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常说: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厂家直供。但很少有消费者会想到自己就算不是中间商,也可能是中间商的员工。追捧低价的“性价比”商品时,没想过自己服务的公司工厂如果只能卖低利润商品时,自己的收入会直接受到冲击。也没想过就算自己的工作不在商品供应链里面,当身边的人钱越来越少时,自己怎么可能从这些人手里赚到更多的钱。消费中每次去买低价商品,“省下”的钱最终会都在自己的应得报酬里发生效应。移动联通电信这十年里一直通过降价争夺客户,导致其员工十年来就没怎么涨过工资,这就是市场经济缩影,各行各业通用,与是否暴利无关。金领白领蓝领们扪心自问一下,希望公司暴利还是薄利?做生意服务这些人的,希望这些顾客每个月拿钱多还是拿钱少?

中间商在渠道中的地位(如果所有产品都没有了中间商)(1)

中间商和企业互惠互利生存,中间商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库房(铺货,渠道沉淀),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池(预付款,保证金),如果企业放弃渠道中间商,所背负压力非常大,这也是企业对线上一直不太热情的原因。但是现在不搞点还不行,企业也是生死两难。

所有的商业行为都要有利润,没利润就没法生存,互联网经济把利润压到最低,网络平台拼命压价促销,饿死自己,害死别人的自残销售,最大的受益者是网络平台。有人说是消费者,消费者只是一时的便宜,最终受害的是自己。你所在的工厂,公司都微利经营,没准哪天就倒闭了,受害还是自己。现在网络时代把银行业务都挤压了,银行都开始裁员了,你的企业会比银行好吗?商业社会生态平衡被打破,没有人能独善其身的。

中间商在渠道中的地位(如果所有产品都没有了中间商)(2)

如果如果所有产品都没有了中间商环节和成本并没有减少,国家对电商税收支持有很大作用,顾客先款后货和预售减少部分库存管理损失。比如即使厂方直营不要经销商,为此它需要增加扮演经销商角色的成本(资金不再先款后货而是有账期和风险,销售团队人员成本和营销费用投入,上万大宗发货改为小订单发货成本增加,以及打包小件的人工增加成本和包材成本,另外销售管理失败风险增加)。所以即使取消经销商,但中间的费用并未减少。有可能减少支出的一是厂方做到比经销商更高效的管理效益,二是厂方做了经销商的工作又愿意把经销商这块应得的利润让出来。

经销体系被打败,说明这个体系缺乏效率。正是因为有电商的存在,现在很少有暴利的商品了。到时还会反向逼迫店面租金的下调,以致于商业地产的回撤。最没天理的就是所谓一铺养三代,这种利用信息不对称,资源不对称来夺取经济利益的模式,那么电商就是破解这种模式的一种手段。所以任何垄断暴利行业最终必然会被技术所击败。所以只有高科技,创新产品才是唯一应该有暴利,并且应该鼓励有暴利的行业

中间商在渠道中的地位(如果所有产品都没有了中间商)(3)

电商就是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今天就算没有马云,没有阿里巴巴,总有一天也会有张云或者王云去创建各种电商平台。而我们成不了风向标,但也要会看风向,要与时俱进,去接受先进的事物,这样我们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但是评论区我看到更多的是抱怨和安于现状,不愿接受现实,还幻想着回到过去的一批人。思路才能决定出路,与其抱怨,不如接受并了解新兴事物,加以智慧的大脑,走出一条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好了。

电商救了制造业,没有电商中国在高房价,高房租导致的高人力成本下制造业会成批倒下,工厂产品会被中间商赚取高额差价,其结果和炒房是一个道理。最后老百姓买不起商品,共产卖不出货,中间商直接垄断,目前打垮实体经济的不是电商,而是房地产,一个投资人在一个店铺花费几十万,几百万装修后还要承担高额的房租。最后产品必然涨价,而大部分货品利润都被房东,银行赚取,但是请记住一点,房东不会把所得房租用于宣传让利消费者,相反电商花一样的价格后会有流量,店家去除一样的利润当做红包让利给消费者,请问两种模式哪个更实在

中间商在渠道中的地位(如果所有产品都没有了中间商)(4)

