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仙逝,他的作品翻拍成影视仍在持续。

在香港,徐克的《神雕侠侣》三部曲电影已经启动,王晶宣布要拍《倚天屠龙记》新版电影。在内地,《新笑傲江湖》今年上映,由2017年版射雕团队原班人马打造的《倚天屠龙记》已杀青,张纪中看中《飞狐外传》,华策影视要拍《雪山飞狐》,张一山和杨紫将在新版《鹿鼎记》重逢……金庸是华语影视圈的IP大户,是取之不竭的素材库,是一代又一代的明星孵化器。

金庸早在1972年就封笔,如果没有后来的影视改编,他的小说不可能影响如此巨大。金庸初到香港,当过影评人、编剧,还执导拍过一部越剧电影《王老虎抢亲》。这段经历使他认清,当作家最适合自己。而且在小说中有意识按照戏剧套路写,所以特别适合拍成影视。我读中学大学都专心学习,知道金庸很热,正因为如此,反而怕这类“闲书”误了正业。直到工作后才接触,首先看的是83版射雕电视剧,再回头看射雕小说。此后都按这一套路,读原著与看影视,齐头并进。

国内为什么要不停翻拍金庸剧(迎着吐槽而上的翻拍潮)(1)

早在金庸小说开始风靡的五六十年代,《射雕英雄传》《碧血剑》《倚天屠龙记》就拍成电影,随着写作进度分集拍摄。以粤语片样式,黑白胶片,戏曲片痕迹浓厚,反响并不强烈。代表新潮流的邵氏彩色武侠片更受欢迎。从70年代后期开始,金庸剧再度被香港导演青睐,在和梁羽生、古龙剧的比拼中胜出,影像时代的“华山论剑”, 金庸成为最终赢家。

到了90年代,金庸剧在“原著派”基础上,产生了“实验派”。 以《东邪西毒》《东成西就》《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鹿鼎记之神龙教》《天龙八部之天山童姥》等为代表,取金庸小说的某一段落,衍生出新的故事和意境。核心不在奇招怪式、江湖恩怨,甚至不在家国情仇和“侠之大者”,而在表达人与世界关系的终极哲学命题。但有的也玩得过火,《九一神雕侠侣》和《九二神雕侠侣》是无雕的现代言情戏,《东方不败风云再起》被指是“徐克完全失控的怪力乱神之作”,东方不败面对大航海时代的殖民者毫不畏惧,徒手接子弹,放言:“你有科学,我有神功!”雷倒一大片。

国内为什么要不停翻拍金庸剧(迎着吐槽而上的翻拍潮)(2)

国内为什么要不停翻拍金庸剧(迎着吐槽而上的翻拍潮)(3)

国内为什么要不停翻拍金庸剧(迎着吐槽而上的翻拍潮)(4)

香港是拍金庸剧的主场,台湾、新加坡也有涉及,很难准确统计拍了多少部。以我眼界所及估算,六大长篇拍得最多,即射雕三部曲和《天龙八部》《鹿鼎记》《笑傲江湖》,《射雕》超过十次,其它均有八次上下。在八九十年代,是五年一轮回的节奏,如今这个速度在加快,尤其是网剧加入翻拍后。

国内为什么要不停翻拍金庸剧(迎着吐槽而上的翻拍潮)(5)

内地拍金庸剧始于张纪中系列,2001年版《笑傲江湖》,看惯港剧的观众挑剔不绝,认为李亚鹏正派有余,没有演出令狐冲的浪子心性。直到2010年,这部剧豆瓣评分还没及格。但到了今年,评分达到7.9,表明一直有人追剧,给予好评。回过头看,这部内地金庸剧称得上良心之作,光是外景就秒杀港剧。2003年《射雕英雄传》又引来吐槽无数,集中于李亚鹏把郭大侠的大智若愚,硬生生演成了傻子,还有周迅的“公鸭嗓”,哪有蓉儿的千娇百媚。我倒觉得,这些瑕疵无妨整体的成功。首集丘处机出场打斗戏精彩,还出现了曲灵风。在内蒙古草原实地取景,场面宏大,远胜香港83版在大屿山公园转圈。主题歌《天地都在我心中》,豪气干云,也极合郭大侠气质。

