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一个问题:“筛查完了都是阴性,怎么不给我解封?”,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解封后为啥大多有症状?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解封后为啥大多有症状(查了都是阴性为啥还不解封)

解封后为啥大多有症状

大家有一个问题:“筛查完了都是阴性,怎么不给我解封?”

在今天上午举行的第131场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解释,上海前期进行了重点地区核酸筛查,后续又开展了非重点地区的一次核酸筛查。目前在这些核酸筛查当中也发现了不少阳性感染者。出现有的小区解封、有的需继续开展核酸检测的情况,有多方面原因。

吴凡称,关于这次核酸筛查的方式存在一点延时。平时到医院做核酸检测,采完以后或许4个小时到半天就能在网上查结果了。这次是大面积筛查,采用的是混检。检完以后如果发现阳性管,接下来就得去找这些人,得把他们分头采样,单人单管再复核,检完以后确定这里面有某个人是阳性,围绕此人的相关信息要作初步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准确的相关医学信息、个人信息,信息齐了之后上报审核。作为普通老百姓可能感受不到后面的程序,就感觉样采完很长时间了,个人结果已经出来了,但是小区没有说法,其实是在等待进一步检测结果,后续作研判。

吴凡说:“有人问我小区之前通知48小时做两次,后来又通知了48小时做两次,昨天又给我通知了还要做一次,这怎么回事?能不能干脆一开始通知5天,我就有预期了,按照5天打算了。”

对此,她解释道,这与上海此次采用的“减少流动 核酸筛查”以网格化方式进行有关。这次确定的重点地区是根据疫情发展的情况、病例数量,以及传播方式可能潜在的风险划定的,是以街镇为单位来划定。划完之后,这些街镇就减少流动,开始核酸筛查。

筛完之后有一种情况是整个街镇所有人都是阴性,整个街镇就解封了。有这样的街镇(全部是阴性的),但是不多,多多少少划进重点的街镇里面都会有阳性。

此时网格化开始起作用。如果街镇不控制流动、不网格化,这个街镇就得全部重新来一遍。现在网格化了以后,网格之间相对几乎不流动,哪个网格里面有阳性就把网格里面的再作进一步筛查。这时候的网格可能是一个居民小区、一个企事业单位,也可能是一些工厂。筛查过程中,大家也是相对静止的,再筛了一遍之后发现某几栋楼里有阳性,其他楼都是阴性的,网格单元又细化一级到楼栋,这个楼栋没有阳性的就解封了,有阳性的楼栋继续筛。这就解释了为什么48小时评估完之后,可能还得48小时甚至更久的情况。

吴凡打比方说,前面筛查相当于体检时拍了CT片,发现有问题的地方后,医生去分析研判并开始治疗。“有一种治疗叫‘靶向治疗’,现在网格化就有点类似这样,摸完底之后发现哪儿有问题就在哪个地方进行下一步针对性的筛查和管控。”吴凡表示,“到昨天为止,根据之前的筛查结果又进行了新一轮的研判。市区根据综合要求、前期一轮‘靶向治疗’结果再评估。有问题的地方缩小了,根据缩小的情况再制定新‘诊疗方案’。”

此刻,网上又有人传:“我正好被落在重点区域里了,接到街镇通知了。”就通过网络跟大家分享。吴凡说,不要忘记“靶向治疗”的比方,某个小区需要进行“靶向治疗”不等于别人家小区也要进行“靶向治疗”。

吴凡再打比喻说,你去看病时医生给你一张处方去抓药,药是不能分享的,药是针对你自己的,你分享的话可能就误传了。大家在传递信息的时候,还是需要搞清楚信息适用的范围,是谁要“吃这个药”,“处方”上面都有名字,是谁要这个“处方”。请市民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和误导,否则容易引起大家纠结的心理。本报记者 郜阳

来源: 新民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