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工业区域划分图(深圳208)(1)

6月6日,深圳发展壮大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8个未来产业的系列政策措施发布后,引发了广泛关注。

从区域的视角来考察,此次深圳就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系统谋划也勾勒出了相关产业的布局图,可看出各区在全市发展格局中的位置。南都记者梳理发现,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重点布局宝安区的有15个,南山区14个,龙华区11个,龙岗区10个,福田、罗湖、光明、坪山区皆为7个,深汕特别合作区5个,前海合作区4个,盐田区、大鹏新区同为3个。详细的布局情况基本呼应了当前各区相关产业的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但未来进一步做大增量、做强产业,在竞合发展中“超越自我”“力争上游”,各区仍然有很大的进取空间。

至于被寄予厚望的8个未来产业,发展规模相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仍有相当的差距,发展格局还未“定型”,但部分区已经成为“先行者”,力争在一个或多个未来产业中建立先发优势。于各区而言,产业的演进更迭将带来“换道超车”改写产业格局的机会,谁能代表深圳参与未来产业竞争、为大局多作贡献,谁就能提升在全市的战略地位。

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深圳工业区域划分图(深圳208)(2)

(点击看大图)

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空间布局规划

深圳工业区域划分图(深圳208)(3)

(点击看大图)

——23份文件构成系统谋划——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布局未来产业

建设先进制造业园区

6月6日,深圳发布《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进行部署,涉及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细分领域、8个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即“20 8”。

随同《意见》一同发布的还有分别针对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20份培育发展行动计划、《深圳市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及《深圳市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空间布局规划》。23份文件共同构成了深圳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未来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园区的系统谋划。

近年来,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作用更加凸显,在现代产业体系中扮演着“主力军”的角色。数据显示,2021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合计1.2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7%,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9.6%。深圳将力争202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1.3万亿元,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1.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值得关注的是,《意见》在论及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时,各个产业集群都提出支持某几个区建设相应的产业集聚区,目的是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发挥各区比较优势,统筹优化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土空间布局。此外,具体到单个产业集群,在支持某几个区建设集聚区的同时,还会在对应的培育发展行动计划中,进一步提出细化的空间布局、差异化的发展重点,以此构建各具特色、错位发展、功能协同、优势互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格局。

以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为例,《意见》中提出,支持福田、南山、宝安、龙岗、龙华、坪山等区建设集聚区。《深圳市培育发展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中进一步提出,要形成“东部硅基、西部化合物、中部设计”全市一盘棋的空间布局。相关6个区中,龙岗兼具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功能,南山、福田为研发设计,宝安、龙华、坪山为生产制造。南山和福田区定位为设计企业集聚区,重点突破高端芯片设计,巩固深圳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优势。宝安和龙华区定位为化合物半导体集聚区,打造从材料到芯片制造到器件应用完整的宽禁带半导体产业链条。龙岗和坪山区定位为硅基半导体集聚区,重点推进一系列硅基集成电路重大项目落地,布局从前端研发到芯片制造的产业链条。

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竞合中各区有进取空间

梳理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深圳各区的重点布局情况可见,《意见》中论及各个产业集群时,都提出支持某几个区建设相应的集聚区。

唯一特别的是海洋产业集群,提法是以深圳西部海岸—东部海岸—深汕合作区为主轴,构建“一轴贯通、多区联动”海洋产业区域协同格局。南都记者查阅深圳各区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宝安区、南山区、盐田区、大鹏新区、深汕特别合作区皆提出要着重发展海洋经济,这也与深圳西部海岸—东部海岸—深汕合作区主轴呼应,再加上《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明确支持前海建设现代海洋服务业集聚区,打造海洋科技创新高地,这些区域都将海洋产业作为重点布局。

值得留意的是,《意见》在支持建设产业集聚区部分,除了“10 1”区外,还特别列出了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梳理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全市的布局情况、各个区获支持建设哪些产业集聚区,可以勾勒出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版图,考察各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在全市大局中的位置。

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重点布局宝安区的有15个,南山区14个,龙华区11个,龙岗区10个,福田、罗湖、光明、坪山区皆为7个,深汕特别合作区5个,前海合作区4个,盐田区、大鹏新区同为3个。

