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为秋天题诗# #寻找诗和远方# #诗词里的浪漫#,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一般诗人怎么作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一般诗人怎么作诗(浅谈作诗作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一般诗人怎么作诗

#我来为秋天题诗# #寻找诗和远方# #诗词里的浪漫#

作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然做格律诗(近体诗)不仅需注意“格”(意境)和“律”(韵律)[1]的关系和及人、物、情、景的关系,更主要的是要有理念思想(诗即如此),知道自己要写什么表达什么,和诗里应该有什么,和用什么样的格律组词炼句来完成之。

1、首先需搞清格律诗的格、律、对、粘之意之法

其实什么事都是一样,初始阶段虽感有难但易进入,尤其是感简单易做,多半是初者,其次便是老手,即作诗即此。

如熟练后,平仄格律自在心里,这个时期就不需要纸列平仄了,即作诗时虽需修改雕琢,但格律随诗而就,即其乃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了。若此,便是“入室”的阶段了。

2、能够完全驾驭格律时,便需注意避忌

关于避忌,如对粘、三平仄尾、挤韵、凑韵、同韵、合掌、重字等。

然,在初始阶段一些避忌可先不管它,因为这是下一个或下两个阶段才注意的事情。然初者,若提前了解、预习预习亦是极有好处的。即意识→行动→作法→习惯→自然之过程。当然,若细说,不止意境、境界和“文”与“物”的关系,其中还牵扯到哲学和心理学之价值和风格之形成取向也。

即关于此,10年前曾指导纠正几人,暂不多谈。然在行有余时,如果愿意扩展知识和丰富作诗的形式技法时,可以看看或尝试如“拗体”“嵌字格”“偷春格”等。此等诗,在我的作品里有,但较少。

3、关于“起承转合”作诗之结构的运用

起承转合,是中国古代写作理论的一个术语,如在清代文学家刘熙载在其著作《艺概·经义概》有云:“起、承、转、合四字,起者,起下也,连合亦起在内;合者,合上也,连起亦合在内;中间用承用转,皆兼顾起合也。”

此法式在古代的律诗、绝句、散文中多为常用的结构范式,如在唐诗等律诗中多数如此。然绝句便不囿于此,尤其是现在之作可以任意发挥。当然寻得好联好句时,律诗亦可不囿于此。

结论

即如上所说的,诗言志,要有理念思想,将其铸于诗中,即知道自己要写什么表达什么,和诗里应该有什么,和用什么样的格律将其表现出来。刘熙载指出的“文之为物,必有对也,然对必有主是对者矣”(《经义概》)。“物一无文”“更当知物无一则无文。盖一乃文之真宰,必有一在其中,斯能用夫不一者也。”(《文概》)

[1]此处之“格”“律”说,源于《文镜秘府论》,欲弄懂“格”与“律”的含义,需研看此论著。

当然,从某文《弄懂格律看此文:对〈文镜秘府论〉格律论的注析(收藏)「1」》入手,会容易许多。

杲杲湖山

2022年9月27日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