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行博览:小麦绿肥榆荚雨,斑鸠啼破杏花天-斑鸠。斑鸠(金注:鸠jiū,音纠),此鸟喜欢聚集,结对或结群栖息,称为“鸠合”、“纠合”或“纠集”,这里的鸠通纠;又因其鸟后颈有一片黑羽,上有白色斑点,故名之斑鸠。三国时代吴陆玑jī《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宛彼鸣鸠》中指出,“斑鸠,项有绣文斑然。”斑鸠为鸠鸽科斑鸠属Streptopelia多种鸟类,其外貌有点像瘦小的鸽子。中国常见品种为山斑鸠(学名:Streptopelia orientalis),属于《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受保护的鸟类。有句成语“鸠占鹊巢”,意思是鸠性拙,不善筑巢,往往等鹊筑好巢后夺为己有,或将其蛋下在鹊巢,由鹊代为孵化,当鸠的幼雏出来时,鸠雏会将鹊蛋或鹊雏推出巢穴。不过,这种鸠可不是斑鸠,而是杜鹃科鸟类大杜鹃(学名:Cuculus canorus),其叫声人听上去似“布谷、布谷”声,所以坊间称为布谷鸟。斑鸠在春季鸣叫甚欢,明末学者彭孙贻有诗为证,“小麦绿肥榆荚雨,斑鸠啼破杏花天。(金注:绿肥,绿叶茂盛。榆荚,榆树的果实,也叫榆钱儿。)”中国古代,斑鸠肉曾是一味佳肴,并可入药。隋代崔禹锡《食经》载,“主续绝伤,补中坚筋骨,益气力,好令趋走。(金注:以下均为中医概念解读。续,增加、补益。绝伤,内伤伤损程度极高,神气已疲。补中,就是调养脾胃。趋走,小步疾行。)”北宋《嘉佑本草》云,“主明目,多食其肉,益气,助阴阳。”宋代《本草衍义》曰,“久病虚损人食之,补气。”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强调,“窃谓鸠能益气,则能明目矣,不独补肾已尔。(金注:窃,用作表示自己的谦词 。已尔,罢了、而已。)”可见斑鸠有补中、益气、明目、补肾的功效。现代《中国药典》未收录斑鸠。温馨提示:如需用此动物治疗疾病时,请遵照国家有关的法规,在执业医师或执业药师具体指导下使用。附金博在北京柳荫公园所摄的照片(手机横屏浏览图片最佳)。

惊蛰五天后金花灿烂(小麦绿肥榆荚雨)(1)

惊蛰五天后金花灿烂(小麦绿肥榆荚雨)(2)

惊蛰五天后金花灿烂(小麦绿肥榆荚雨)(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