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各区获支持建设的产业集聚区,基本呼应了当前各区相关产业的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比拼重点布局的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出各区在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但不应以单一指标覆盖全貌,还需要结合各区的发展定位、资源禀赋来看。

举例来说,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快速,是全球产业竞争的重要赛道,许多重要城市都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在全市布局中,宝安区以1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居首,但其中没有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而布局了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大鹏新区,其中一个就是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可见各区在全市大局中,都能找到属于自身的位置和机会。

此外,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之间还存在相对强弱的差异、后续发展重点的差别。未来进一步做大增量、做强产业,在竞合发展中“超越自我”“力争上游”,各区仍然有很大的进取空间,从全市大局来看,也呼唤各区有更大的担当作为。

据悉,深圳将巩固宽带通信与新型网络、软件与信息服务、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等产业发展优势,补齐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等产业短板。提升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大健康产业发展能级。增强工业母机、精密仪器设备、智能机器人等产业创新能力。培育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安全节能环保等新增长点。壮大前沿新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等新材料产业。推进海工装备、海洋电子等海洋产业高端化发展。

未来产业

“6 5”核心承载区布局下各区皆有“胜出”机会

至于8个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可以说是“潜力板”“生力军”,被寄予成为新的产业增长点的厚望,对于抢占未来意义重大,但当下相关产业整体发展规模相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仍有相当的差距,区域发展格局也还未“定型”。

《意见》在论及8个未来产业时,未逐一对应重点支持区域,只在《深圳市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中提及了相关的核心承载区。

深圳将坚持全市统筹、差异布局、协同发展,以光明科学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东部滨海国际生物谷、红岭新兴金融产业带和深圳国家高新区南山园区、坪山园区、宝安园区、龙岗园区、龙华园区作为未来产业“6 5”核心承载区,根据核心承载区资源禀赋与产业创新基础,优化整体布局,合理规划产业发展,提升未来产业发展能级。

可以看到,上述未来产业“6 5”核心承载区几乎涉及到了深圳所有区,意味着当下发展格局并未“定型”,各区皆有机会,犹如“赛马”,看谁能脱颖而出,在一个或多个未来产业发展中率先建立优势。当然,整体来看,未来也会形成错位发展的格局。

根据《深圳市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行动计划(2022-2025年)》,合成生物、区块链、细胞与基因、空天技术等四个未来产业,5至10年内有望成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深地深海、可见光通信与光计算、量子信息等四个未来产业,10至15年内有望成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目前来看,部分区已经在特定未来产业发展上成为了“先行者”。比方说,光明科学城在合成生物领域发展上走在了前列,建设了合成生物研究的重大创新载体,发布支持合成生物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若干措施,建设的专业化产业园已经吸引了一批相关企业入驻。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着力发展量子信息,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深圳基地顺利落地,谋划做强“量子谷”,推动量子信息技术转化成果加速落地。

产业的演进更迭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也是改写产业格局的关键力量,“换道超车”的故事过往已经一再发生。未来产业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变革性力量,于各区而言,未来产业不单牵涉到自身发展的问题,也是谁能代表深圳参与未来产业竞争的问题。

先进制造业园区:

20个园区分布于8个区为产业提供空间保障

深圳土地空间有限,寸土寸金,但官方多次对外释放明确信息:只要是符合深圳产业方向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需求的优质项目,深圳一定有地可落。

为完善产业空间保障体系,《意见》中提出,坚持集中连片、集约节约,突出高端先进制造,在宝安、光明、龙华、龙岗、坪山、深汕等区,规划建设总面积300平方公里左右的20个先进制造业园区,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空间保障。

《深圳市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空间布局规划》显示,深圳规划在宝安、龙岗、龙华、坪山、光明、盐田、大鹏新区、深汕特别合作区等8个区选取产业基础比较好、具有空间保障能力的区域打造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其中宝安区(含前海)4个、龙岗区3个、龙华区3个、坪山区3个、光明区4个、盐田区和大鹏新区合建1个、深汕特别合作区2个;总规划用地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按照启动区、拓展区、储备区有计划释放工业用地面积约60平方公里。此外,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也有各自重点布局的产业集群方向。

