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会有一些爱好,有喜欢读书的,有喜欢健身的,有喜欢钓鱼的,有喜欢跳广场舞。但是每种爱好对于人是有益还是有害,可能很少有人会去考虑这个问题。《论语.季氏篇》第五章记载了孔子对于个人爱好的一些看法,总结出了三种爱好对人有益,三种爱好对人有害,其原文是: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

孔子如何对待人与人的矛盾(个人喜好有三种对人有益)(1)

孔子这段话中共有十一个“乐”字,只有“礼乐”的“乐”读yuè,其它的全部读lè的音。

“骄乐”,朱熹注释为“则侈肆而不知节”意思就是穷奢极侈、肆无忌惮,生活水平好了,穿好的、用好的没错,但是万事不可过,香车美女是赏心悦目,但是不知节制,于自于人有害无利。

孔子如何对待人与人的矛盾(个人喜好有三种对人有益)(2)

“佚游”的意思就是懈怠散漫,以呼朋唤友,四处游荡为乐,在现代社会热爱旅游没错,但是不应该只沉迷于四处游荡,总要通过行万里,让自已有所得,而不仅仅是多了一些吹牛的资本。

“宴乐”则是贪图享乐、吃吃喝喝、沉溺其中的意思。在孔子看来食可果腹即可,我们现在的标准当然应该有所提高,除了果腹,还应该吃得健康。但贪图口腹之欲,山珍海味、珍馐美食乐此不疲,就不仅仅是健康的问题,而是贪欲的表现了。

孔子如何对待人与人的矛盾(个人喜好有三种对人有益)(3)

所谓“道人之善”也不是多表扬别人,对于别人的优点或者做的好的地方,要不吝啬赞美之词,一方面被表扬者心情愉悦,更重要的作用是引人进一步为善,用钱穆先生的话说就是“不惟成人之美,己亦趋于善矣”。一个人因为做好了一件事受到了表扬,那他今后遇到同类的事,大多数人都会想办法做的更好。这也算是人之常情。

孔子如何对待人与人的矛盾(个人喜好有三种对人有益)(4)

本章的译文是,孔子说:“有益的喜好有三种,有害的喜好有三种。乐于以礼乐规范节制自己的行为,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为喜好,以有许多贤德之友为喜好,这是有益的。喜好肆意放纵,喜欢懈怠散漫,喜欢贪图享乐,这都是有害的。”

孔子如何对待人与人的矛盾(个人喜好有三种对人有益)(5)

对于本章钱穆先生有这样的注释“求乐,人之常情,然当辨损益。世人各争占尽乐处,而不知其所乐之有损,亦可悯。”寻求快乐是人的本性,也是人之常情。但需要注意的是必须辨明得到快乐的方法和途径是不是有益于自己的修养和成长,如果不清楚有些快乐是建立在对自身修养有损害的基础之上的,其修行前景可就堪忧了。

孔子如何对待人与人的矛盾(个人喜好有三种对人有益)(6)

孔子总结的对人有益的“节礼乐”“道人之善”“多贤友”等也许并不全面,但是能掌握其益损的原则也许更重要,一方面要清楚快乐的获得不能损人利已,其次提高自己的修养为追求目标才是求学者的正确态度,最后一点就是喜好是可以后天培养出来的,并不是所有的圣人先贤就是生而知之,生而好学,更多的后天的努力学习和培养,当真正了解“道”之所在,追求真理,学而时习之,才能体会出真正的乐此不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