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改作业是中小学老师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在批阅的过程中,不仅能发现教学上的漏洞,还能看出学生的学习态度。

老师批改作业,也是家校联系的途径之一。作业发到学生手中后,有助于学生查缺补漏,家长也能从中判断出教师的教学态度。除了用对号和错号标识出学生做题质量以外,若能加上个性化评语,对学生来说意义非凡。

小学教师批改作业次数规定(中小学老师迎来新规定)(1)

中小学老师批改作业,不能打红×,也不能扣分?

中小学老师批改作业时,首要的任务就是检查学生作业的正确性,用对号和错号标识出来,简洁明了。能让学生拿到作业本后,一眼就知道自己哪里出问题了,以便于及时改正。

小学教师批改作业次数规定(中小学老师迎来新规定)(2)

可能对于好学生来说,全篇作业就一个对号而已,后进生的作业几乎全篇飘红,除了红叉以外,老师还会对学生的错误予以指正,加深学生的印象。

学生看到满是红叉的作业或试卷后,确实会心情低落,但也能给学生敲响警钟。学生完全可以化悲痛为动力,尽早进行查缺补漏,还有大把逆袭的机会。

小学教师批改作业次数规定(中小学老师迎来新规定)(3)

网传部分地区的中小学教师接到新通知,未来再给学生批改作业或试卷时,不得出现红×,也不能标出失分项。批改试卷的时候,老师不能给学生打分,更不能有任何形式的排名。

除此以外,新学期开学后,老师也不得通过家长给学生施加压力,让家长代替老师督促学生完成作业,家长检查作业的现象也将成为历史。这下家长们的压力也减轻了,再也不用为辅导作业鸡飞狗跳的情况而忧心了。

小学教师批改作业次数规定(中小学老师迎来新规定)(4)

双减政策后,中小学生的作业量已经有所减少,考试也不能公布分数和排名。如今双减制度更上了一个台阶,老师不仅不能打分,不能扣分,连红×也不能标注,那如何提醒学生答案有问题呢?

小学教师批改作业次数规定(中小学老师迎来新规定)(5)

对于批改作业的新规定,评论区对此褒贬不一

近一段时间内,多地相继出现未成年学生,因为不愿意学习或考试成绩不理想而离家出走或走上绝路。一时间家长们的焦虑心态大为缓解,看来学生成绩不是靠高强度的校外辅导提高的,还是要尊重学生的内心想法。

小学教师批改作业次数规定(中小学老师迎来新规定)(6)

不得不承认学生在文化课学习方面的资质有高有低,有些学生并不是不够聪明,也不是对学生不用心,就是对文化课学习不感兴趣。无论家长和老师怎么引导,成绩就是无法提高。这类学生如果单纯的拿文化课成绩不断打击他,很容易产生负面影响,留下心理阴影。

不过还有家长担心,如果学生连考试分数和排名的打击都接受不了,那么未来大学毕业走向社会后,工作中和生活上的各种打击,个个严重程度都在考试成绩之上。如果学生小时候没有经历过必要的挫折教育,未来哪有抵抗风雨的能力?

小学教师批改作业次数规定(中小学老师迎来新规定)(7)

虽然看到那些鲜活的生命,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就与家长天人永隔的案例,叫人痛彻心扉。但是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必要的挫折教育是很有好处的。

有些家长还声称,没有困难也要创造困难,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那么学习成绩不就是现成的教育素材吗?为啥还要舍近求远创造条件呢?

小学教师批改作业次数规定(中小学老师迎来新规定)(8)

笔者观点

以往老师批改作业打红叉的习惯由来已久,真正能让学生受到刺激的绝非红叉本身,而是老师和家长的焦虑心态。如果家长和老师不会那么强调分数的重要性,学生也不会因此而产生应激反应。单纯不让老师打红叉不解决根本问题,还是应该从应试教育的模式入手更妥当。

小学教师批改作业次数规定(中小学老师迎来新规定)(9)

很多家长表示,无论义务教育阶段如何改革,中高考还是以分数论英雄。尤其是中考分流制度,让家长的焦虑心态久久不能平静。无论官方出台什么样的减负政策,家长都能随机应变寻求破解之法。其结果只能是教育成本越来越高,家长和学生越来越累。

笔者认为,与其把整顿目标放在学生的考试和作业上面,不如重点建设职业教育的规范化和精英化。既然中考分流是社会分工的需要,那么就应该让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享受同等待遇。

小学教师批改作业次数规定(中小学老师迎来新规定)(10)

一旦家长们发现,学生不考大学,通过职业教育也能有好的前途,自然对考试和分数的焦虑心态就会有所缓解。不过这种教育观念的扭转非朝夕之事,吾将上下而求索。

今日话题:如何看待教师批改作业不能打红叉的要求?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下一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