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背景:眉庄被人推入千鲤池,溺水昏迷,甄嬛随皇帝前来探望,华妃也来表示关心,与甄嬛唇枪舌战,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甄嬛传里的职场生存法则?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甄嬛传里的职场生存法则(当在职场提建议时)

甄嬛传里的职场生存法则

事件背景:眉庄被人推入千鲤池,溺水昏迷,甄嬛随皇帝前来探望,华妃也来表示关心,与甄嬛唇枪舌战。

眉庄被人推入千鲤池,皇帝得报,甄嬛跟随皇帝来到存菊堂,太医刚请了安,甄嬛就迫不及待地询问眉庄的情况。太医回禀眉庄无大碍,只是因为呛水而受惊吓,才昏迷不醒的,现已对症下药,服用后定会康复。关键是眉庄受惊,需要好好调养,意思是一时半会儿不能侍寝了。皇帝叮嘱一番走进去,看见昏迷的眉庄脸色煞白,自然要责怪奴才,奴才们吓得跪地求饶。经过敬嫔仔细询问,大家方知眉庄溺水时身边无人伺候,如何溺水就不得而知了。

正在此时,华妃来了,皇帝奇怪华妃这么晚还来,她应该已经就寝了才是。华妃打着看望眉庄的旗号,似乎很贤德。皇帝心情沉重,叫她去看,华妃亲热地坐在眉庄床边,当着蹲在床边的甄嬛的面,装出对眉庄心疼不已的样子,一阵叹息。“娘娘尽管宽心,太医说了,沈贵人醒了就无妨了。”,敬嫔明着叫华妃放心,实则是看不下去华妃的虚伪。华妃听了,松了一口气,大概是演得不轻松吧,趁势来到皇帝跟前,诚惶诚恐地自责协理无方,矫情地请罪,皇帝当然不至于昏聩到要怪罪华妃。华妃撇清了自己的责任,转过头来,“糊涂东西,怎么伺候你家小主的?让皇上忧心!”,华妃斥责眉庄的奴才伺候不周,以致影响皇帝休息,让皇帝操心。皇帝本就被眉庄溺水搅得心情不佳,华妃的善解人意,让皇帝很受用,自然批评奴才不中用。华妃趁机进言严惩奴才,说:“这样的奴才留在沈贵人身边也是累赘,臣妾以为不如打发了去慎刑司。”,敬嫔替他们求情,理由是罪不至此,量刑过重。华妃振振有词地抬出宫规,说:“不如此不足以正宫纪,若以后奴才都这么当差,御湖里不掉满了人了?咸福宫的奴婢不济事,敬嫔也难逃其责!”,华妃将责任牵连到敬嫔,皇帝沉默不语。敬嫔不敌落败,说:“臣妾悉听娘娘教诲,臣妾一定好好管教。”

在敬嫔与华妃的过招中,敬嫔的话没有说到皇帝心里,不敌华妃的善解人意。华妃指责敬嫔有过,太牵强,虽然跟华妃刚才牵强的自责性质相同,可是牵涉的人不同,皇帝的态度自然也不同了。

采月心疼眉庄遭罪,也很自责,哭求华妃暂缓处罚,被华妃故意曲解为想逃避惩罚,采月不敢再多言。甄嬛一直没开口,观察着形势,此刻见势不妙,出言陈述事出意外,不能全怪两个奴才,请华妃准许他们将功折罪。华妃认为二人有罪当罚,坚持必须赏罚分明,谨防有人钻空子。“娘娘赏罚分明自是应该,只是采月和小施一直服侍着眉姐姐,若此时罚了她们去慎刑司,姐姐身边一时没了得力的人,反而不好。”,甄嬛先肯定赏罚当然要分明,但此时却不是惩罚的时候,因为两个奴才熟悉眉庄的脾性,眼下眉庄尤其离不得他们。甄嬛此话情理法都兼顾到了,皇帝听了默许,可华妃仍然揪住奴才无用不放,明显不讲道理。华妃下意识地感觉自己的话缺乏说服力,便强调事件发生在自己眼皮底下,“何况千鲤池离翊坤宫不足百步,在本宫的宫禁发生这样的事情,本宫怎么能轻饶过去?”,所以非严惩不可。

华妃满以为这样说,就能使处罚的理由更充分,同时还彰显自己执法严明,让甄嬛再也无话可说,她如愿了吗?甄嬛如何回应?皇帝又是如何处理眉庄溺水事件的?

