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是最让清朝丢脸的战争,让我们今天每每提到都觉得可惜,泱泱大国败给了小小的日本。可是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单纯的一个腐败、一个制度、一个慈禧修园子、李鸿章避战保船、翁同龢打压北洋海军,恐怕都太笼统甚至也偏离了事情的真相。

甲午战争失败解读(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分析)(1)

首先,慈禧修园子是不是甲午海战爆发前北洋海军迟迟不得发展的原因?慈禧修园子是把经费占用了,可是李鸿章真的就没钱了么?李鸿章在甲午海战失败后,上奏前筹海军巨款分储各处情况:“汇丰银行存银107万两;德华银行存银44万两;怡和洋行存银近56万两;开平矿务局领存银近53万两;总计260万两。”而当丁汝昌在之前提出要用60万两银子更换舰船的速射炮,没有得到允许,所以李鸿章不发展北洋海军绝不单纯是慈禧没有钱给的原因。其实李鸿章的钱财谁都知道,虽然没有和珅有钱可是也有“宰相合肥天下瘦”的说法来形容李鸿章。

李鸿章自己利用权力赚的钱涵盖海内外,恐怕买几艘船还是不成问题的,如果说慈禧不舍得钱去买船,李鸿章同样舍不得。所以慈禧修园子根本不是北洋海军停滞不前的原因,因为这个说法是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文集》开始提出的,目的是激起民众对慈禧的反对和厌恶,当然慈禧的罪过是不可否定的,这里无意于洗白谁,只是更深入分析一步!

很多人对李鸿章就比较不解,朝廷上下就李鸿章不想和日本打,担心失败,可是李鸿章却依然没有掏出海军剩下的经费去给军舰更新速射炮,更别提掏自己的腰包去发展舰队和日本对抗了,主要还是对日本抱有幻想,以为可以以和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甲午战争失败解读(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分析)(2)

而根据史料记载当时北洋海军确实有沙子炮弹的情况,有史学家研究发现是日本间谍混进了国内的制造厂故意破坏的原因。同时当时爆炸弹的数量其实是足够的,可是奉行李鸿章“避战保船”政策的丁汝昌外出护航连炮弹都没带足,以至于在大东沟海战爆发的时候,很多都是实心弹,吉野能够逃脱和炮弹都是实心弹有很大原因。

当时国内帝后和文人都想不到会败给日本,就是英国海战专家也分析,如果中日都有海战常识,这场战斗日本是无论如何不敢挑战北洋海军的,后来的战斗也证明,日本的炮弹根本打不穿定远镇远的铁甲。

甲午战争失败解读(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分析)(3)

所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政治上的帝后纷争,官员的腐败是主要原因,而对日本抱有幻想没有全力备战,过于轻敌才是今天依然值得我们深思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