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方言微信对话(挂在乌兰察布地区中老年嘴上的俚语村言)(1)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古老厚重。单就语言来说,五花八门,丰富多彩,像百花争艳,散发着浓郁的芳香。全国各地,方言土话,俚语俗语,纷繁复杂,各有特色。

我生长的乌兰察布后山地区也不例外,虽然多见石头少见人,贫穷落后,但人们在语言交流中不缺乏俚语俗话。我从小就听大人们动不动说:“俗话说得好…如何如何”、“老年人说了…等等”。他们大多数人没文化,说那些俗语套话,张口就来,自自然然,随心所欲,恰如其分。听得人痛快淋漓,明明白白,其中有的还略带幽默。可能是从小耳濡目染的缘故,我对这些俚语村言非常熟悉,因此,生活中我不管什么场合,说话都经常夹杂着俚语村言,而且习以为常。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越来越感受到家乡俚语村言的独特魅力,并从内心里由衷地赞美。

乌兰察布方言微信对话(挂在乌兰察布地区中老年嘴上的俚语村言)(2)

下面是我对家乡叫俚语也好,俗语也罢,或者叫套话也行,常常被中老年挂在嘴边的“句子”收集起来,供大家欣赏。当然这是针对上了岁数的人而言,年轻人现在大都说普通话,对这些俚语村言不屑一顾,听不懂,也不爱听。

对全国流行的,比如《名贤集》里的“名言”,虽然是经典,但父老乡亲们过去不常说,就不作记录。由于个人记忆毕竟有限,身边又没有交流对象,所以尽管搜肠刮肚,苦思冥想,难免会不足不全,希望亲们看出问题后予以谅解。

句子里内容不作解释,喜欢的一看就懂;不喜欢的看了也不懂。还有的看上去不太高雅,但舍不得删除,因为当年人们就那么说的,试着换个说法,又变得开水煮白菜,习寡没味,还冲淡了效果。

一,规劝人、教育人,彰显人生哲学,以及加重话语权并凸显理由的俚语村言:

◎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车到山前必有路。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脑袋精的,能把旋风哄得跌(掉的意思)了井里面。

◎皮裤套棉裤,必定有缘故。

◎饱汉不知饿汉饥。

◎浑身是铁,能打几颗钉?

◎出门自带三分低,别在人前吹牛逼。

◎没酒不成礼仪,没色世上人稀。

◎ 酒不醉人喝的少,色不迷人没遇着。

◎有酒没菜,不算慢待。

◎酒越喝越亲,钱越耍越穷。

◎早晨喝酒一天醉,晚上喝酒一觉睡。

◎人在家中坐,事从天上来。

◎没个三下两下,别在戏院里面打架。

◎没有三把神沙,不敢倒反西岐。

◎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小孩没娘,说来话长。

◎开水煮白菜,惜寡又没味。

◎捉奸要捉双,捉贼要有赃。

◎激猫逗狗,寡妇门上乱瞅。

◎学会下棋,不嫌饭迟。

◎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

◎七十二行,大师傅难当。

◎粉坊豆腐坊,各管又一行。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站在高山看虎斗,趴在桥头看水流。

◎救急不救穷,帮笨不帮懒。

◎不跟浑人辨理,莫与恶狗争道。

◎人心不足蛇吞象。

◎人前显圣,闹里夺尊。

◎把刀把子擩(ru递给意思)人家手里。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有志不在年高,有理不在声大。

◎宝珠一颗,羊粪牛牛一坡。

◎嘴是板的,舌头是软的,想说啥说啥。

◎灯不亮,要人拨;事不明,要人说。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好饭不嫌晚,好事不怕传。

◎理不短,嘴不软。

◎路不平,众人踩;事不平,大家摆。

◎井越掏越清,事越摆越明。

◎人的名,树的影。

◎人大憨,狗大愣。

◎懒驴上磨屎尿多。

◎人怕出名猪怕壮。

◎树怕空了心,人怕没良心。

◎好心当了驴肝肺。

◎好心有好报,不报时不到。

◎帮人帮到底,杀人要见血。

◎当面鼓,对面锣。

◎走的正,行的端。

◎朋友妻,不可欺。

◎明人不做暗事。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

◎身正不怕影斜,脚正不怕鞋歪。

◎好汉不走回头路,好马不吃回头草。

◎好汉出自嘴上,好马出自腿上。

◎好狗不拦路(挡道),拦路没好狗。

◎火车不是推的,牛逼不是吹的。

◎初生牛犊不怕虎。

◎不撞南墙不回头(或者“心不死”)。

◎知恩不报不如猪,恩将仇报不如狗。

◎看了还要想,要不是裤子挡。

◎吃人一口,还人一斗。

◎将心比心,何必问人。

◎人护短,狗护食。

◎吃水不忘挖井人。

◎话到嘴边留三分。

◎话不说尽,力不使尽。

◎远水解不了近渴。

◎刀子嘴,豆腐心。

◎不怕慢,就怕站。

◎偷风不偷月,偷雨不偷雪。

◎冬至不吃肉,冻了脚指头。

◎出门看个三六九。

◎老牛吃嫩草。

◎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了。

◎好男没好妻,丑汉娶花枝。

◎再小的锅哇,还放不下个勺子?

