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毒品,很多人首先会想到它的危害;也有的人认为毒品离我们很遥远,几乎接触不到。可实际上,毒品正在危害越来越多的人。据国家禁毒委员会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超过240.4万,实际吸毒者超过1400万。这个数字表明,我们身边平均每100人中就有1个吸毒者!

“禁毒”二字看似离我们很远,实际上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今年的“6·26国际禁毒日”,记者走进江苏禁毒展览馆,再一次感受生命的重量。该馆通过图片展示、实物陈列、多媒体互动以及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案例,向公众展示当今毒品问题的严重性及其危害。

禁毒科普馆带你参观(名馆向毒品亮剑)(1)

禁毒科普馆带你参观(名馆向毒品亮剑)(2)

生动展示警示世人

江苏禁毒展览馆位于南京“总统府”大院内,是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江苏省公安厅、江苏省禁毒委员会共同设立。馆体为1935年兴建的国民政府主计处办公楼,系典型的民国建筑,上下两层的回字形楼房环绕成一方院落,颇具艺术审美及文物研究价值。院内雪松参天、桂影婆娑,巍然屹立的林则徐铜像和四块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禁毒主题的汉白玉浮雕,使秀丽典雅的庭院显得格外庄严肃穆。该馆于2009年6月26日首次开馆,免费向公众开放,目前已经被国家禁毒办和共青团江苏省委分别列为全国禁毒教育基地、全省青少年教育基地。

该馆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设有“识别毒品,认清危害”“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形势严峻,任重道远”“全民参与,坚决禁毒”“预防毒品,关爱未来”5个展区,包括130余块展板、100多件实物、650多张图片,展厅内还复原了三个场景。通过图片展示、实物陈列、多媒体互动、漫画表现等展陈方式,让参观者了解近百年来毒品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认识当前毒品问题的严重性及其危害,展示了我国禁绝毒品的严正立场和坚定决心。

禁毒科普馆带你参观(名馆向毒品亮剑)(3)

历史上的毒品是啥样?

毒品,其实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新石器时代,人类在地中海东岸的群山中偶然发现罂粟,小亚细亚人最先开始种植,经过漫长的岁月而逐渐传播开来。公元400年,罂粟由波斯商人传到中国。唐朝,国人掌握了罂粟种植之法,到了宋朝,我国罂粟种植渐广,但主要是观赏花卉……在“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展区,生动的图文以及实物向公众展示了毒品的历史渊源,毒文化可以追溯到人类最早期。

公元前1600年,古埃及的医学论文最早提到鸦片可以治疗婴儿夜哭症;公元前460年,“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将鸦片用于治疗内科疾病;公元七八世纪,鸦片传入中国,被作为药物使用。在长达一千多年的岁月里,鸦片一直被人类用于治疗疾病,解除痛苦。后来,当人们超出医疗目的而滥用时,鸦片就成了毒品。

国人吸食鸦片之法来自爪哇,清人李圭指出:“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海禁驰,沿海居民得南洋吸食法而益精思之,煮土为膏,镶竹为管,就灯吸食其烟。”1553年和1624年,葡萄牙和荷兰殖民者先后占据澳门、台湾,开始向中国推销鸦片,并诱使当地人染上吸食鸦片的恶习。

清朝末年,鸦片烟馆子遍布城乡,吸食鸦片者众多。据估算,1906年中国鸦片产量为584800担,进口外国鸦片54225担,合计639025担,以每人每年吸食3斤推断,经常吸食鸦片者为21300832人,相当于当时全国总人口的二分之一,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国吸食鸦片的人数仍多达2000多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4%。

毒品你认识多少?

虽然大部分人从小就知道要远离毒品,可是很多人对于毒品的认知却相当匮乏。

毒品,是一个庞大的家族,目前世界上的毒品多达600余种,而随着新型毒品的不断出现,毒品种类将会更多。在馆内,记者了解到,禁毒理论上将毒品分为三大类,即传统毒品、合成毒品、第三代毒品。

传统毒品是指鸦片、吗啡、海洛因、大麻、可卡因等靠从毒品原植物中提取出的毒品。其中海洛因成瘾快、毒性烈,长期吸食后人的身体会变得消瘦,目光无神,机体先天免疫功能逐渐丧失,最终导致死亡。

合成毒品是指甲基苯丙胺(俗称冰毒)、氯胺酮(俗称K粉)等靠化学合成方法加工而成的毒品。冰毒现已成为我国滥用人数最多的毒品。长期使用冰毒可导致永久性失眠,大脑机能破坏、心脏衰竭以及精神分裂症,剂量稍大便会中毒死亡。

第三代毒品,是指新精神活性物质,又被称为实验室毒品、“策划药”。是不法分子为逃避打击而对管制毒品进行化学结构修饰得到的毒品类似物,具有与管制毒品相似或更强的兴奋、致幻、麻醉等效果,该类物质少量吸食会出现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肝肾功能衰竭等急性中毒症状,危害是第一代毒品的1000倍。(作者:嵇刊 图片:吴宇 编辑:谢长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