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烧书(比烧书更可怕的罪行是不阅读它们)(1)

书名:《华氏451》

作者:雷.布拉德伯里

阅读用时:5个小时

金句摘抄:

(1)“外表是流浪汉,内在是图书馆”

(2)“第一样,我说过:信息的质。第二样:消化信息的闲暇。第三样:依照前两样的互动所获得的知识来行为的权利”

(3)“那第二样呢?”

“闲暇。”

“哦,可我们有的是空暇。”

“空暇,没错。可是思考的时间呢?你要不是以时速一百英里飙车,快得让人只想得到危险,无法思索其他,就是在玩什么游戏或是坐在房间里,无法跟四面电视墙争论。为什么?因为电视是‘真实的’。它是眼前的,它有维度,它告诉你要想些什么,而且强行灌输。它一定是对的。它看起来对极了。它催迫你朝它的结论去思考,你的脑子根本无暇反驳:‘胡扯八道!’”

(4)“你必然明白我们的文化包罗万象,所以不能惹恼了我们的少数族群。问问自个儿,这个国家最需要的是什么?人们要的是快乐,对不?你不是打小就一直听人这么说吗?我要快乐。嗯,他们不是很快乐吗?我们不是让他们不停地活动,给他们乐子吗?人活着不就为了这个?为了享乐,为了刺激?你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文化提供了充裕的享乐和刺激。”

“是的。”

蒙塔格可以读出米尔德里德在房门口说些什么。他强捺着不看她的嘴,因为要是往那儿看,比提可能会扭头也读出她在说什么。”

(5)“那些细枝末节和知觉意识原本可以透过收音机和电视表现出来,但是却没有。不,不,你要找的东西并不是书!你要找的东西在旧唱片、旧电影、老朋友身上才找得到;要在大自然和自己内心寻找它。书只是储存许多我们生怕自己会忘却的东西的一种容器。书本身毫不神奇,神奇的是书上说的东西,是它们如何将宇宙的一鳞半爪缝缀成一件衣裳”。

(6)“比烧书更可怕的罪行是不阅读它们。”

沉浸式烧书(比烧书更可怕的罪行是不阅读它们)(2)

01 为什么读这本书?

第一:因为是一乔(我喜欢的一个博主)强烈推荐的这本书,她说如果一年前没有看《皮囊》和另外一本书,(我忘记了哈,)那么今年的1月份读到这本的时候,她依然会选择辞职,这句话勾起了我对于这本书的兴趣。

第二;因为书中的两句话“比烧书更可怕的罪行是不阅读它们。”和” 外表是流浪汉,内在是图书馆”。这两句话引起我强烈的好奇心。

因为最近一直在读心理学和阅读写作方面的致用类书籍,所以看着看着会有一种很空洞的感觉,好像自己成了没有感情的机器一样,需要有一份强烈的情感或者热情来调动的热爱和激情,小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所以在接下来的书单里也会加入一些小说的书单,配合着心理学和写作类的书籍一起来读。

沉浸式烧书(比烧书更可怕的罪行是不阅读它们)(3)

02 读这本书引发的思考

现在社会,特别是上班族打工人,每天把自己的时间按排的那么满,碎片的信息,环境的塑造,生活的压力,没有深入心灵的沟通,没有思考过我是否喜欢?我快乐吗?我为什么不快乐?我真的喜欢我做的这份工作吗?我是否擅长呢?

都没有。虽然这本书是1940年写的,但是书中的场景依然适合我们现在2023年,

书中的小说是一个反智社会,所有的书都被禁止,消防员的工作,不是一灭火,而是以烧书。工作了10年的消防员蒙塔格,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的职业。

他的妻子米尔德里德,家里装了一个三面是墙的电视,整天和电视中的家人聊天和寻找快乐,她每天都带着耳机,导致她学会了唇语,晚上失眠会在无意识的过程中吞掉整瓶的安眠药,夫妻之间连怎么认识的都记不得,没有深入的交流。

看呀,我竟然在消防员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在选专业的时候,像抓阄一样选了会计,进入职场之后,凭着做人一定要上进学习的姿态考证,努力工作,结婚,我一干干了10年,每天都是上班,学习。

我的工作强度最大的时候是22年的1-3月份,那时候我是一个直播带货老师,那3个月,我早上8.30正常上班,晚上11甚至12点到家,一周休息1天要回家陪孩子,我好像被淹没到了工作当中,那段时间,我更像是一个行尸走肉,我满脑子都是;我再坚持坚持一天,就一天。

但是周围的人都告诉我,你抓住了机会,一定要好好干,现在做的很好,非常有前途。我整天忙碌着上班讲课,吃饭,回家睡觉,但是我却忙的没有时间去思考,我这样坚持的意义是什么?我为什么要坚持?前进的目标是否是我想要的?

