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流淌着中华文明的血脉

水滋养万物,是生命之源,千百年来,流淌在神州大地的河流滋养了无数中华儿女繁衍生息。然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上古时期,天地不分,水神共工氏为争天帝位,振滔洪水以搏空桑,头触不周山,天塌地陷。如果不是女娲炼石补天,脆弱的人类命运可能就此终结,当然,这仅仅是神话故事,但是也反映出上古先民对洪水的恐惧,对自然灾害的敬畏。

中国西高东低,拥有亚洲水塔青藏高原,千百条山脉孕育了成千上万条河流。我国的河流绝大部分属于太平洋水系,长江黄河不用说,还有珠江、闽江、钱塘江等等南方河流和海河、辽河、滦河等等北方河流,还有不全属于我国的国际第6大河流雅鲁藏布江(布拉姆普特拉河,我国唯三的印度洋水系河流,不计算恒河流量世界第六)、第13大河流额尔齐斯河(鄂毕河支流,我国唯一北冰洋水系)、第15大河流黑龙江(阿穆尔河)。

这些大河有些横亘中原,脾气捉摸不定,发怒的时候为害千年;有些远在边塞,山高谷深,就算勃然大怒也极少被外人所知;有些温柔细腻,大部分时间都是穿梭于林海雪原,就算发怒也仅仅是让周围的居民好奇围观。

汉江最大支流在哪里(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1)

世界主要河流水文资料

但是有一条河,她仅仅是长江的一条支流,流量和长度跟这些大河相比都名不见经传,但是几千年来,给中华民族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她温柔的时候静若处子,2500年前《诗经·国风·汉广》这样形容她的身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同一时期,《沧浪歌》也在各国之间流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几百年后,这两首著名的歌谣又被屈原贾生反复传唱,悠悠千年,成为中华文明的精髓。

这就是汉江。古人将长江、黄河、淮河、汉江四条河并称为“江淮河汉”,可见汉水在古代中华民族心目中的地位。想想古代国家面积没现在大,地理勘测能力也比较差,但是起码也相信眼见为实——长江、黄河和淮河并称有情可原,毕竟它们不仅拥有独立河源,也拥有独立入海口,但是汉江又何德何能,与这三条大河齐头并称,最后还成了中华民族中最主要的一支汉族的代号呢?

因为汉水流域夹在中国两大文化起源地的中间,完美地承接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文明与文化。汉水既是神州大地中部的生命之脉,也是文化之脉。千百条奔流不息的支流不仅串联了不同区域的文明,深深切割的山谷也神神秘秘地隔绝了很多外来文化的入侵。

汉江最大支流在哪里(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2)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示意图 局部图

汉江最大支流在哪里(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3)

2汉江流域及周边古道

在北侧支流中,上游深深地关联到陕甘地区的上古文明(西汉水在西汉之前是汉江上游),上中游金钱河、丹江和唐白河呈扇状将关中平原、豫西山区、南襄盆地三大上古文明区块的人联系到了一起,武关、荆紫关、漫川关、白桑关、石鼓关等鉴证了古人交往持续了数千年。

在南侧支流中,任河将汉中盆地、安康盆地的文明很好地与四川地域文明联系到一起,古蜀国、古巴国就在大巴山、米仓山的高山密林之中穿梭于山谷之间。而最大的支流堵河(古代称陡河)又将陕南、鄂西这一片中部大地的文化很好地藏匿起来了——阴条岭、神农架不仅有各种珍稀动物,还有汉族人民流传于上古中古时期的民族史诗《黑暗传》。

千上万年厚重的历史,无数代先民可歌可泣的传承,让她不仅成了沿江居民赖以生存的源泉,更成了南北文化交融的纽带,这份厚重,这份寄托,让长江的其他支流难以望其项背,这就是神州大地两河文明的长子——汉江。

汉江最大支流在哪里(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4)

汉江上游古文化遗址

汉江最大支流在哪里(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5)

