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欢喜》这部剧在热搜榜上居高不下,中年失业,职场碰壁,杨杨妈妈患上癌症,丁一跳楼……各种话题赚足了观众的眼泪。

网友们纷纷表示,哪有什么小欢喜,明明就是悲伤和窒息。

而其中最让人心疼的还是那个被活生生折磨成抑郁症,试图跳海的英子。

陶虹为自责孩子落泪(陶虹女儿跳河自杀)(1)

英子的妈妈为了让女儿考上“清北”,360度全方位规划着女儿的一切,不许

英子玩乐高,不许英子去天文馆,怕英子生病硬逼着女儿生吞海参,不许英子报考南京大学,甚至连吃顿火锅都要管。

可以说,为了英子,妈妈付出了自己全部的精力。

但英子不但不领情,反而被逼到了绝境。她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选择了南大,试图离开控制欲极强的妈妈。英子看见了星辰大海,但是却发现自己一点也开心不起来,而距此她已经失眠了38天。

当父母又追到她身边,这个压抑已久的孩子终于爆发,爬上栏杆想跳海。

宋倩泪流满面,可她依旧执迷不悟:“这到底是为什么啊?妈妈都是为了你好,你为什么要去南大?”

“我不是非要去南大,我只是想要逃离你。”

陶虹为自责孩子落泪(陶虹女儿跳河自杀)(2)

英子的压抑和绝望隔着屏幕扑面而来,让人不由得心酸落泪。

陶虹为自责孩子落泪(陶虹女儿跳河自杀)(3)

这个被妈妈精心栽培的“别人家的孩子”,外人羡慕,父母骄傲,而孩子自己却拼命想挣脱。

可能父母们永远也不会理解,明明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孩子为何还不领情?

殊不知,以爱之名的“为你好”往往成了孩子人生路上的坑。

为你好的背后,是爱的控制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研究表明:儿童时期被父母过多限制行为,干涉隐私的人,长大后安全感较差,幸福指数较低。

在综艺节目《不好说特想听》中,嘉宾天天是一个养得起助理的时尚公关,工作出色,业绩斐然,可是却有着说不出的隐痛。

天天说,小时候,妈妈为了怕自己学坏,会拆掉他的门锁,偷看他的日记,砸坏他的手机,甚至在他洗澡的时候直接走进去。

严丝合缝的监督,让天天压抑不已,就连同学们都取笑他,说天天妈妈是特高科的。

在天天满18岁以后,妈妈又以“锻炼孩子,让孩子独立“为由,硬生生把孩子推开,断了孩子的经济来源,貌似逼着天天独立,却又在天天外出和人谈工作时跟踪尾随。

就在节目录制的时候,天天的妈妈突然不请自来,面对儿子的抱怨,她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你27了,可是你的心智还不成熟,如果不是为了你,我早就离婚了。”

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天天,极度缺乏安全感,他说自己的世界只有黑白灰三种颜色。

骨子里的恐惧,迫使他把自己的卧室、厨房都装上了监控器,只有这么做,才能确保那是独属于自己的空间,才能感觉得自由的气息。

陶虹为自责孩子落泪(陶虹女儿跳河自杀)(4)

孩子不是提线木偶,他们有自己的内心界限,如果这层防线被反复突破,那么再强大的内心,也会慢慢崩溃。

那些自以为是的为孩子好,其实是以爱之名的“控制欲”,感动了控制者本人,而被父母过度控制的孩子,即使长大后成功成名,也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为你好”是伤人的毒药

李雪说: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

还记得流浪大师沈巍吗?表面上,他衣衫褴褛、披头散发,而实际上却博古通今,出口成章,犹如世外高人。

传奇的背后,是一段不为人知的心酸。

他本是上海一所大学的高材生,毕业后,在审计局工作。但是这份工作他并不喜欢。

他喜欢度历史,可是父亲对此深恶痛绝,他觉得学位课没出息,数理化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

