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苁蓉的种植方法与技术(有机肉苁蓉种植规程)(1)

1.1 植苗造林

以苗木作为栽植材料的造林方法。

1.2 梭梭天然林复壮更新直播造林

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

1.3 梭梭天然林复壮更新

对天然梭梭林实施封禁,保护植物自然繁殖生长,并辅以人工经营改造措施,以提高林木质量的一项技术措施。

2 梭梭人工培育

2.1 采种

选择健壮梭梭植株于十一月前后采收,经晾晒,去翅,除屑后,装入透气袋中,放在阴凉通风处储藏。育苗种子质量等级要求净度达65%以上,发芽率达90%以上,含水量低于8%(GB15/281~1998)。梭梭种子要求头年采集,翌年育苗,不能隔年。

2.2 育苗

2.2.1 大田育苗

1) 育苗地:有灌溉条件,地下水位较低的轻碱沙壤土或沙土地。

2) 整地:以0.3亩左右作成畦田,整平,施腐熟并经消毒处理的农家肥300~500 kg,播前浇透水。

3) 种子处理:用0.1%~0.3%的高锰酸钾或硫酸铜溶液浸种20~30分钟后捞出晒干。

4) 育苗时间:4月底至5月初。

5) 育苗:在育苗地内开水平沟,沟深2~3cm,宽10~15cm,沟间距30cm,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沙土1cm厚,亩播种量5~7 kg。

6) 管理:全年适时浇水6~10次,5月下旬~6月上旬间苗一次,苗距保持在5~10cm,亩产苗量控制在6~8万株。

2.2.2 容器育苗

7) 容器:一般选用厚度为0.02~0.06mm,直径为5cm,高为12cm的圆桶有底的无毒塑料薄膜容器。容器中、下部需打6~12个直径为0.4~0.6cm的小孔,小孔间距为2~3cm。

8) 填土:沙壤土与腐熟并经消毒处理的农家肥按4:1混合装入容器。装填前含水量10%~15%。基质必须装实,基质装至离容器上缘O.5~lcm处。

9) 种子处理:用0.1%~0.3%的高锰酸钾或硫酸铜溶液浸种20~30分钟后捞出晒干。

10) 育苗时间:5~7月。

11) 育苗:在平整的圃地上,划分苗床与步道,苗床一般宽1~1.2m,床长依地形而定,步道宽40cm。采用低床或平床,即在低于步道的床面上摆放容器,摆好后容器上缘与步道平(平床)或低于步道(低床)。在每个容器播种子3~4粒,播种深度1厘米,在苗床内灌水至容器1/3~1/2处。

12) 管理:出苗后2~3周间苗,每容器留健壮苗1~2株。

2.3 造林

2.3.1 林地的选择

选择沙质土,半固定沙丘地造林,在流动沙丘迎风坡中下部也可以造林。水位较高的下湿地,盐化的滩地或粘土地上不适宜营造梭梭林。

2.3.2 整地方法

a) 穴状整地:垂直于主风方向布设,呈品字型配置。单穴规格:40cm×40cm。

b) 带状整地:沿造林行带进行机械开沟,沟深30cm~50cm。

2.3.3 造林密度

初植密度标准660穴/hm2~1245穴/hm2。

2.3.4 造林规格

株行距3m×4m、4m×4m或采取两行一带模式,即株、行、带距为2m×2m×6m、2m×2m×8m。

2.3.5 造林时间

裸根苗造林3月下旬到4月下旬,容器苗适宜雨季造林。

2.3.6 苗木质量

达到Ⅰ、Ⅱ级苗标准(GB/6000~1999)。

2.3.7 苗木处理

裸根苗栽植前要对苗木根系进行修剪,并选用ABT生根粉进行浸水、蘸泥浆等处理。

2.3.8 裸根苗造林

13) 挖穴栽植:随挖穴随植苗,苗木放置穴中对角线交点位置扶正,不窝根,每穴两株,分层踩实,确保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埋至地径以下5cm处即可。每穴灌足定苗水10 kg~15kg,待水下渗后,覆3cm~5cm沙土保墒。

14) 窄缝栽植:将上层干沙层铲除,用铁锹开缝,放入苗木,不窝根,将窄缝踩实,灌足定苗水,待水下渗后上覆5cm左右的干沙土。

15) 开沟栽植:地势较平坦的造林地,用机械开沟,苗木植于沟内,填土踏实,灌水。

2.3.9 容器苗栽植

穴的尺寸大于容器苗的体积,脱掉容器苗袋,将苗轻放入穴内,扶正,覆土,踏实,但不能把容器苗土坨踏散,灌足水,再覆一层疏松干沙土保墒。

2.3.10 抚育管理

2.3.10.1 灌水

第一水随栽随灌,一定要灌透,当年补2水。

2.3.10.2 培土

发现有裂缝、被风刮出根系的苗木要及时培土,以保证苗木的正常生长。

2.3.10.3 补植

成活率为41%~70%(不含70%)时及时进行补植,成活率为41%以下(不含41%)重新造林。

2.3.10.4 有害生物防治

a) 梭梭白粉病:发病轻时仅仅是一节节的绿枝被白粉覆盖,使树木生长受到抑制。发病严重时,全枝被白粉囊盖,甚至引起枝条枯死。防治方法:干旱时适当浇水,发病时喷洒含硫农药,如粉锈宁稀释600~800倍喷雾,每隔10天一次,连续3~4次。

