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隔离从什么时候开始的(147变)(1)

今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发布

对疫情监测、风险人员的隔离管理

中高风险区划定标准等

进行了调整

为何修订防控方案?

此次调整的依据是什么?

今后如何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

今日召开新闻发布会

对新版防控方案进行了权威解读

和小布一起看

14+7隔离从什么时候开始的(147变)(2)

1

为何修订防控方案?

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介绍,联防联控机制对防控方案进行修订,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疫情形势的变化。目前,新冠疫情仍在世界范围内持续流行,今年以来全国本土疫情发生频次明显增多,疫情波及地区范围比较广,尤其是对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还有京津冀和边境口岸城市等形成了冲击,我国面临“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不断加大,防控形势更加严峻复杂。近一个月来,我国疫情防控总体形势向稳趋好,阳性感染人数持续下降,有疫情的地区数量也在减少,为优化调整防控方案创造了窗口期。

二是研究发现病毒变异的特点。奥密克戎变异株已经成为我国境外输入和本土疫情的优势流行株。研究提示,奥密克戎变异株潜伏期短、病毒传播能力更强、传播速度更快,具有更强的免疫逃避能力,传播的隐匿性强,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三是前期开展了一些试点研究。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在4-5月份之间,在大连、苏州、宁波、厦门、青岛、广州和成都等7个城市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新冠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试点研究工作,取得了大量的科学依据。同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结合各地的防控工作实践,特别是上海、吉林等地大规模处理疫情的经验教训,还参照了世卫组织上半年发布的指南,对防控方案进行了修订。

2

本次修订具体有哪些调整?

雷正龙介绍,与第八版防控方案比较,第九版防控方案主要在三个大的方面进行修订。

一是优化调整风险人员的隔离管理期限和方式。将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时间从“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7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3天居家健康监测”密接的密接管控措施从“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

二是统一封管控区和中高风险区划定标准。以前有两类风险区划定标准,一类是高、中、低风险地区划定标准,一类是封控区、管控区、防控区划定标准。第九版防控方案将两类风险区域划定标准和防控措施进行了衔接对应,整合统一使用高中低风险区的概念,形成新的风险区划定及管控方案。

三是完善了疫情监测的要求。加密高风险职业人群的核酸检测频次,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抗原检测作为疫情监测的补充手段。

同时,方案还明确了不同场景下区域核酸检测策略,对省会城市和千万级人口以上城市、一般城市、农村地区,分别明确了发生疫情后区域核酸检测的启动、终止条件及相应的核酸检测策略。

雷正龙特别强调,第九版防控方案是对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决不是放松防控而是要求更高、更规范、更准、更快,关键是要把该管住的重点风险管住、该落实的落实到位、该取消的坚决取消,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进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充分利用资源,提高防控效率,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3

缩短隔离期限的依据是什么?

会上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

介绍了缩短风险人员的

隔离管理期限的依据

王丽萍表示,为进一步提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科学性、精准性,2022年3-5月期间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在全国选取部分地区开展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试点研究工作。研究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平均潜伏期缩短,多为2-4天;绝大部分都能在7天内检出。

王丽萍强调,目前,国际和国内的流行优势毒株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将入境人员和密切接触者隔离期限从“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7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3天居家健康监测”,这样的调整并不意味着防控措施的宽松,而是根据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流行特点对防控措施的进一步优化,不会增加疫情传播的风险,是精准防控的体现。

戳此处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