我国史前文化遗址分布图 - 局部

汉江,曾经的长度和面积都是长江各支流第一

汉江古称汉水,发源于陕西嶓(bo)冢山,干流流经陕西湖北两省,全长达到1577千米,名列长江各支流第一,其中陕西境内干流长657千米,湖北境内长920千米,最终汇入长江。2013年雅砻江长度经过遥感测绘,长度更新为1633千米(四川省水利厅数据),超过了汉江的长度。

汉江在不同地段和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名称,有些名称甚至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如沧浪水、襄水、沔水、汉水等。

很多人不知道,汉水自古以来都是长江最长的支流,其长度一度接近1800公里,远超现在的雅砻江。是什么原因让汉江变短了?是地震,以及地震之后的一系列自然变化。

公元前186年武都郡爆发大地震,震中约在今陕西略阳、宁强一带,山体滑坡导致西汉水下游被堵形成堰塞湖。至前161年,堰塞湖水南向溢流袭夺古潜水(唐代以前把嘉陵江上游称为“潜水”)河道下泄,潜水一度被崩塌的堰塞湖堵塞,便在龙门洞以北的阳平关谷地形成新的堰塞湖,名为“大泽”。

而后数百年,随着地震后地形的变化以及河流的下切作用,汉江上游的堰塞湖、“天池大泽”和“大泽”相继消失,到唐代中期(约公元8世纪),嘉陵江“袭夺”古汉水上游的历史过程完成,西汉水自此彻底变为嘉陵江的上游,汉江的长度减少了200多公里。这也就能解释目前地处汉江源头的汉中为何叫做汉中,而非叫作汉源或者汉泉(汉中得名于公元前611年的汉中郡,当时汉中的确位于汉水上游的中部)。

汉江最大支流在哪里(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6)

3 如今,西汉水和汉水在宁强分道扬镳

汉江最大支流在哪里(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7)

西汉水大拐弯,正在修建水电站

汉江最大支流在哪里(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8)

3 西汉水与汉江源头的变迁

长期以来,汉江的流域面积也都名列长江的第一位。1959年之前,汉江流域面积为17.43万平方千米,当时为了解决汉江下游频繁发生的洪水问题以及血吸虫病问题,花大力气疏导下游河道。其中重点就是开挖新河,将汉江支流府河(涢水)和澴河独立流入江之后,自此汉江流域面积减少至15.9万平方千米(仅次于嘉陵江16万平方千米),再一次成了“千年老二”。

汉江长度和流域面积先后被两个小弟超过,让汉江在长江支流中龙头老大的地位不保,但是汉江对我国水资源调配中的贡献仍然是第一位的。在全国各大河流中,汉江的年径流量名列18位,仅仅在长江的一众支流中,也是排名第八。但是汉江贡献了近百亿立方米南水北调的流量,而且还贡献了“一江三河”20多亿立方米本省灌溉的流量。在不久的将来,汉江上游的引汉济渭工程,还将为关中平原贡献15亿立方米的流量。

汉江在南水北调之前,年径流是577亿立方米,其中自陕西为247亿立方米(42.8%),湖北为245亿立方米(42.4%),河南为58亿立方米(10.1%),重庆和四川省的27亿立方米(4.7%)。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汉江下游梯级开发工程等陆续投入使用,目前汉江下游流量逐渐降低到458亿立方米以下。为了防止汉江被严重取水导致下游出现各种问题,目前正在开展多项“引江济汉工程”的规划。

老大难当!多年来,汉江被如此的削弱实力,以及遭遇如此彻底的开发和利用,究竟是什么原因?山人认为,首先是防洪,其次才是水资源的分配与应用。毕竟从历史经验来看,汉江的洪水是最凶猛的!