国内为什么要不停翻拍金庸剧(迎着吐槽而上的翻拍潮)(6)

张纪中彻底征服内地观众,是用2003年版《天龙八部》。这部剧的选角、表演、剧情、布景、打斗、音乐各方面,堪称完美,树立起不同于港剧的内地风格金庸剧,几乎无槽可吐。胡军演的萧峰和刘涛演的阿朱,仿佛直接从书里走出来。金庸小说哪部是巅峰?各有所爱,通说是《天龙八部》,我以为然。“有情皆孽,无人不冤”的思想,和庞大的体量,拍起来很难。之前认为1997年TVB黄日华版不可超越,张纪中不信这个邪。这部剧对我震撼极深,2006年部门同事到丽江旅游,我请假脱队一天,专程到大理探访天龙八部影视城。

国内为什么要不停翻拍金庸剧(迎着吐槽而上的翻拍潮)(7)

随后张纪中版的《神雕侠侣》《鹿鼎记》《倚天屠龙记》《碧血剑》乘势而出,黄晓明、邓超、黄圣依主演。除了个别冷门篇目,张纪中要把金庸小说拍个遍,确立了基本忠于原著、偏正剧路线、大场面、当红明星担纲的剧风。虽然挨了不少骂,他坚持拍金庸剧,促进“金学”在内地的发扬,功莫大焉。他自评《碧血剑》最好,但众说还是以笑傲和天龙为顶峰。

2008胡歌版射雕剧情颠覆,杨康杀死完颜洪烈,又死于欧阳锋之手;谢娜演华筝夸张,自己都不愿再提及。2013年霍建华版笑傲,东方不败成了东方姑娘,与令狐冲相恋,任盈盈惨变小三,着实天雷滚滚。2014陈妍希版神雕,被指毫无仙气,人设尽毁。正以为改编难再出彩的时候,不声不响地,2017版射雕给了一个大大的惊喜。

国内为什么要不停翻拍金庸剧(迎着吐槽而上的翻拍潮)(8)

这部剧走青春路线,四大主角靖蓉康慈均为90后,形态是最贴近原著的一版。苗侨伟、赵立新、吕良伟、王奎荣等老戏骨加持。剧情基本按原著,故事结构更紧凑,场景绚烂,表演自然,打戏精彩。特别是前几集,讲述郭靖在蒙古成长,蒙古部落间的争斗,拍出了历史剧的感觉。背景音乐选用《铁血丹心》,既向经典致敬,也吸引像我这样的老观众。于当下玄幻剧、颜控剧冲流量的风气中,不啻是一股清流。

国内为什么要不停翻拍金庸剧(迎着吐槽而上的翻拍潮)(9)

金庸剧意味着有稳定的收视群体,版权事项相对简单,可以预计,还将不断被拍成影视。这是好事,表明金庸小说的永恒魅力,也是对金庸先生最好的怀念。它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怎样把那些“都能背出来的桥段”,在原著框架下推陈出新,吸引新老观众,特别是吸引年轻人。

时间推移将不断证明金庸的不朽,也让翻拍成功的难度越来越大。金庸剧的历史表明,并非每部都大热,尔冬升、狄龙当红之际出演,却是惨淡收场。金庸剧的谈资太多,翻拍必定面临吐槽,其实多数吐槽是善意的、建设性的,那么,就迎着吐槽而上,拍出新的“金”典。

国内为什么要不停翻拍金庸剧(迎着吐槽而上的翻拍潮)(10)

最后,借《天龙八部》章回名目缀连而成的破阵子词,寄予一大波正在翻拍路上和未来的翻拍者们,以萧峰的豪气,翻出新天地。金大侠九泉有知,定当欣慰。

千里茫茫若梦,双眸粲粲如星。塞上牛羊空许约,烛畔鬓云有旧盟。莽苍踏雪行。

赤手屠熊搏虎,金戈荡寇鏖兵。草木残生颅铸铁,虫豸凝寒掌作冰。挥洒缚豪英。

国内为什么要不停翻拍金庸剧(迎着吐槽而上的翻拍潮)(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