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记者 刘怡斌 通讯员 马国平 长沙报道,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伍诗颖?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伍诗颖(湖南机电职院潘劲松)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伍诗颖

红网记者 刘怡斌 通讯员 马国平 长沙报道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转眼间,湖南机电职业学院潘劲松老师在教师岗位上度过了26个春秋,从一名普通教师,到系部副主任、主任、招生办主任,26个春华秋实,其中14载肩负着教学和管理重任。他的履历,诠释了教师职业精神的核心要求和时代品质,他的双肩,挑出了为人师表,务实奉献和乐于担当。

严慈相济 为人师表

2008年,潘老师开始担任人文科学系主任,主持系部全面工作。有人认为,他接手了一个烫手的山芋。原来,从他入职那年开始,全院所有五年高职学生前两年都被编入人文科学系。年龄小,习惯差,调皮捣蛋,惹是生非,是大部分五年高职学生的常态,他们难教难管成了绝大数老师和家长的“共识”。而让周边人没想到的,潘劲松老师以他一贯的从容和微笑,颠覆了那种“共识”。他顶着繁重的管理和教学压力,主动担任五年高职一个班的班主任,和同事沟通、找家长联系,和学生谈心,找准了五年高职学生难教难管病“症结”。

他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美,更要尽力引导学生去固化、追求一切美好的东西。诚信、善良、正直、卓越永远优先于学习成绩的高低。为此,潘劲松老师系统设计五年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极力推进教学模式改革。他身先示范,以身作则,生活中他严慈相济,不厌其烦地帮学生疏通思想障碍,激化学习兴趣,商谈职业目标。课堂上,他因材施教,把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数学并不是遥不可及的逻辑演绎。

他的执着、向上,不懈怠,不放弃,引导和带动耕耘在教书育人一线的教师,他和他的同事们用满腔的热忱、倾力的工作“正名”五年高职学生:无一学生因厌学而退学,无一学生因违纪而受处分,所有五年高职学生均顺利实现“五转三”。

务实奉献 乐于担当

2013年1月,一纸张调令,他从人文科学系调到招生工作办公室担任主任。又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在生源数量整体下降、家长学生对职业教育认知不够的大背景下,招生工作面临巨大压力。

何去何从?潘劲松老师没有拈轻怕重,踟蹰不前。离开他真心关爱的学生,他从容地肩负起招生的重任。上任伊始,他带领同事,想在前、干在前,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感,深入调研思考,直面矛盾,破解难题。短短三个多月时间,他的足迹踏遍全省所有区县市的中职和高中学校,与教师座谈,和学生沟通,阐释职业教育前景,介绍学院办学特色,不到半年时间,就在全省建立了生源基地200多所。

学院的办学实力,他的务实奉献,终于赢得了社会及家长的认可,2013年,学院录取分数线超过上一年20余分,到校人数3500余人;2014年,学院网招分数线再次飘红,超过2013年招生分数线近40分。2015年,学院网招分数线到达历史新高,到校本科分数线以上的考生160余人。

从严要求 硕果累累

潘劲松老师从教26年来,主要精力倾注在育人成才和学院管理的各项工作,作为“双肩挑”的他,从未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教学科研成果累累。在教育教学上,他一直致力于以《高等数学》课程为主的人文素质课程改革研究,针对学生数学基础差,他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实例,结合专业知识,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高等数学课程的“模块化教学”到“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数学课教学”,再到“案例教学”,到现在的“项目化教学”,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融入信息技术,对高职数学课程开展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改革。

近五年来,潘劲松老师完成总课时932余节,平均每学年课时186节,年均超过额定课时106节。指导童丽娟、谭洁、薛峰等多名青年教师开展课程改革和教科研等工作,其中绝大多多数青年教师已成为院级青年骨干教师;他本人先后主持省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个、市厅级项目1个;主要参与省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个。

其中,潘劲松老师主持的2个项目获得了省级教学成果奖;改革教学手段,发明教学仪器2件,并申请了专利,在教学中推广应用;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省(部)级以上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8篇,其中:本学科专业论文22篇,包括权威期刊(含SCI、EI、ISTP收录)发表论文4篇,核心期刊(含CSCD、CSSCI、中文核心期刊等)发表论文8篇;教研教改论文16篇,包括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篇。独立撰写了一部20余万字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著;主编省级规划教材2本,副主编国家规划教材1本,参编国家规划教材1本。有4篇论文分别获得湖南省数学学会一、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