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中央党校原校委委员、一级教授、中央党校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韩庆祥接受新华访谈专访。新华网 陈杰 摄
新华网北京11月20日电 (记者 关心)《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后,新华网邀请中央党校原校委委员、一级教授、中央党校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韩庆祥,就四中全会《决定》相关内容进行深入阐释。
以下为访谈实录:
新华网:请问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路径和方式有哪些?
韩庆祥: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重要的是如何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的路径和方式。《决定》里提出四个概念,叫做“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这四个概念,就是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路径和方式。那么如何理解呢?
首先要从治理主体上加以理解。国家治理,首先是治理主体问题。其中有四个最关键——政党、政府、社会、公众。中国共产党是最核心的、最根本的治理主体。从治理主体上要明晰,治理主体要到位,要明确哪一个是治理的核心主体。
第二是要明确一下治理方式。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四中全会、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不同程度上都涉及到了治理方式。这个治理方式,我把它梳理一下,可以概括为法治、德治、共治、技治和自治。
第一是法治。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因此,在治理方式里面,法治是最首要的,法治治理方式的功能,就在于它要构建外部世界的秩序。
第二个治理方式是德治。法治是管人以外的社会行为的,德治是管人的内在精神世界的,是致力于构建人的精神世界的内在秩序。比如,中华传统文化里面强调“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这十个字实际上是通过德治,来构建每个人精神世界的心灵秩序。在今天可以看得到,有些人的活动是无序的,这个活动的外化,就会导致社会某些方面的无序。社会无序,很重要一个原因,就与法治不到位有关,也与德治不到位有关,即内在的心灵秩序没有建构起来。因此德治也很关键,事关人的内在精神世界,事关构建人的内在精神世界的秩序,这是德治。
第三个叫做技治。四中全会《决定》里面有一句话叫做“科技支撑”,即在治理过程中科技支撑是非常关键的。比如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以达到国家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因此技治是第三个治理方式。
第四个治理方式叫做协商共治。即党委、政府、社会、企业、公民共同协商、发扬民主,来共同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治理,所以叫做协商共治。
第五叫自治,即每个人管控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行为,叫做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当每个人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能管理自己的行为时,就能对这个社会有序发展发挥很大的作用,所以自治也非常关键。
这五个“治”,都是四中全会《决定》里有所涉及的,或蕴含其中的。
除此之外,我在学习《决定》时,认为还有三种“治”也很重要。
第一个是“制治”。即治理方式背后有制度支撑,是依照制度来进行治理。四中全会《决定》蕴含这一点,即强调一切治理活动都要在制度的框架中进行,这可以概括为“制治”。
第二个叫做“网格化”治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个领域、各个机构、各个组织都有党组织,有一个严密的组织网络系统,这种组织网络系统对国家治理、社会治理是非常管用的。治理这么大的一个国家,这种治理至关重要。
第三个叫做“组治”。即通过“组织系统化”来进行治理,这也非常关键。在革命战争年代,毛主席强调“把支部建在连上”,这就是组织化系统。十八大以后,我们强调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调在任何领域、任何机构、任何部门,都必须有我们的党组织,因此组织系统化治理也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