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道理与境界:如何运用境随心转(1)

全文1436字,阅读需3分钟

境随心转的道理如果很好地被运用,就能够让我们拥有良好积极的心态,同时转变境界,获得幸福。那么如何把这个道理运用到生活之中呢?

道理与境界:如何运用境随心转(2)

我们来看这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秀才去赶考。他在两年之中考了两次,都没有考中,这是第三年参加考试。因此他考试之前战战兢兢,有点紧张。在考试的前三天,秀才做了三个很奇怪的梦。第一个梦中,他把自己的白菜种到了墙头上。第二个梦,他站在雨里穿着蓑衣,还打着一把伞。第三个梦,他梦到有一个棺材挂在了家门前的树上。他觉得这三个梦很奇怪,一定是和自己的考试有关。

他的丈母娘是一个解梦高手。于是,他跑到丈母娘的家里,请丈母娘解梦。但是很不巧,他的丈母娘被别人请走了,只有小姨子在家。小姨子看他很惊慌,就问他说:“什么事情让你这样惊慌失措,身心不安?”他说:“我做了三个梦,感觉它们都和考试有关系,所以想让丈母娘帮我解梦。但很不巧,她却不在家。”

道理与境界:如何运用境随心转(3)

小姨子一听就笑了,说:“这么多年我听母亲解梦不用学都看会了。我把这三个梦解给你听一听。第一个梦,白菜种在墙头上。植物要根深才能叶茂,白菜都种到墙头上了,怎么能够长得茂盛呢?这一定是白种。”意思是说,秀才考试高中的希望不大。秀才听了之后,不免有些失望。但是他还是抱着一点的希望,说了第二个梦。小姨子说:“雨天你站在雨里,穿蓑衣就够了,却又举了一把伞,这不是多此一举吗?”意思是说,秀才进京赶考,去了也是白去,是多此一举。秀才听了更加失望。他抱着最后一点希望,说了第三个梦。小姨子一听就笑了,说:“这不是更明显吗?棺材都挂到树上面去了,这不是死无葬身之地吗?”这三个梦解出来,一个比一个差,秀才听了非常失望,耷拉脑袋往回走。

结果很碰巧,秀才在路上遇到了丈母娘。丈母娘看女婿心情不太好,就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情。他把刚才的经历跟丈母娘说了一遍。丈母娘听完就笑了,对秀才说:“你小姨子解梦学艺不精,所以把梦都解错了。我再重新给你解一下。第一个梦,白菜种在墙头上,种的这么高,这不是高中吗?你去京城赶考一定会高中的。第二个梦也很好啊,你站在雨里,穿着蓑衣就够了,却又打了一把伞,这不是双保险吗?说明你肯定能够考中。至于第三个梦就更好了。棺材高高地挂在树上,这不是高官悬挂吗?”丈母娘解出来的梦都是吉祥之意,说秀才这次进京赶考,不仅能高中而且还能获得一官半职,衣锦还乡。秀才越听越高兴,越听越有信心。进京赶考后,果然名列前茅。

道理与境界:如何运用境随心转(4)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心念对人产生的影响,蕴含着境随心转的道理。同一件事情,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它,会对我们形成不一样的影响,最后也会得出不一样的结果。这就如同桌子上放了半杯水,消极的人看到这半杯水,觉得是半空的。他说:“你看,我都喝得还剩下半杯水了。”所以他自然觉得很沮丧。但是积极的人看了这半杯水,会觉得是半满的。他会想,我还有半杯水可以喝,所以就很开心。同样是半杯水,不同的人看了,得出的结论不同。其原因就在于我们看待它的角度不同,心态也就不同。

道理与境界:如何运用境随心转(5)

境随心转的道理教会我们要有积极的心态。当我们面对外部的境缘,改变心态,不再挑剔、抱怨、愤怒、指责,而是积极乐观地应对,去转变境界。这样,我们自然就不会陷在消沉的困境中,不会被现在的困难带着跑,被境界所转。最后也不定会有一个好的结果。

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我们要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百分之百的责任,而不是怨天尤人。这就是我们从境随心转的这个规律,所得出的做人的道理。

道理与境界:如何运用境随心转(6)

(节选自 海口广播电视台大型人文节目《余莉开讲》之品读《群书治要》第十四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