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60后的越剧名家茅威涛与80后的花旦章益清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楼台会”中对望时,这对戏里的神仙眷侣第一次双双眼里噙满了泪水,因为,越剧人终于有了自己专属的剧场。昨晚,新编《梁祝》在杭州作为浙江小百花越剧场的开台大戏上演,台上台下都百感交集。

化蝶越剧茅威涛(越剧人有了专属剧场)(1)

图说:新编《梁祝》剧照 官方图

这座被杭州人亲切地称为“蝴蝶剧场”的建筑,从批地到落成营业花了18年,如今终于与观众见面。当越剧历经了113周年的文化沉淀之后,中国传统艺术如何在新时代成为更有力量的文化IP,如何以更惊艳的方式走回主流观众的视野,让生活艺术化、让艺术生活化……这都是这座蝴蝶剧场有待揭晓的答案。

蝴蝶的美学意义

远远看去,一栋方形建筑中间是一只镂空的蝴蝶造型,可以瞥见后面的保俶山。设计师李祖原在看完越剧《梁祝》后,有了灵感,他将“梁祝化蝶”的意境融入到剧场中——从天台亮灯到剧场外观,从墙体镂空到内部装饰,每一个细节都体现着蝴蝶的灵动,以此呈现吴越文化的经典印象。

化蝶越剧茅威涛(越剧人有了专属剧场)(2)

图说:漂亮的“蝴蝶剧场” 官方图

新编《梁祝》以扇喻蝶的写意手法成了全剧的核心亮点,不再出现由真人扮演的蝴蝶形象,而是伴随着小提琴协奏曲,缓缓升起两把象征蝴蝶的折扇,以诗意的方式重塑“化蝶”的唯美意境。梁祝在生死间完成爱情最美丽的升华,这部戏让茅威涛完成了艺术生涯的又一次蜕变——成功摘得“三度梅”。这也是李祖原的另一层寓意,蝴蝶终会破蛹而出,让艺术在这座剧场里“化蝶”进一步升华。

剧场的空间延伸

这座现代化剧场建筑面积约为2.5万平方米,A楼设“一大二小”三个剧场,分别为已开业的大剧场、黑匣子剧场和二期待开业的经典剧场。黑匣子里会有音乐live、电音、先锋戏剧、各类工作坊等,将成为年轻人创意与作品的孵化器。经典剧场有山有景、有曲有调,有茶有食,是一个欣赏戏曲作品的专属地,观众们可在独一无二的全丝绸打造的剧场之中,重温昔日经典。

化蝶越剧茅威涛(越剧人有了专属剧场)(3)

图说:已开业的大剧场 官方图

B楼引进商业配套与剧场互为补充,还设有一个独具特色的戏剧博物馆,首期展览将把越剧史、浙江小百花团史以及江南文化以三条叙事线索交织呈现。未来,这里还会有艺术电影院、餐厅、票友俱乐部等,广场中庭也可以举行展览、市集等活动,让本地居民或外地游客都可以有一个消磨时间、放松身心的去处,与三大剧场一起,成为独具特色的都市公共文化创意空间。

越剧的时尚表达

据茅威涛介绍,在剧场的初运营阶段,大部分演出将以她和小百花的经典剧目“打头阵”。从开幕到国庆长假,剧场将陆续上演新版《梁祝》《陆游与唐琬》《五女拜寿》《春琴传》《春香传》《寇流兰与杜丽娘》。在很多剧场都在争取年轻观众的当下,越剧场想抓住的另一个重要消费人群是“熟年”人群——他们在45至64岁区间,对越剧有基础认知和情感,拥有自主消费能力,追求新鲜、时尚,但又面临工作、退休、健康、婚姻等诸多压力,需要通过艺术欣赏来达到解压的目的。“熟年”观众的纷至沓来,会使观剧成为一种“全家出动”“闺蜜团建”的新常态。

化蝶越剧茅威涛(越剧人有了专属剧场)(4)

图说:《国潮来袭》海报 官方图

11月,越剧场打造的驻场音乐剧《三笑》将推出,越剧新女团的概念也应运而生。届时的目标观众群,除了热爱越剧艺术的杭州市民,还有各地游客。早在2001年,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就提出“游西湖,喝龙井,看小百花”的宣传口号,希望越剧可以如同西湖、龙井一般,成为杭州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如今口号变了,茅威涛说:“应该变成游西湖,喝龙井,逛‘蝴蝶剧场’!”(新民晚报记者 赵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