电商最大的获利者是在少数人手里,也成就了寡头,实体死气沉沉,一片哀鸿遍野 各大商城街铺关闭 大街上看不到人,最多的就是快递员!失业人员会以亿计,电商的便捷 便宜 ,最后失业的还是“消费者 ”自己 !没有利润不能养家没有消费 没有循环

互联网是工具加速了经济转型,一说到互联网就直接联想到虚拟了。互联网经济借助大数据凸显了它的强大,冲击了商业地产,让房子回归了本质,从而催生了其它产业。另外一方面让市场更加透明公平。后期区块链的加持更加高效安全,大数据与智能物联网最终会贯穿人们的经济生活中去,未来就业全部与这些关联,人工智能会代替危险与枯燥解放体力劳动者。经济会向它该有大方向发展。不要杞人忧天的喊什么破坏这破坏那,也不要再说什么实体经济的这个伪命题了。

中间商在渠道中的地位(如果所有产品都没有了中间商)(5)

网商的繁荣表面上让大家都省了中间商的费用,但其实开支反而大了,需不需要都买,消耗更多,社会资源浪费更大,两极分化更严重,贫富差距更大,比如直接让老虎吃草,消灭了兔子牛羊,导致社会食物链单一化,社会渐渐失去活力,焦虑和兴奋同时加剧社会矛盾,未来并不那么好!

需要平衡,国家应该引导互联网企业往高精尖技术方向突破,而不是过度挤压线下,主要是需要平衡,利用政策如税收,规范等机制来减缓电商极大优势资源下的碾压态势,争取时间去掉泡沫,帮助线下实体转型升级,调整结构,引导就业方式,形成一种财富的挤压分配,而不是快速单边流动造成巨大的寡头效应,继续拉大贫富差距。

几年以前我的认知是互联网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会打破垄断,使信息流通更便捷,社会资源更合理有效的得到分配。

中间商在渠道中的地位(如果所有产品都没有了中间商)(6)

现在看来是,信息越发达,信息孤岛效应越显著。互联网越发展,社会财富和资源越不均衡。而且新技术,人工智能等兴起,看来更没普通人什么事了。都是资本的游戏罢了。

何解?新技术肯定需要大力发展和推广,但是越来越多的普通大众挣钱越难。这些问题不是我们普通人能看明白和操心的了,只能寄望国家顶层设计了。

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提升。原有的不适应社会发展的业态被淘汰。就像汽车替代马车。转变的过程肯定会有人痛苦有人欢笑。新的业态会迅速的发展,可以容纳更多的人进入。总体是向好的方向发展。不必过分悲观。不久会有很多的行业迎来大发展。教育,医疗,智能制造,出行,机器人,AI,智慧交通高科技农业等等。

无论如何,垄断都是弊端,就连核武器垄断都是弊端,何况产品和营销呢,生产产品和物资的根本出发点是满足人类的生活需求,挣钱只是这个过程产生的副作用,经济不能出现寡头,举个例子,当金钱全部掌握在一个人手中的时候,这种货币就丧失了流通的基本功能,等同于作废了

中间商在渠道中的地位(如果所有产品都没有了中间商)(7)

渐渐地,我也将淘某和京某App删了,时不时到处逛一逛,享受一下慢生活,喜欢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触摸到的实物让人踏实多了。可能是年龄阶段不同,觉得生活中需要的东西其实不多,无必要天天为省那几块钱去比这比那。当务之急我认为国人更多是指中低收入家庭不应该把主要收入压垮在房地产上。

零售市场的下一阶段必定是线上线下充分融合的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把线上线下各自的优势充分融合在了一起,而且把生产者和消费者也一并纳入一个整体做到环环紧扣、相互作用。这样一来,中间商将完全消失,个体实体店也会大部分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将是没有交易功能的大商场。不过就现有各大知名电商来说,由于其自身定位的约束,想做到这一点很难,除非推倒重来。

我相信所有的一切都会回归到一个合理的状态下进行的。不管现在怎么样,市场会自我调整,我是一个开实体店的,没做过线上,也没本事做线上,我觉得线上有时候太浮燥了会有一部分人沉淀下来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