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考电学实验相同步骤

1. 连接电路时 断开 开关、实验结束时先 断开开关 再拆除导线。

2. 滑动变阻器:接左下向右滑电阻变大、接右下向左滑电阻变大。(相同方向滑电阻变小,)

3. 闭合开关前把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 最大值 的作用:保护电路。滑动变阻器接法 一上一下。

4. 闭合开关前:电表没指零,原因 电表没调零,需要调零

5. 闭合开关后:电表指针指在零的左边,原因: 电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6. 闭合开关后:电表指针偏转太小,原因: 量程接太大了,需要换小量程

7. 闭合开关后:电表指针偏转太大,原因: 量程接太小了,需要换大量程

8. 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较大,电路故障: 灯泡或电阻断路

9. 电压表示数为零,电流表示数较大,电路故障: 灯泡或电阻短路

10. 如果电表都没示数,滑动变阻器断路。

11.三个实验的电路图都和下图相同,(灯泡可换为电阻)(先把其他串联起来,最后把电压表接在电阻或灯泡的两端。)

电学实验初中经典例题(每日一题中考之电学实验)(1)

12. 电路连接正确,闭合开关,灯泡不亮,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很小,接下来的操作:把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小

13. 为了调大电压表的示数,操作:把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小。电阻越大分的电压越大。(因为电阻越大,分的电压越大)

14. 通常情况下滑动变阻器的选择:两个选电阻大的;三个选电阻为中间的。

15. 电阻(滑动变阻器的选法):

电学实验初中经典例题(每日一题中考之电学实验)(2)

二、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不能把定值电阻换为灯泡)

1. 实验中要保持定值电阻不变,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而改变

电压,得到多组数据,即: 多次实验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2. 在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3. 实验结论:当导体的电阻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三、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不能把定值电阻换为灯泡)

1. 实验中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而保持定值 两端的电压 不变: 多次实验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2. 在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实验中电压都要调成一样的。

3. 电压的算法:在反比例图像上找一个点,用横轴×纵轴=U。

4. 把电阻换大,接下来的操作:把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大

5. 实验结论: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注意: 1.在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实验中:不能用灯泡替换电阻,因为:灯泡的电阻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四、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 实验原理:P=UI。

2. 正常发光时的电压为额定电压,电表一般选小量程。

3. 闭合开关:灯泡不亮,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流表电压表示数不变,都接在的下面两个接线柱上了。

4. 电功率的计算:P额=U×I (额定电压U在题目上,电流I在电流表上或U-I图像)

5. 多次实验的目的: 得到普遍规律 。不能求平均值,因为灯泡的电阻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U-I图像为曲线。

6. 结论:小灯泡的亮度和实际功率有关。

注意:以上三个实验:电压表的示数太小,达不到要求,原因: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太小

四、伏安法测电阻

1. 实验原理:R=U/I (带入电压和电流就可以求出电阻,再求平均值)

2. 测量定值电阻时,多次实验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3.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时,不能求平均值。因为灯泡的电阻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求平均值无意义

点赞、关注的都是美女帅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