空间有保障,产业有定位。连片产业空间的释放,产业集聚效应的显现,对于稳住制造业基本盘、留住制造业优秀企业具有重要意义,也能为各区发展注入动力和活力。

以深汕特别合作区为例,深汕提出打造超大项目集中承载地,土地空间的优势为其发展新产业、承接大项目提供了有力支撑。已经落地深汕的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二期项目总投资共250亿元,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该重大项目落地后,还有望带动更多产业链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到深汕投资兴业。

——部分重点区域观察——

宝安区

领跑者9个集群增加值全市第一

《意见》中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重点布局宝安区的有15个,数量位居第一。值得留意的是,2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宝安有9个集群增加值全市第一,作为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力军的地位凸显。接下来,宝安还将继续在战略性产业领域引进和培育一批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

今年的宝安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宝安将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做强领跑。实施“13 2”集群发展计划,推行一群一策、一群一链长制,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巩固智能终端、宽带网络通信、超高清视频显示、工业母机等产业发展优势,增强精密仪器设备、智能传感器、智能机器人等产业创新能力。支持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 高端医疗器械、大健康等产业发展。培育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安全节能环保等新增长点。壮大前沿新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等新材料产业。

宝安还将分梯次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完成空天技术产业园选址,推动无人产业发展。

南山区

创新强区抢占产业赛道

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重点布局南山区的有14个,数量位居第二,相关产业集群也是南山区“十四五”期间产业培育发展的重点。以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为例,作为深圳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引领区,南山区正从政策、空间、人才等多个方面发力,着力提升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包括探索设立开放式创新中心和专业孵化器,持续推进小分子药 CRO 公共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去年6月,南山区还发布了《南山区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领航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

此外,在细胞与基因未来产业的细分领域,南山已涌现出北科生物、赛百诺等一批代表性企业。

南山是科技创新强区,是国内外知名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当前,南山正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国家战略需求,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依托鹏城实验室、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深圳高新区等战略科技平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识创造策源地、科技创新辐射地。

龙华区

雄厚基础造就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

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重点布局龙华区的有11个,数量位居第三,可见龙华区在深圳产业布局中的重要性。而对未来产业,龙华区也在区块链、细胞与基因、空天技术、可见光通信与光计算有前瞻布局。可以说,龙华区具有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良好基础。

当前,龙华区致力于打造“数字龙华”,涵盖数字经济、数字城区和数字治理。数字经济方面,龙华梳理出12个产业区块,包含九龙山、时尚小镇、大浪、富士康、环鹭湖、君子布、黎光等,覆盖各类规上企业1700余家。

在全市20个先进制造业园区中,龙华区有3个,其中九龙山先进制造业园区声量颇大,也是外界重点关注的龙华产业片区。2021年,华为产业项目落地龙华九龙山,华为将在相应的产业地块上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等。

龙岗区

产业“尖子生”承担更多重任

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重点布局龙岗区的有10个。作为深圳的产业大区,龙岗区连续多年位列全国工业百强区之首,实力可见一斑。目前,龙岗已经形成了“IT BT 低碳”三大产业集群,其中IT产业的实力尤为出众。《意见》中重点布局龙岗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可以对应到龙岗自身的优势产业中去。

在发展数字创意产业上,龙岗区也走在全市前列。龙岗数字创意产业走廊(以下简称“走廊”)是国内首个数字创意产业集聚区,2020年12月,走廊获得第二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资格,是深圳市首个、也是广东省第二个此类项目。走廊以影视动漫、游戏电竞、网络视听、数字设计、数字硬件等涉及数字创意内容和设备的全产业链为核心,并通过数字创意向油画、珠宝、家具等传统优势业态赋能,推进其数字化和时尚化转型。

此外,龙岗区高标准打造东、中、西三大先进制造业园区,并围绕市“20 8”产业布局,积极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项目。

统筹:南都记者 王睦广

采写:南都记者 颜鹏 陈紫嫣 张馨怡 陈杏花 刘诗豪 谢宇野 王睦广 见习记者 林敏儿

制图:陈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