了及时的治疗。

医生说,

幸亏送医及时,

不然后果会很严重。

找毛毛虫(寻找毛毛)(5)

隔离区的居民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情况。

有人居家办公需要电脑,

而电脑在车上。

工作人员上门拿了钥匙,

而毛毛就负责去找车,

这是一个接力。

车主说是一辆紫色的车,

毛毛对着车牌

沿着主干道来来回回跑了好多遍,

都没见着。

最后发现

原来这款车

在阳光下跟阴凉的地方

颜色是不一样的。

像这样看似平常的小事,

毛毛和同事们每天要经历很多。

居民的需求没有大小之分,

每件事都要好好去做。

前段时间杭州天气炎热,

毛毛防护服每天总是干了湿,

湿了又干。

不过,

这些辛苦在她看来都没什么,

让她最怕的是有时候手机信号会突然不好,

生怕接不到一个居民的信息,

影响他们的生活。

毛毛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

3幢的居民们看在眼里,

为了感谢她的付出,

居民们背着毛毛,

默默筹划着3月16号晚上

组织一场阳台表白活动,

既是相互鼓励,

也是感谢毛毛。

找毛毛虫(寻找毛毛)(6)

当天晚上,

发现活动后的毛毛,

站在3幢对面的阳台上,

听着大伙儿齐声歌唱,

并高喊“谢谢毛毛”时,

她哭了,

是一种由衷的感动,

一种工作得到认可的喜极而泣。

找毛毛虫(寻找毛毛)(7)

毛毛说:

“别说两个通宵,

一直干下去她也无怨无悔。”

找毛毛虫(寻找毛毛)(8)

居民陈龙灏说:

“毛毛是我们这幢的网格员,

是直接面对我们的,

她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是一个典型,

作为我们来说,

感谢毛毛的同时,

也是感谢她背后的一线防护人员整个团队。”

找毛毛虫(寻找毛毛)(9)

找毛毛虫(寻找毛毛)(10)

找毛毛虫(寻找毛毛)(11)

找毛毛虫(寻找毛毛)(12)

从陌生到熟悉,

几天时间,

新手网格员毛毛

掌握了3幢居民的所有信息,

也让居民认识并了解她。

毛毛说,

疫情结束了,

她会再好好去认识下

这幢的可爱可亲的居民朋友们。

“真的特别感动,

因为从疫情发生到现在,

我们的工作也有可能

不是方方面面做到完美的,

他们也包容我们,

理解我们,

知道我们的辛苦,

非常感谢他们的包容和理解。”

毛毛说,

三年前,

她放弃了高薪的国企工作,

自愿来当一名社工,

这个工作给了她内心从未有过的满足感。

“我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

我想做让人想起就会觉得快乐的人。”

找毛毛虫(寻找毛毛)(13)

现在的毛毛,

期待着丁兰街道解封的那一天,

她说到时候她要发条朋友圈,

等解封之后,

大家一起去看桃花!

找毛毛虫(寻找毛毛)(14)

找毛毛虫(寻找毛毛)(15)

来源: 浙江之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