蒙塔格直到遇到了遇到了克拉莉丝,他才在女孩的问题下不断的开始思考,最后加入了一群“饱读诗书”的流浪汉,它们外表是流浪汉,内心是图书馆,凭借惊人的记忆力,在书被烧之前背下所有内容,保持着对知识的信仰,把自己变成了一本本书。

我呢,并没有遇见我的”克拉莉丝“,但是我遇到了书,读书给了我另外一种感受世界,观世界的渠道,同时带着我开始思考,我不再被周围的人的观点和看法所影响,而是建立了属于我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思考方式。我还是我,但是我也已经不是我。

蒙塔格通过书遇见了“流浪汉”,我遇到了志同道合的人,现在这个世界有了网络,就有了更多的可能,我在某书,某音上关注了一些爱读书,爱写作的自媒体人,加了她们的公众号,有的还加了微信,虽然没有见过面,但是我在她们的文章中,视频中却看到了她们思考的过程,看的书,做的事,我视她们为爱读书的”朋友“,虽然素未谋面,但是志同道合,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有这么多有点奇怪的人,她们不会因为我喜欢孔子,佛法而投出”异样“的眼光,反而因为看一样的书而开心。我们通过文字来交流思考和想法,这就足以。

沉浸式烧书(比烧书更可怕的罪行是不阅读它们)(4)

03关于读书的心路历程

关于读书的误解、单纯的看书真的可以给你带来很多智慧和增长吗?不是,书籍只是承载知识的一个媒介而已,读书最重要的是把高质量的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加工成你自己的观点。形成你自己的认知。关于读书,我想要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走过的弯路和收获,希望可以帮助那些喜欢读书却不知道怎么读的人一些帮助。

相遇:读书救了我一命

14年我有一段时间很抑郁,(现在想来就是轻度的抑郁症)偶然间闺蜜给我推荐了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我很认真的读完之后,用书中的方法实践,用了1个月的时间慢慢走了出来,可以说书是我人生低谷的”救命药“,从那时候,我就开始有意识的去读书,但是对于一个不怎么读书的人而言,刚开始的看书,就跟催眠一样,看一行,睡2个小时。

就算是这样,我还是坚持找不一样的书读,就算是有的真的难读,我也没有放弃继续读书的念头,因为那时候上班,所以我看的书也是比较少,但是有空闲时间我总想着找本书,因为我的潜意识里有这样的念头,读书救命。

相识:读书让我遇见更好的自己

我慢慢发现我有读书的热情,但是有时候我读不进去。

后来发现读书就是像谈恋爱,强扭的瓜不甜。要想看书看的开心也能读的进去,我需要找好读和感兴趣的书,那时候已经17年了,我因为一个朋友的关系,偶然进了一个家庭教育的读书群,主要是共读心理学和育儿方面的书籍,

我遇到了那本《遇见未知的自己》,我真切的体会到,原来这个世界上真的有这样的书,有意思,又涨知识,又能治愈自己的书,对,我喜欢读这样的书,也正是这本书让我更了解我自己,让我明白,原来这个世界上我一直忽视了对于我来说最终重要的人,我无视她,我伤害她,我鄙视她,我欺负她,对,你猜对了,那个人就是我。

有人说,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几个贵人,而我人生中这个阶段的贵人就是这本书。

这本书也让我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开始看一些简单好读的心理学育儿的书籍,俗话说的话:育儿先育己。

在看这些心理学和育儿的书籍中,我最大的收获也许不是怎么教育孩子,而是在看这些书的时候,我发现了我自己受到的教育的弊端,在寻求正确的育儿方式和原理的过程中,我意识到我的没有那么优秀原来是有迹可循的,我为自己的无能找到了理由,我也慢慢开始接受我的平凡和普通。于是我解开了我没有理想中优秀的结,是的,在看《心教》的时候,我拥抱了童年的自己,我哭的泣不成声,在读《自卑和超越》的时候,我发现原来自卑也是一种能力,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让我明白一个妈妈对于孩子重要作用,《心的重建》等等等。

原来读书还可以治心病。

沉浸式烧书(比烧书更可怕的罪行是不阅读它们)(5)

后来发现,作为一个爱读书的新手小白,不是不爱读书,只是不会没有遇到合适的书,所以我们要会选书,想要学心理学,先读入门书籍,不要直接读那种大布头的《心理学导论》,先读好读的《遇见未知的自己》。

相知:读书之前,我还是我,读完之后,我不再是我!

读书最精华的地方在于思考,

最后,读了我之前一年读的最多的书是40本,同时在上班带娃的同时能够读这么多书,我觉得已经是不少了,好像别人读书跟我读的书明明是一本书,但是被人却能写出一篇甚至是好多篇文章,我却一个字也蹦不出来,

为什么呢?于是我就开始看我喜欢的博主的短视频,发布的公众号文章等等,我发现我很她们之间的一些区别,首先她们会选好书,其次她们都会做读书笔记,最后通过读书笔记中来整理自己的文章或者是做出自己的短视频。

她们是怎么做读书笔记的呢?为什么我看到一段文字也很有感触,写上标语,“这段写的真的很好”,人家都是洋洋洒洒几百上千字。

我读她们读过的书,我看她们关于读书的文章分享之后发现,读书笔记记的是你思考的过程,而思考的过程也是有公式的,比如说RIA笔记法,思维导图笔记法等等,(如果有小伙伴对读书笔记感兴趣,我会在接下来的文章中给大家专门写一篇文章介绍。)读到这个地方,我的理解是什么?我赞同吗?为什么赞同,为什么不同赞同?生活中我有相关的经历吗?如果再遇到这种事情,我会怎么处理?

于是,我渐渐明白,读书有时候不在多,而是在于读完好书之后的思考,这个才是读书的意义。

沉浸式烧书(比烧书更可怕的罪行是不阅读它们)(6)

读书之前,你还是你,读完之后,你不再是你!

最后,读书也能不能够给瞬间带来很多的金钱,但是它给带给我精神上的富足,这何尝不是另外一种财富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