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体金线蛭,不吸血,喜欢吃螺蛳!!行情好的时候,利润可达60%

千里平畴成沃野,疏经通脉地生金。行走在惠萍镇南清河村,郁郁葱葱的庄稼地、排列整齐的养殖基地、崭新别致的村史馆、色彩鲜艳的文化墙……处处升腾着希望,南清河村靠着水产养殖走出了一条特色“蛭”富路。

9月2日,正值水蛭收获的季节,在南清河村的启东市金蛭水产品专业合作社,村民蔡玉平正蹲在大棚里,从众多螺蛳壳中挑出成熟的水蛭,动作娴熟,不一会儿就挑出了一筐水蛭。“在这里上班,每月能有3000多元的工资收入。”蔡玉平告诉记者,他家还有土地流转的固定收入,一年进账三四万不成问题。

养10斤牛一年的利润(100元斤行情好赚60元)(1)

水蛭,俗称蚂蟥,在南清河村,水蛭养殖始于2015年,并在2016年底走上规模化养殖道路。该养殖场占地面积450多亩,总投资2000万元。“我们养殖的是宽体金线蛭,不吸血,喜欢吃螺蛳,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有很好的疗效,是一种稀缺的药材,市场需求量较大。”合作社负责人蔡振飞介绍,“目前,鲜水蛭收购价每斤约100元,年销售额在700万左右,好的时候利润可达60%。”

养10斤牛一年的利润(100元斤行情好赚60元)(2)

有产业才能致富一方百姓,水蛭养殖基地为创业者带来收益的同时,也给当地村民带来丰厚回报。“基地土地流转金每亩800元,除此之外,每年4月至10月是养殖场的繁忙期,用工高峰期间可带动周边100多名百姓同时就业。”南清河村党总支副书记樊敏敏介绍。

一直以来,南清河村以水产养殖而闻名。南清河村东临三条港河,西依白港河,境内大小沟河420多条,水面达1050多亩,可利用水资源丰富。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村民们自育扣蟹,再放置于蟹塘饲养至成蟹。多年前,南清河村以农民增收为突破口,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因地制宜发展水产养殖业。

该村采取“党总支 合作社 农户”的发展模式,先后引进成立了金蛭水产品和顺得亿水产养殖两个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水蛭、扣蟹两大特色水产品养殖,带领村民开展水产养殖并实现就地务工,“水产养殖”成南清河村的特色品牌。“每年在合作社打工的村民达300人次,人均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依托水产养殖品牌,我们村也在2018年被评为江苏省‘一村一品一店’示范村。”樊敏敏介绍。下阶段,南清河村将继续巩固发展好水蛭养殖项目,依托水产养殖品牌,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同时,提升党建引领水平,改善村容村貌、优化基础设施,以党建引领促产业振兴,进一步提高群众幸福感、满足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