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洪最近新消息(射洪人说2的时候让人一脸懵)(1)

射洪话,在四川话的分类中,被归到一个叫「灌赤片岷江小片」的区域里,而且还是成渝片里的一个孤岛。

这个孤岛里除了有射洪以外,还有盐亭和西充两个邻县,并以西充话为代表,除了邻近射洪的这一片,灌赤片岷江小片要到乐山、宜宾等地才能找得到了。

首先,三四百年前的射洪人并不像我们现在这样说话,他们操着一口古四川话,这样的情况一直到战乱之后的 「湖广填四川」才突然发生改变,大量的湖南、湖北籍的人移民到了四川。

大体上,越靠近湖南和湖北的地方,受湖广话的影响就越大,以成都和重庆为代表的成渝片区,这里占据了四川方言的半壁江山,他们都是湖广话影响之后衍生出来的新的四川话的代表。

而湖南、湖北较远的川南地区(岷江流域),他们保留下来了一定程度的古四川话,也叫「南路话」。

以上是现代四川话分布的一般规律,但是其中也有例外,比如我们射洪话,就属于这种为数不多的例外,我们在成渝腹地,但却保留下了一定程度的古四川话。

这种古代发音的保留,在今天的射洪话中,最为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2」的发音。

射洪最近新消息(射洪人说2的时候让人一脸懵)(2)

方言的保留与分布状况,从侧面反映出了射洪在湖广填四川的过程中,移民占比的多少,相比周边地区,我们的湖广移民比例应该是相对偏低的,除了射、盐、西三县,三台邻近射洪的景福、两河等乡镇,「2」的发音也是如此。

我们现在所说的「射洪话」,其实是古四川话、湖广话以及普通话交融出来的新的方言。

至于我们耳中听到的方言之间的区别,这并不是四川话分类的理论依据,所以和西充话、盐亭话甚至川南话划为一类也就不新鲜了。

除了「2」的发音从er变成了平舌的e以外,射洪话里还是有一些明显的儿化音,比如:幺儿、马儿、这儿,在此不再赘述。

至于「刮」的来历,也与湖广填四川息息相关,刮的用法与长沙话中的使用几乎一样,还有一种看法,认为刮是guai(怪)字演变而来,两者的意思相近,发音相似,具体的关于刮的解析,可以查看一下下面的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