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哭千万人的治愈电影(迷茫焦虑的姐妹们可以看下这部电影)(1)

昨天下午月野大兔看了一部电影,迫不及待的想分享给大家,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做《波特小姐》。

看哭千万人的治愈电影(迷茫焦虑的姐妹们可以看下这部电影)(2)

我特别喜欢这部电影,里面每一幅画面都美的像浪漫春天里的油画,里面每一个人都善良、可爱、纯真、勇敢,尤其是女主角波特小姐。

你也许不知道波特小姐是谁,但是你一定认识一只名叫“彼得”的小兔子。

看哭千万人的治愈电影(迷茫焦虑的姐妹们可以看下这部电影)(3)

没错,风靡全世界的彼得兔就出自波特小姐之手。

波特小姐出生在伦敦的一个富裕家庭。

父亲鲁伯特是个闲散律师,喜爱艺术,还是个摄影发烧友。母亲海伦是曼彻斯特纺织业巨商的女儿,在伦敦社交是她人生的全部。

但波特小姐却没有选择那个时代一条更好走的路——她不热衷社交,不关心时尚,热爱绘画和写作,买下湖区农庄(据说波特小姐的农场现在依然保留着生前的原貌,好想去看看~),成为农妇。

32岁初恋,41岁与儿时玩伴结婚,婚姻美满,与先生在湖边共度30多年,安然终老。

如此独立、低调有个性,如果当时有热搜,她一个人的踪影,会承包一年的热搜头条。

我真的特别特别喜欢这位波特小姐,她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今天就想抛砖引玉一下,聊聊这位英国女性作家暨插画家波特小姐。

透过波特小姐的一生,或许你会发现人生不止“诗和远方”,还有眼前的分分秒秒,过好当下的每一天,就是对未来最好的交代。

01 PART ONE

喜欢波特小姐,不是因为她插画画的好,而是因为她至始至终有自己的主见,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会轻易被外界所动摇。

这位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的女作家绝非平庸之辈,远远超越了当时社会对一个女人应有价值的期望。

她与那些热衷家务、礼仪和社交活动的淑女闺秀们不同。虽然年龄不小,但并不会因此而感到焦虑,因为她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了最合适的位置。

母亲告诉她,没有人会娶一个满脸是泥的女孩,而波特给母亲的回答是她不会结婚,她不需要别人爱,有她的画和小动物就够了。

32岁,迟迟不嫁,否决所有相亲对象,她对前来劝说的父亲说的那番话,也让我敬佩万分,“我不想做个傻女人,随随便便嫁个‘合适’的男人,或是找个足够有钱能照顾我的人。”

看哭千万人的治愈电影(迷茫焦虑的姐妹们可以看下这部电影)(4)

换做常人,面对这样的压力肯定向父母妥协了,向世俗妥协了——既没有这份认知,又缺少这样破釜沉舟的勇气。

野大兔身边就有很多女性朋友,曾经信誓旦旦说要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要在事业上有所作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们虽然焦虑不安,但却无所作为,整日就是闲坐着,聊聊八卦,或是悲春伤秋,最后只能向年龄妥协,向生活妥协。

而波特小姐不一样。她知道自己要成为一名画家,即使面对母亲的冷漠、世俗的嘲讽,她内心依然笃定,不受世俗言论的影响而放弃原有的追求。

最后得偿所愿,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

02PART ONE

你可能会说,平常人哪有波特小姐那样的天赋和家境,当然没有足够的底气坚定自己的梦想。

其实,波特小姐之所有“梦想成真”,除了天赋、家境,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出身优渥,却从不贪图享乐,而是懂得延迟满足感,持之以恒的提升自我,朝着梦想大步迈前。

看哭千万人的治愈电影(迷茫焦虑的姐妹们可以看下这部电影)(5)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有一堆葡萄,有些人是从最坏的一个葡萄开始吃,一直吃到最好的,把希望永远留在前头;有些人则相反,越吃葡萄越坏,吃到绝望为止。

