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板间设计要注意哪些(样板间的猫腻有哪些)(1)

文章摘要:漂亮的样板间其实并不实用?要如何识别样板间中的猫腻?那就要掌握看样板间的技巧。

经过精心装修的样板间令人向往,但是看房可不能只看样板间,在看样板间时也需要注意诸多细节。

本文知识点:
  1. 样板间的分类
  2. 样板间的“猫腻”有哪些?
  3. 看样板间的技巧

小赵去售楼处看了样板间,那样板间啊就跟他梦想中的新家一模一样。当场他就想在这个楼盘交钱,置业顾问看他这个心思一个劲地鼓动。后来他寻思不能这么草率,他想再来看一次。隔了几天,他又跑来看这个样板间。刚好看房的还有一个大姐,他就跟着人后头学。过了一会,在他心里完美无缺的房被大姐几个小方法就揭露了真面目。样板间有哪些“猫腻”呢?大姐又是用什么方法揭露的呢?

样板间设计要注意哪些(样板间的猫腻有哪些)(2)


样板间的分类

一是在现房中的“实体”样板房,多是按照交房的实际标准再加上一些简装,和交付到购房者手中的房子实际差距不大,能够较为直观的看出房屋的大致情况。

还有一种是经过开发商精心装修过的样板间,家具家电齐全,而这就与购房者实际到手的房子差距很大,很容易让购房者产生误解。


样板间的“猫腻”有哪些?

(一)样板间面积以大充小

购房看样板间时,70多平米的样板间看起来很大、很宽敞。但实际房屋却没有看着那么大。当问起售楼人员时,她便说这是没放上家具的原因。

(二)管线位置被隐藏

开发商为了让样板间看起来更完美,通常都会把里面的管线都隐藏起来。这样的话,样板间的空间格局、家具摆放等,就会变得整齐又合适。但是等到收房的时候,在样板间看不到的管线就都出现了。

(三)家具尺寸“缩水”

不少开发商为了让样板间看起来更宽敞,往往会放置一些不足尺寸的家具,尤其是卧室,这让很多购房者入住后都发现,卧室空间根本无法满足正常的生活需求。

(四)不放家电

样板间一般不配家电,有的也就是把平板电视、空调或烤箱摆上。其他的像洗衣机、电冰箱、热水器等家电基本没有,这样看上去就会宽敞一些。

(五)没有门,镜子多

为了增加空间,样板间通常“没有门”。而且镜子在样板间中随处可见,镜子是房屋设计中备受青睐的物品之一,因为它是增加视觉深度和空间感好的物品。

(六)交房标准不准确

大部分精心装修的样板间,并非交房后的最终标准,很多样板间也会有“并非交房标准”的字样。开发商在销售房屋时,会给出一个装修标准,而且都说装修材料是“大品牌”,没有装修的专业知识,是无法分辨装修品质优劣的。

(七)采光不自然

去看房时你会注意到,就算是大白天,样板间的灯也是全开的。各种颜色的灯开着,给房子增加了情调的同时,也迷惑了看房者,忽略了日常采光情况。

样板间设计要注意哪些(样板间的猫腻有哪些)(3)


看样板间的技巧

(一)带把尺,确认样板间与实际住房建造比例是否1:1

看房时首先要跟置业顾问确定,样板间是否是按照1:1比例建设,这个尺寸包括每个房间的开间和进深,及每层的高度。

除此之外,有些样板间在建设时会将非承重墙打通,有的样板间将墙体打掉换成一面玻璃,这就大大增加了空间的宽阔度,以强化室内的整体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样板房会显得比同样大小的房屋使用面积大,也更为漂亮。

技巧:因此必要时可以携带卷尺进行测量,以免被“大空间”、“够用”的假象蒙蔽。

(二)询问管线的位置,了解上下水管道及电线都如何安置

看样板间时,仔细询问销售人员屋内管线的分布情况,如厨房、卫生间的管道位置,卧室、客厅的管线分布等,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也方便日后对房屋的改装。

技巧:在观察样板间时,一定要多问、多琢磨。看不见管线就要知道交房时出现的管线到底在哪儿,如果装修改线路,就要适当牺牲部分储物的空间,要将这部分牺牲的空间考虑进去。综合参考后,才能更准确地估计日后生活空间的实用性。

(三)关掉灯管

看样板房时,让售楼人员关闭所有的灯,体会一下房间里各部分自然光线和阳光是否充足,尤其是厨房和卫生间。曾有楼盘的样板间白天北向厨房,虽然有窗,关灯后由于楼间距很近,也让人很压抑。而卫生间也容易出现类似的问题。

技巧:购房者在居住时,并不会一直都开着灯。所以在看房时可以关掉样板间的灯,观察房间的采光情况再做决定。

(四)精装房问清具体交房标准

面对样板间,购房者就要多留心了。小到开关、水龙头,大到橱柜、地板,都有必要询问型号、价格和品牌,以免上当。也可以跟开发商做明确约定,今后实际房屋和样板间什么是一样的、什么是不一样的,可作为购房合同中的“补充条款”进行明确。

技巧:购房者要对精装房交房时的装修器材等,都有必要询问型号、价格和品牌。如果可以,最好加进购房合同中。

样板间对于购房者来说,是一个不错的参考样本,但是一定要提防开发商的小伎俩。保持理性地去看待。看样板间最好要谨慎一些,毕竟在实际交易中,很多购房者因为样板间遭受了损失。为了避免日后的纠纷,最好在购房时提出要求并与开发商明确约定。


【END】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综合整理

具体政策以各地信息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