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知有三种境界:知位、知心、知道。

知位。就是清楚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特长,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宋应星三次参加会试,均名落孙山。在赴京应试途中,宋应星广泛考察了沿途的农业、手工业,并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它实地探访作业现场,访问了为数众多的师傅,并写下了考察笔记,还附有绘图。科举落第,使他断绝了科举致仕的念想,一心撰写《天工开物》,从而成就了一部奇伟之书,一部真正的济民之书,创富之书。徐霞客、李时珍、蒲松龄都在科举之外闯出一条自强的新路。

那种看破红尘的境界是怎么做到的(为什么有人能感动苍生)(1)

知心。心之所向,坎坷化通途。知心,就是要静听内心深处的声音,知道自己的真正需要是什么。雷军在武大读书期间,看过一本改变命运的书——《硅谷之火》,从此内心燃烧起创业的火焰,他大四即开始创办公司,加盟金山公司后,将该公司做得风生水起,四十出头,雷军已卖掉股票,进入退休模式。午夜梦回之时,他听清了内心的诉求,他不甘就此躺平,他重新创业,这便有了小米公司的横空出世。柳传志、王传福,也是不甘做一个上班族,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之路,并最终功成名就。

那种看破红尘的境界是怎么做到的(为什么有人能感动苍生)(2)

毛泽东在考入长沙师范学校之前,先后考进商业学校、警察学校等6所学校,但进去不久,毛泽东发现这些学校技术性、专业性太强,并不适合自己,所以很快退出,直到进入师范,才发现这里的课程设置、师资条件和人文环境同自己的心灵相契合,从此定下心来,直至完成师范学业。君子不器,方能成大器。毛泽东认清了内心真正的需要,故能成就伟业。

知道。就是知晓灵魂皈依和信念所系为何物。释迦牟尼舍弃王位修炼成佛,是为了追寻灵魂的安适。牛顿晚年信奉上帝也是一种灵魂皈依。朱德为寻找一条救国救民之路,上下求索,最后发现唯有马列主义才能救中国。他去上海找陈独秀表达入党愿望,陈独秀嫌弃他,认为他是旧军阀,不接纳他。朱德没有放弃,又奔赴法国,去寻找周恩来。几经波折,终于如愿以偿。

张桂梅之所以能感动苍生,也是找到了信念所系,创办华坪女子高中,以一己之力改变农村女孩的命运,斩断贫穷的代际遗传。

值得关注的是,上述三种境界,毛泽东都经历过。毛泽东发现自己不适合做教员,而适合做职业革命家,这是知位;毛泽东发现自己不适合读技术性、专业性太强的学校,而适合读理论性、探索性较强的学校,这是知心;毛泽东发现只有马列主义才能救中国,并终生信奉,这是知道

如果我们能像毛泽东一样,全面、深入地了解自己,那么,成就最好的自己将不再是一句空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