很显然,波特小姐是前者。为了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在漫长的岁月中磨炼好自己,等待机会。

原本她可以像其他贵族小姐一样,养尊处优,安稳度日。可她心有热望,立志成为一名画家,别人在社交的时候,她在画画;别人在聊八卦的时候,她在画画;别人在跳舞的时候,她在画画……

波特小姐把所有的专注力都用画画上,而不是浑浑噩噩过着大小姐的日子,吃天赋和老本,最终她如愿出版了自己的童话书。

看哭千万人的治愈电影(迷茫焦虑的姐妹们可以看下这部电影)(6)

听过这样一句话:看一个人今后的发展如何,就看他对欲望的自控能力。但现实生活中却有很多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喜欢沉浸在无休无止的娱乐中,消磨大把时间,把要做的事情一推再推。

就像曾经的月野大兔,明明每天很担忧很焦虑,也明明知道自己欠缺一项“稀有”技能,更知道自己写作水平卡在瓶颈处,却一直沉浸在刷微博、看抖音、看电视剧的娱乐中,想改变但只有三分钟热度,坚持不超过7天就打回原形。最终,换来的只是一个不快乐的糟糕的自己。

好在及时醒悟,每周坚持看1本书,写1篇文章,跑3次步……把自己所有的专注力都用在自我提升上,提升写作技能上,短短1年多的时间,由内而外开始蜕变,收获了一个全新的自己,整个人变得更自信更温和更有目标感。

03PART ONE

波特小姐还有一个良好的品质非常值得一说:纵然年纪不小,却依旧散发着孩子气和天真。

无数的姑娘在爱恨纠葛,柴米油盐中丢失了自己原有的天真和浪漫。而波特小姐,在人生、画画、恋爱纠葛中一直都是忠于自己的内心。

她敢不依附男人而选择不结婚,她敢反抗父母而选择自己心中所爱,她敢不顾世俗的眼光而依然坚持做自己。

原因显而易见——百年前的大英帝国,男权主义思想十分严重,不结婚,不依附男人,女人就会生活的很艰辛,代价太大,所以不敢折腾。

看哭千万人的治愈电影(迷茫焦虑的姐妹们可以看下这部电影)(7)

波特小姐之所以敢。因为她有资本。

假如不是波特小姐在32岁时勇敢的踏出家门,主动寻找出版社出版她的绘本童书,那么她只会是一个没有收入,而不得不赖在家里遭受父母亲唠叨的老小姐。

在二十世纪的英国社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仍然是社会主流,尤其波特小姐的父母一心只想往上流社会攀爬,向往跟王室贵族接亲,家中唯一未出嫁的波特小姐的终生大事选择权,自然成了他们手上掌握的最后一张王牌。

而波特小姐凭借着自己拼出来的事业,名气,资产,让自己有底气可以跳出父母的控制,世俗的言论,坚持要嫁给自己中意的对象,就算意中人最后不幸去世,她也不屑于将自己的终身屈就于其他男人。

这就是一个女人自我强大的重要性,在对现状不满时,有能力打破僵局,调整人生方向,去过内心真正想要的生活,而不是委曲求全,只能怨天尤人。

看哭千万人的治愈电影(迷茫焦虑的姐妹们可以看下这部电影)(8)

穷极一生都在追求独立、自主的波特小姐,给世人留下了最好的“女性”榜样。

不乞求、不依赖,也不高喊口号抗议不公,用自己的双手和不懈的努力,赢得整个世界!

很多人爱波特小姐,不只是因为她的画,还因为她活出了她们理想中的自我。

可能每个女人心里,都藏着这样一个自己:不讨好世界,不要理什么是非,做好自己。

我们都不想做一颗棋子,掌控在别人手里,来去全不由自己。

而波特小姐的人生答卷显示:你可以!

看哭千万人的治愈电影(迷茫焦虑的姐妹们可以看下这部电影)(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