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日本国主要依靠引入中国货币作为钱币,它仅在明代中期以后,由长崎地方仿照中国宋代和明代年号钱,铸了一批贸易钱,也就是所谓“长崎贸易钱”。
到19世纪60年代,日本共铸行方孔圆钱30余种。
事实上,日本历史上铸期最长、铸量最大、版别最多的一种钱币,是宽永通宝。
宽永通宝,在日本货币史上的地位,相当于开元通宝在中国、常平通宝在朝鲜的地位。
后来,在以中国为基础的庞大的东亚货币体系中,开元通宝、常平通宝和宽永通宝往往被研究者视为最有代表性的三大名钱。
1宽永通宝|版别极为复杂,至少有数百种之多宽永通宝始铸于日本后水尾天皇宽永年间,从1636年开始大量铸造,日本各地的钱炉均有铸造,至明治初年仍在使用,流通长达240余年。
明治时期,随着机制币在日本铸造和流行,宽永通宝才逐渐停铸。
宽永通宝铸造时间长,铸造地也多,版别自然极为复杂,至少有数百种之多。
除最常见的光背外,另背有文字、星点、纪年、纪数、纪地及波纹等。
如果根据时代递进带来的版式变化,宽永通宝大致可以宽文八年(1668)为界,分为古宽永和新宽永。
事实上,除铜钱外,还铸有大量的铁钱。
新宽永中有几种相当稀少,如一些宽缘大型钱、奴钱、小字铅质样钱等。
还有一种背为白鹤过海图案的新宽永,铸造极为精美,可能是开炉钱。
宽永通宝铸造因年代不同,表面上下左右,记铸造年号及通宝四字。
宽永通宝,可以说是日本江户时期具代表性的货币,因表面铸有“宽永通宝”四字,而得名。
使用者对其铜钱的年号、种类等均不过问,唯有关心铜钱的大小,其形越大越受民众喜欢,例如宽永通宝,最为民众所接受。
明天启五年(1625年)日本铸造钱币,是日本历史上铸量最大、铸期最长、版本最多的钱币,也是流入我国最多的外国钱币之一。孔径0.80厘米、通径2.30厘米、厚0.10厘米,重2.50克。红铜质,圆形方孔。
就“宽永”两字笔划来说,摆布也有所不同,有直撇下笔如刀;也有撇上多撇,形如之字,至于永字头上之点,有雨字点,也有挑形。
宽永通宝背文也有多种,比如有星字等。
研究带字背文,可进一步了解该钱有若干铸造地点,知道铸造处所后,就能进一步分析该钱铸造之特点。
2宽永通宝|乾隆皇帝对其采取过严厉禁止的政策
日本宽永通宝,或读作宽通永宝,实则先以宽永取义。
清乾隆年间流入中国,多在东南沿海一带流通。
它是流入数量最多的外国钱币之一。
这种混在中国钱币中流通的“宽永通宝”,均为1厘钱,未曾见有币值2厘以上者。
在100文中,大致就有五六文是“宽永通宝”。
事实上,除“宽永通宝”外,清朝流通的货币还混有诸多古钱币,元、明、清各朝各代的钱币都有。
最初,清廷采取了既禁又不禁的政策。
最初,由于制钱缺乏,清廷对此采取了默许的态度。
乾隆帝认为,如果内地鼓铸充裕,市价平减,自应严行查禁,但是如钱价昂贵,姑听其搀和流通,则钱文益多,于民用似为便易,只要外国铜钱销毁改铸,让其无利可图便可。
但是,乾隆帝对日本的宽永通宝采取了严厉禁止的政策。
明末清初,宽永通宝开始流入中国,初期数量较少并未引起清廷的注意,认为不过是私铸小钱的一种。
到了乾隆年间,随着中日两国商人往来的频繁,且宽永通宝在日本价值低贱,每串仅可易换低色银7—8钱,而在内地可换制钱9钱。
宽永通宝,质地有金、银、铜、铁、铅。系日本仿制中国方孔圆钱铸行的铜钱。
文楷书“宽永通宝”,直读,光背无文。铭文宁体优美,轮廓分明,俗称“连足宝”。
后因德川幕府灭亡而废止,是日本历史上铸量最大、铸期最长、版别最多的一种钱币。
乾隆十七年,朝廷就曾以沿海各省多行使宽永钱,疑有人私铸,传谕查禁。
但是,这个政策效果不明显,还是有很多人使用宽永通宝。
事实上,后来东北也颇有宽永钱,清末还在搀入制钱中使用。
一起探讨“宽永通宝”的故事,欢迎关注我!
作者|龚柳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