汉江最大支流在哪里(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9)

长江10大支流数据对比

汉江最大支流在哪里(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10)

长江及主要支流水文数据排名

特殊的大气环流和地理特征,让汉江洪水来势凶猛

汉江大部分来水都来自陕南和鄂西北地区,其次是豫西南和鄂北,四个区块都在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年均降雨量在700到1200mm之间,四季分明,降雨分布不均,所以径流量远比长江南方雨区的三个河流区块(川黔区域、洞庭湖区域、鄱阳湖区域)的变化幅度大。

受大气环流(西南暖湿气流东线、副热带高压西线、南北准静止锋等)和地质条件(秦巴山系的阻挡)影响,汉江中上游是国内著名的暴雨中心,一旦出现集中的暴雨,各支流必然山洪暴发。同时,汉江中上游的特殊地理结构让洪水变本加厉了——上游的汉中盆地、安康盆地,中游的南襄盆地都是群山环绕的盆地结构,一旦暴雨来临,四周山地洪水汇聚速度极快,数小时之内就能形成区域的洪峰,数天降雨就能形成全流域的特大洪峰。

打个比方说,在江淮流域,就算连绵不断的暴雨累计数百毫米,地上的积水也只是随着雨水慢慢上涨,只要不是待在地下通道或者地铁里面,地面上的洪水总归还算是比较温和的,毕竟涨幅有限,平原地区的洪水涨到一两米已经算是巨灾了。

但是在秦巴山区,如此大规模的降水会形成山洪,在同一条溪流里面,因为坡度是一定的,所以水量越大流速越快。所以前面的洪水会被后方更高的洪水追上,反复叠加形成洪峰。洪峰到来之时,水头高数米,流速也达到7、8米每秒,声势如雷,山区人民把这个情况叫做“走蛟”,传言山中巨蟒修炼成精在小范围呼风唤雨,想趁着龙王爷发怒导致的洪水乘机入海,一旦成功便化蛟为龙,当然天雷滚滚,成龙的机会不多,大部分都会搁浅在浅滩之上腐烂变臭,成为老百姓的谈资。

实际上,这种河水突然暴涨的现象在江河上中游峡谷区域是比较多见的,比如山城重庆在2020年,长江8.20洪峰的水位是(渝中区菜园坝站)193.30米,而同一年的3月17日羊角滩站的水位是161.10米,二者相差32.2米。而陕西安康地区,1983年汉江8.1洪峰到来时最高水位是259米,而平常年份的最低水位是234米,两者相差25米。以上高度都是从上海吴淞口计算的海拔高度。

汉江最大支流在哪里(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11)

汉江流域示意图

汉江最大支流在哪里(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12)

汉水流域在中国的腹心地带

汉江上游降水不均,七八九三个月洪水高发

汉江径流的年内分配不均,夏季、秋季干流的径流相近,各占37%~40%,春季汉江上游陕西石泉县柳溪峡径流占16.6%~17.5%,冬季只占5%~6.7%。

支流一般以秋季径流最高,通常占年径流的34%~40%,最高可达47%;夏季径流略低于秋季,春季径流占20%左右,冬季径流量最小,只占5%~7.7%,最大月径流一般出现在9月,月径流量约占年径流量的20%,最高占26.4%,最小也有16.9%,即最大一个月的径流量,相当于春季三个月的径流总量。汉江上游多秋雨和秋汛,这也就映照了古人一句著名的诗文——巴山夜雨涨秋池。

7月径流一般低于9月而大于8月,因此,汉江汛期径流具有双峰型的特点。最小月径流一般出现在2月,各河最小月径流量均低于年径流量的2%。从汉江干支流的径流过程与黄河的径流过程相比较看,汉江流域春汛不明显,而干流除安康站6月径流略低于5月外,其余各站6月份均未发生低水。但各支流6月径流均较低,这与黄河夏季枯水相似。

汉江上游在5~6月份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可以形成洪水;7月西南季风盛行,加上秦岭山地的作用,汉江上游往往形成较大暴雨洪水。如1935.7.7特大洪水,1983.7.31特大洪水等等。

8月东南季风活动最盛,控制了汉江上游地区,可形成大洪水。最著名的就是81.8特大洪水——1981年8月,汉江、嘉陵江流域普降大雨,特别是8月中、下旬阴雨连绵,山洪暴发,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造成了人畜伤亡,房屋倒塌,交通中断,河堤、农田被毁等严重损失,是陕西解放后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洪灾,简称“81·8”暴雨洪水。