他只能偷偷去捡垃圾卖,买回书后藏起来,等到晚上父亲睡熟了,才敢躲在被窝里悄悄看。也因此慢慢养成了捡垃圾的习惯。

大学时,他想选择国际政治研究,却在父亲的逼迫下选了审计专业。

工作期间,因为喜欢捡垃圾,被看做“脑袋有病”,后来,休业在家的他,忍受不了家人的责骂和冷漠,索性流浪街头。

父亲的自以为是,硬生生毁了孩子的一生,多么可悲。

如若不是父亲的一意孤行,他原本会有更好的生活。如同父亲在临终时的忏悔:“你本可以有一番成就的,全因为我……”

陶虹为自责孩子落泪(陶虹女儿跳河自杀)(5)

因为我爱你,我是为你好,所以你一切都要听我的,完成我没有实现的梦想,活成人人艳羡的“好孩子”模范,父母的“绑架式”的法则,将孩子一步步推向填充自我欲望的深渊。

我们总是希望给孩子最好的,却从没问过孩子想不想要。

《奇葩说》里曾有这样一个辩题:我为你好是不是扯?

辩手阮经天说:我为你好,代表我曾经走过或者我曾经见过,但是你不是我啊。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你不是我,所以不知道我的人生,即便不完美,可是只有走过的人才能欣赏沿途的风景。

真正的为你好,是把手放开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有这么一句话:真正的自由不是放任,而是给孩子选择权,尝试权和犯错权,使孩子获得成长必需的生活经验。

真正的为你好,是把手放开,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己学会规避风险,坦然面对未知的风雨。

陶虹为自责孩子落泪(陶虹女儿跳河自杀)(6)

倾听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兴趣

黄磊的女儿多多,从小就有一个舞台梦。黄磊很支持女儿的选择,每次演舞台剧都会带着多多,让她在旁边看,感受舞台的氛围。

黄磊在给女儿的信里说:幸福就是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活下去。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父母要多耐心观察,多鼓励孩子接触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知识,挖掘孩子的天赋。让孩子体会真正擅长和喜欢的事物。

孩子的人生不是实现父母的愿望清单, 爱孩子,不如把选择权教给孩子。

划清和孩子的界限

没有界限感的父母,带不出幸福的孩子。说到底,孩子的人生该由他自己来掌控,人生最大的乐趣也正是探索未知。

前段时间,伊能静儿子哈利17岁生日,伊能静带着女儿一起参加儿子的生日聚会。

聚会不久,伊能静特地早早就带着女儿离开。只留下儿子和同学一同庆祝。

她引用了尹建莉的一句话说:得体的退出,是她给儿子最好的爱。

尹建莉老师随后转发了伊能静的微博,并写道:喜欢越界的父母总是表现出对孩子的极度关心,事无巨细,其实他眼里没有孩子,他只是变相地表达对孩子的不信任和不尊重。

比起一直在母亲精心照料下的演员朱雨辰,哈利真的太幸运。

有界限感的父母,懂得给孩子足够的空间,不会让孩子成为自己的附属品,而是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培养孩子经历风雨的能力

胡可因为独特的育儿模式,被娱乐圈誉为“行走的带娃机”。

在《妈妈是超人》节目中,安吉小小年纪所表现出来的独立让人刮目相看:不仅能够照顾弟弟、安抚同伴,还要擦地,做家务。

其实,这与胡可有意识的训练分不开,她因为工作原因,经常带着儿子辗转各大剧组,小小的孩子并没有觉得苦,反而在无形中获得了超强的自理能力。

胡可说:“让他们自己去体验,而不是自己包办一切,把超能力赋予给他们,如果你永远拎着孩子往前走,替他们遮风挡雨,那么百年之后,谁再拎着他们往前走呢?”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为人父母,我们只是陪伴着孩子走一段路,让孩子学会为自己遮风挡雨,有能力过上他想要的人生,才是我们能给孩子的最好的教育。

陶虹为自责孩子落泪(陶虹女儿跳河自杀)(7)

《叛逆不是孩子的错》一书中指出:父母只有放弃掌控权,才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效果。

孩子就像树木,在信任和尊重的滋养下,才能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真正的爱,是和孩子一起成长,懂他忧虑,分他疾苦,顺应他的离开,支持他的梦想。在有限的边界内,给孩子无限的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