b) 梭梭根腐病:多发生在幼苗期,防治方法:发病时及时拔去死株,用1~3%硫酸亚铁沿根浇灌或用退菌特50%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杀。

c) 虫害:主要是琵琶甲、短鞘步甲危害,干旱年份危害严重。使用杀虫农药喷雾即可。

d) 鼠害:可用乙型肉毒素、溴敌隆母液等防鼠药剂拌诱饵防治,另外也可用设鼠夹、引入天敌防治。

2.4 梭梭天然林复壮更新

2.4.1 设置围栏

设置机械围栏。立柱用角钢或水泥桩,水泥桩规格采用120×120×1800cm;中立柱、角柱用10mm50型角钢;网片横线7层,110cm宽,竖线间距40cm。设置立柱间距为10cm;中立柱间距400m。围栏拐角处立角柱,并打1~2条拉线。围栏底线距地面高10cm左右,低凹处打地锚线。立柱埋深50cm、中立柱、角柱埋深80cm。网围栏松紧度以成人用力下压小于5cm为宜。

2.4.2 人工辅助育林

16) 补植:用人工培育的裸根苗或容器苗、野生苗,进行补植造林。

17) 补播:在适宜人工播种造林地段,用发芽能力强的梭梭种子进行人工补播。采用撒播方式进行。

2.4.3 灾害防治

在抚育年限内,按照“预防为主、因害设防、综合治理”的原则,实施火、病、虫、鼠、兔等灾害的预测、防治措施。

3 肉苁蓉人工培育

3.1 寄主选择

梭梭人工林:造林3年以上,株高1.2m以上,冠幅1m2以上。

3.2 种子培育

a) 母株选择:单株健壮、无病虫害的肉苁蓉。

b) 授粉:人工异花授粉。

c) 培育:整株花朵完全授粉后,用孔径0.5mm的尼龙布袋套住苁蓉头,下部用绳子扎住,待整株完全成熟后采收。

d) 种子分级:按种子粒径分为四级,Ⅰ级 >0.8mm、Ⅱ级0.8~0.7mm、Ⅲ级7~0.5mm、Ⅳ级0.5mm。接种采用Ⅰ、Ⅱ级肉苁蓉种子。

e) 储藏:采收后,去杂、阴干,用布袋储藏于阴凉、干燥处备用。

3.3 接种

3.3.1 种子处理

将肉苁蓉种子置于烈日下曝晒10小时以上,采用500ppmABT(3)号生根粉或500ppm萘乙酸浸泡60分钟。

3.3.2 接种盘法

18) 接种盘制作:用1000ppm乙酰水杨酸水溶液拌和营养物质和粘土制做直径10cm、厚2~3cm的接种盘,将处理过的种子均匀撒在接种盘上,40~60粒/盘。

19) 接种穴:在距所选寄主梭梭主干40~60cm处挖1~2穴,穴深40~60cm。用50ppm浓度的ABD生根剂、ABT(3)号生根粉水溶液喷洒毛根及周围沙土,然后将1公斤腐熟肥与10公斤以上沙土混合均匀待用。

20) 接种:将制作好的接种盘覆沙土后置于接种穴内梭梭根系分布密集处。

21) 灌水:接种穴内回填混合沙土至距穴口10cm左右,每穴灌水10~15公斤,待完全滲入后做好标记,覆平土踩实。

3.3.3 接种纸接种法

1) 接种纸制作:用淀粉加70℃热水搅拌至可黏住纸张,加入适量种子拌匀。用刷子将泥浆均匀刷在一张约10×25厘米的纸带上,每cm2 粘附1~2粒。

2) 接种穴:在距所选寄主梭梭主干40~60cm处挖1~2穴,穴深40~60cm。用50ppm浓度的ABD生根剂、ABT(3)号生根粉水溶液喷洒毛根及周围沙土,然后将1公斤腐熟肥与沙土混合均匀待用。

3) 接种:将制作好的接种纸带垂直置于穴内寄主根旁。

4) 灌水:接种穴内回填混合沙土至距穴口10cm左右,每穴灌水10~15公斤,待完全滲入后做好标记,覆平土踩实。

3.4 接种时间

全年均可,以3月中下旬至4月中下旬最好。

3.5 抚育管理

3.5.1 有害生物防治

发病时会使肉质茎腐烂,可在接种时施入一定量的杀菌剂进行预防。

3.5.2 增产措施

移去沙土,使肉苁蓉头露出,于头顶部始10厘米处,用非金属工具将头切除,然后覆土埋藏,待第二年再采收,产量可增加数倍。

3.6 采收

3.6.1 采收时间

每年可采收两次,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下旬,秋季10~11月。

3.6.2 采收

从穴面出现的裂缝,可大概判断肉苁蓉的位置。从距肉苁蓉植株20~40厘米处,绕植株环形移除沙土,至底部块状吸盘时,轻轻移去肉苁蓉周围沙土,使肉苁蓉群充分暴露。选高大粗壮的肉苁蓉采收,保留幼小、瘦弱的待秋季或隔年采收。采收时,用非金属工具从块状吸盘以上5~10厘米处水平切下,采挖后将原坑土回填整平。

3.7 晾晒

若采挖出的肉苁蓉花序已形成,应及时切除花序,平放在光照充足、通风的场地晾晒。切忌浸水、雨淋,防止生虫。当肉质茎由黄色变为棕褐色时,含水量低于8%时即为干苁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