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述

一、新课标颁布的时间、背景

2001年颁布《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2011年颁布义务教育各课程标准

2022年4月21日颁布修订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16个学科的课程标准

在新形势下,按照中央对教育的新要求,落实好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根本任务,对现有的课程方案做了修订完善,并将在2022年秋季开始执行。

第一:中央对教育做出新的部署,要求强化课堂及学校的教育主阵地,需要对教与学的内容、方式进行改革。

(立德树人 发展素质教育 推进教育公平)

第二:教育发展提出新要求。

(网络 人工智能 在线学习等)

第三:旧的课程标准问题凸显。

(学段衔接不够 学到什么程度,教与学的深度与广度把握)

二、修订原则/主要思路

坚持目标导向: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坚持问题导向:增强课程实施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坚持创新导向:增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体现课程时代性

三、主要变化

2022版新课标改革的重大亮点就是强调了实际生活和数学相结合的能力,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增强了指导性,注重实践教学评一致性,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怎么教。

总的变化

  1. 学目标的内容和2011年的是大致相同的,但增加了几句话,同时措辞进行了修改,2011版的表述是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2022年变成了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 学段目标更为细化了。2011版的课标中小学是分为两个学段的,而2022版新课标分为了三个学段。
  3. 学段目标在知识技能方面难度有所下降,把一些知识的学习转移到了初中,但是在问题解决方面的难度大幅度提升。比如说把小学的负数、方程、反比例给挪到了初中,初中还增加了对尺规作图的要求等,从整体来说,小学侧重经验的感悟,即见到过认识它就行了,初中是需要对概念有所理解,能运用,即更加注重这个素养方面的要求。
  4. 2022版新课标新增了核心素养这个概念。核心素养描述的数学导向很明确,就是让数学回归现实世界,回归实际应用,不要再去钻研那些偏难怪题了。未来的考核应用类的题目会增加,相关学科联合类的题目会增多。
  5. 对于学习内容的评价有了明确规定,建议直接给出了教学评价建议和学业考试水平建议,特别是学业考试水平,建议直接指出,要遵循课标要求,严格依标命题,规范命题管理,加强质量监测,明确考试是不能超课标这个纲的,也就是学什么你就考什么,这跟过去考什么学什么大不一样了。(过去是“考指导学”,现在是“学指导考”)
  6. 考试命题规划和给出的样题非常好,呼应了前面所说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的数学学习目标明确,原则上客观题分值要低于主观题,多学科整合,减少技能熟练性的题目。课标中给出的数学样题包括了语文,历史,地理,社科,金融等多个领域,需要具备通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多学科融合)

①课程方案变化

一是:完善培养了目标

二是:优化了课程设置

(小学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中学的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

(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音美为主,八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

(科学、综合与实践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

(劳动、信息科技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

三是:细化了实施要求

②课程标准变化

一是: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

二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

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四是:增强了指导性

(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

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注重幼小衔接)

四、新课标体现教育改革的新趋势

“三有”目标,凸显了新课标的国家意志

(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

“素养”导向,表明了新课标的未来朝向

(学科素养内涵的提炼,为素养落地提供了着陆点)

“跨界”理念,体现了新课标的世界眼光

(跨学科、项目制、综合性、实践性,是新课标最重要特征)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变化解读

新课程标准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来展开,那么

一、数学的核心素养是什么?

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学会“观察”

用数学的思维思考,学会“思考”

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学会“表达”

这就是理性思维!层层递进,新课标就是围绕核心素养展开,最终实现培养核心素养的目标。

二、核心素养的内涵(新增)

数学眼光:抽象能力(数感、量感、符号意识)

几何直观

空间观念与创新意识

数学思维:运算能力、推理意识或推理能力

数学语言:数据意识或数据观念

模型意识或模型观念

应用意识

各学段的具体要求:意识是直观感受,观念是明确概念

核心素养

小学

初中

高中

数学眼光

符号意识

数感、量感

抽象能力

数学抽象

空间意识

几何直观

空间观念

几何直观

直观想象

数学思维

推理意识

推理能力

逻辑推理

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

数学运算

数学语言

模型意识

模型观念

数学建模

数据意识

数据观念

数据分析

三、新课标数学释放的信息

新课标把负数、方程和反比例从小学课程移到初中。

四、数学课程标准如何实施

教学目标体现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与“四基四能”的关系

教学目标的设定体现整体性

注重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建立数学知识体系

注重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的关联

丰富教学方式(推动合作式学习)

重视单元整体设计(打破以课时为单位的传统观念,强化大单员意识)

强化情境设计与问题提出(注重情境化教学)

明确教学目标

设计教学活动

关注教学评价

改进教学方式,促进自主学习

五、教材/教辅编写建议

教材内容结构要着重关注核心素养的整体性

教材内容组织要着重关注核心素养发展的一致性

教材内容要求要着重关注核心素养发展的阶段性

注重来龙去脉,有利教师引导

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索

优化习题设计,注重发展素养

生活现实 数学现实 其他学科现实

科学论证 拓展视野 强化(使用)功能

对小学2022数学新课标的理解(2022数学新课标解读)(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