1、华妃满认为这样说了,理由充分得让甄嬛无言以对,不想甄嬛反应敏捷,似乎早就等着她的这句话了。甄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嫔妾担心的正是这个,娘娘明明赏罚分明,但不清楚的人还以为,因为事情出在翊坤宫附近,与娘娘威严有碍,娘娘才如此懊恼,并非只是为了沈贵人溺水。奴才事小,伤害了娘娘名誉事大,还望娘娘三思。”甄嬛假借别人之口戳穿华妃严惩奴才其实是公报私仇,不想华妃被人误会,口口声声要维护华妃的声誉。华妃刚想还嘴,皇帝已经开口,说:“莞贵人的话有道理,不如等沈贵人醒了以后再说。到那个时候,再打发她们去慎刑司也不迟。”,皇帝认为甄嬛言之有理并采纳了她的建议,眉庄的奴才算是保住了。

2、甄嬛并不罢手,乘胜追击,请示皇帝:“臣妾还有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这样的话,表面上似乎不知该不该说,其实是说话者基于不同的需要而很想说:有的是真不知该不该说,有的是为吊胃口,有的是怕得罪听者而提前打预防针。此处甄嬛是为了洗掉自己多嘴的嫌疑,而打的预防针:是否更换侍卫本不该我多嘴,只是关心华妃安危,这才说的。通常听者都会让对方说的,甄嬛得到皇帝的许可,这才进言:“姐姐落水,原因尚不明,可必定是侍卫救护不及,才会呛水过多、昏迷不醒。依臣妾的意思,不如撤换了翊坤宫的侍卫,另换一批。否则这次是眉姐姐,若下次有什么不当心的,伤及了华妃娘娘,那如何是好?”。不管眉庄因何落水,肯定是侍卫营救晚了,眉庄才因呛水过多而昏迷,万幸没丢性命。万一下次华妃摊上了,怕性命不保,为保万全,甄嬛建议撤换翊坤宫的侍卫。

3、“莞贵人适才还说将功折罪,怎的这会儿又要换本宫宫苑的侍卫,岂非有些赏罚太过偏颇。”,华妃用“将功折罪”指责甄嬛严以律人、宽以待己、赏罚不公正。“嫔妾也是为娘娘着想,皇上一向爱重娘娘,怎可让这样粗心懈怠的奴才守护娘娘宫禁、置娘娘于险地而不顾呢?何况只是另换一批侍卫,也不算惩罚呀。”,甄嬛打着皇帝的旗号,把撤换这帮粗心懈怠的翊坤宫的侍卫,说成是皇帝关心华妃安危的具体表现,然后指出换人不算惩罚,隐射华妃做贼心虚想多了。“别的事都不要紧,只是这样的事再也不能发生了。明日就让苏培盛换一批精干的侍卫驻守翊坤宫,朕也安心些。”,皇帝希望后宫平安无事,为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采纳了甄嬛的建议。

皇帝圣旨已下,华妃不好多言,只得谢恩。然后送山参给眉庄压惊补身,皇帝见华妃劳神操心,便叫她早点回去休息。华妃趁机表示事先做好桂圆羹,体贴地请皇帝用过再歇息。皇帝赞其心细,因宠爱甄嬛,便邀她一同去品赏华妃宫里的美食,华妃谦虚之余,不得不硬充大方地邀请甄嬛。“臣妾哪里有这样的好口福,不如请皇上把臣妾那一份用了吧。臣妾想在这里照顾眉姐姐。”,甄嬛自认不比皇帝有口福,也不够级别享用华妃特地为皇上准备的美食,婉拒中不忘尊崇皇帝和华妃。甄嬛希望留下来照顾眉庄,皇帝便顺着她,叮嘱一句,这才起身离去。

华妃虽然把皇帝请到了自己宫里,甄嬛保住了奴才,还撤换了华妃的侍卫,这场较量,华妃最终输了。华妃输在只讲法,不讲情理。甄嬛却是情理法都讲,她不反对华妃执法严明,但她讲情理,既能想到立刻惩罚奴才对眉庄康复不利,还能借皇帝关心、看重华妃,处处表现对华妃的维护和尊敬,这样懂事守法、说话在情在理的甄嬛,皇帝能不宠爱吗?华妃哪里是甄嬛的对手,最后落了个偷鸡不成蚀把米、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下场!

华妃的把戏,除了甄嬛之外,还有谁看穿呢?请继续关注。

#甄嬛传#​#职场#​#沟通#​#洞见人生#​#职场达人炼成记#​#话说职场##职场进化论#​#职场五味瓶#​#职场行动#​#职场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