根据气象部门的统计,从1981年8月8日至9月13日,汉中降水35天,留坝、宁强、勉县、南郑等地,降水量均在700毫米以上,汉中市为674毫米,比1957年全年621毫米降水量还要多。陕西省水文总站计算,暴雨中心区的一些雨量站,如阳平关、小五岭、长坪、庙坝、观音寺、茶店、庙台子、冷水河等的最大7日雨量的重现期,都达到或超过了1000年一遇,数十年、数百年一遇者比比皆是。“81·8”暴雨的特点是雨量多、强度大、时间长、范围广。

9月北方强大的冷空气南下,也可形成大洪水,如根据历史记录和现场调查得到1832年9月12日、1867年9月16日的特大洪水以及1974年9月14日实测大洪水等。

汉江最大支流在哪里(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13)

汉江上游地形图

汉江最大支流在哪里(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14)

汉江上游地形及水系图

洪水高发的汉江下游,曾经十年九不收

汉江发洪水的时候不仅在上游兴风作浪,对于下游人民而言,那简直就是南方版黄河一样的存在(实际上中游的丹江口、老河口、襄阳、宜城等也经常遭遇汉江水灾,但是严重程度比下游还是弱一些)。李太白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用在从陕西出来的汉江头上,也是非常贴切的——君不见,汉江之水陕西来,奔流入鄂不复回;君不见,排山洪峰卷天下,朝为田舍暮成沙……

湖北是千湖之省,是江河之省。如果说长江是湖北的经,汉水(汉江)就是湖北的纬,天经地纬,天经地义。作为长江的一条支流,汉江流量排名不如嘉陵江、湘江、岷江等,但是它比其别的支流、甚至国内很多大河的都更耀眼。

江汉平原自古以来都是我国农业发达,历史上有云:湖广熟、天下足。得益于古云梦泽数百万年的淤积,肥沃的土地、方便的灌溉系统,让区域内的农业发展非常迅速。古人又说饱暖思淫欲,所以江汉平原对流民的吸引力很大,通过数百年发展,沿江各府城镇密集,人口稠密。

人口一多,自然就会与河流湖泊争地。本来云梦泽就是低洼地带,一马平川,从山区下来的长江、汉江等河流突然失去了约束和向前奔流的动力,泥沙开始大量沉积,河槽反复淤积之下,河道九曲回肠,主流飘忽不定,改道决口变成了家常便饭。

汉江最大支流在哪里(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15)

古云梦泽范围简图

汉江最大支流在哪里(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16)

汉江下游多次改道,江汉平原上遗留多处古河道

历史上为了保护荆州,历朝历代都看重长江以北荆江大堤的修建,导致长江主要以向南决口和改道为主,形成了“南四口”入洞庭的格局,而流经江汉平原东部的汉江就变得左右为难了。

历史上,自钟祥以下,汉江多次改道,经常的情况成了这样——河东那边新筑好河堤之后,发洪水就冲垮西面的,然后河西重建了河堤之后,再来一次洪水就冲垮河东的。以至于数百年来,屡战屡败,民谚说汉江下游的沔阳县(现在的仙桃市):沙湖沔阳州,十年九不收。为啥这么多水灾还要住在哪里?因为后面还有一句:若是一年丰收了,狗子不吃红米粥。 再多灾害,也敌不过肥沃的土地、丰富的水源养人啊。

查一查1901年至1930年湖北江汉流域的主要水灾记录,其中有22年爆发洪水,长江汉江一起发大水的有11次,单独长江的有2次,单独汉江的有9次。也就是说,湖北的大型水灾,有三分之二都跟汉江有关!实际上从支流洪水的破坏力而言,汉江是全国各大江河支流中排名第一!

汉江最大支流在哪里(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17)

1901-1930年湖北主要水灾

汉江最大支流在哪里(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18)

1901-1930年湖北主要水灾汉江下游各县统计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