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级会计考试时间定在8月1日~7日,是不是让很多小伙伴感觉复习的时间特别紧张呢?现在离考试还有34天,在这里和大家共勉,初级必过!

我平时主要是看视频结合着做题来复习,也比较喜欢把一章的内容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一下,索性分享出来,如果你点开了这篇文章,那么请继续阅读下去吧,让我们一起加油!

今天总结了一下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概述部分的相关知识,其中结合了一些错题,总体来讲第一章在考试中占比不会太多,估计6分左右,但是在做题的过程中觉得有些知识点还挺容易记错的。思维导图如下:

初级会计基础知识归纳:初级会计实务常考知识点总结(1)

第一章整体思维导图

第一章的内容和2020年相比有不少变化,添加了内部控制基础,但总体难度没啥变化。

首先来说会计职能部分,要知道核算是最基本的职能,核算是监督的基础,监督是核算的保障。另外监督还添加了对会计核算的完整性进行监督,在选择的时候千万不要漏选哦。

初级会计基础知识归纳:初级会计实务常考知识点总结(2)

会计职能

接下来说说会计目标,会计目标总共可以分为三点,第一点中要记住的是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这三个关键词,第二点中要记住管理层、受托责任这两个关键词,第三点中要记住财务报告使用者范围很广,不仅仅是公司投资者,还有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等。这里说到所有者和债权人,顺便提一句,所有者既获得收益又承担风险,债权人是不承担风险的。

初级会计基础知识归纳:初级会计实务常考知识点总结(3)

会计目标

接下来是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会计基础,又是会计核算的基础,在这里没有写出来,分为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在我国政府预算会计使用收付实现制,财务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企业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

初级会计基础知识归纳:初级会计实务常考知识点总结(4)

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中的会计主体是从空间范围出发的,这里要注意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的区别,要知道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而反过来说则不成立。另外,要知道分公司和子公司的区别,分公司不是法律主体,而子公司是法律主体。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是从时间范围出发,持续经营,企业一系列会计核算方法和原则都是建立在持续经营原则基础上的,常考的是历史成本的计量是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的。会计分期,常考的地方是应收、预付、预收是建立在会计分期的基础上的,还有就是因为会计分期,有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最后一个是货币计量,注意是主要计量方式,不是唯一计量方式。

然后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按照马勇老师的口诀“可相可可,实重谨及”来记。

初级会计基础知识归纳:初级会计实务常考知识点总结(5)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括号中是关键词,选项中如果有对应的关键词,就说明反映了这样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真实可靠),相关性(有助于,有用),可理解性(清晰明了,简明扼要),可比性(不同时期,不得随意),实质重于形式(依经济实质为依据),重要性(职业判断),谨慎性(不高估,不低估),及时性(不提前,不延后,及时进行)。

这里特别说明一下,谨慎性要求不要高估资产,不要低估负债,所以图中打了双引号,体现谨慎性的做法有:加速折旧、预计负债、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等等。注意实际发生了坏帐损失,确认坏帐损失就不算了。

会计职业道德,一定程度上是阅读理解题,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最后一个是内部控制基础。

内部控制比较常见的考点都列在下面的思维导图里了,主要要记住的就是全员参与和全过程控制,这个比较容易错。

初级会计基础知识归纳:初级会计实务常考知识点总结(6)

内部控制基础

好了,第一章的主要内容就复习完啦,整理时间比较仓促,如果有错漏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如果喜欢我的内容,后续我会持续更新,欢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