◎黑老鸦还嫌猪黑了?

◎狗肉丸子,上不了席面(排场)。

◎贼走了,才挠(nao拿)出刀子了?

◎有你也五八,没你也四十。

◎人心隔肚皮,好坏两不知。

◎人心都是肉长的。

◎夜长梦多,日久事多。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谁还没有个马高蹬短?

◎端人家的饭碗,听人家的使唤。

◎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

◎吃了哪家饭,就说哪家话。

◎拿人钱财,与人消灾。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穿新鞋不踩狗屎。

◎死要面子活受罪。

◎外来和尚会念经。

◎借米还怕丢了半升了?

◎一个巴掌拍不响,两个手都有过。

◎让人是个礼,锅里没有米。

◎狗不咬送礼的人,家不拒落难的兵。

◎当官不打送礼的人。

◎礼多人不怪,钱多不扎手。

◎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堵墙。

◎平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

◎有心拜年,过了寒露不迟。

◎有花自然香,何必大风扬。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害人如害己,最公是天理。

◎干撩乱,不圪转。

◎湿手插了面瓮里,干手拿不出来了。

◎鞭打快牛,枪打出头。

◎出头的椽子先烂掉。

◎人怕出名猪怕壮。

◎有牛还愁往山上赶了?

◎千臭万臭,马屁不臭。

◎眼不见,心不烦。

◎眼不见为净。

◎不干不净,吃上没病。

◎养人如同养只狗,回过头来咬一口。

◎狗急跳墙,猫急上房,人急悬梁。

◎人与人百日有仇,人与牲口百日有恩。

◎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脸皮厚,吃个够;脸皮薄,捞不着。

◎一步走错,十步也赶不过来。

◎好死不如赖活。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人比人,比死了;鸡比鸭子淹死了。

乌兰察布方言微信对话(挂在乌兰察布地区中老年嘴上的俚语村言)(3)

二,关于家庭道德,亲情、子女方面的俗语:

◎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

◎亲戚越走越亲,朋友越瞒越生。

◎家丑不可外扬。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七岁看大,八岁至老。

◎上往下亲了,牛皮靴靴轮着穿。

◎养儿方知父母恩。

◎儿走千里母担忧,母走千 里儿不愁。

◎白天逍遥走四方,黑夜熬油补裤档。

◎手心手背都是肉,看见那个都亲了。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说各的理,谁能说出理?

◎远亲不如近邻。

◎亲不过姑舅,香不过猪肉。

◎亲不亲,姑舅亲,打断骨头连着筋。

◎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

◎打上亲,骂上爱,不打不亲没人爱。

◎看了她娘的脚后跟,知道她女儿的八二分。

◎姑娘十三,跟她妈一般(一样样的意思)。

◎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

◎女大不中留,留下有怨仇。

◎柳叶眉,杏壳儿眼,樱桃小嘴一点点。

◎桃花脸,生得俏,杨柳腰,随风飘。

◎男人面软多受穷,女人面软裤带松。

◎兔子不吃窝边草。

◎不怕骚八头,就怕缠八头。

◎树怕三摇,女怕三撩。

◎好吃不过饺子,好玩不过嫂子。

◎姐夫小舅子,麻花儿炒豆子。

◎好事不出名,坏事憋破城。

◎靠小姨养孩子,啥时候都叫姨夫了。

◎半搭小子,吃死他老子。

◎人老不夸筋骨为能。

◎人老不夸少年英雄。

◎人老话多,树老根多。

◎少要稳重,老要花红。

◎吃不穷,穿不穷,估算不到一辈子穷。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家有三宗事,先从紧上来。

◎家有千万,四条腿的不算。

◎吃饭吃得半饱饱,一喝水正好好。

◎汤饱汤饱,吃稠的有多少?

◎有钱没钱,剃头过年。

◎有钱钱安顿,没钱话安顿。

乌兰察布方言微信对话(挂在乌兰察布地区中老年嘴上的俚语村言)(4)

三,农村流行的顺口溜,也叫“串话”:

◎三十里莜面,二十里的糕,十里荞面饿断腰。

◎拉大锯扯大锯, 姥姥家唱大戏,板闺女也要去,一个逼兜打回去。

◎过大年,响大炮,爷爷把接奶奶尿,奶奶尿的歘歘(chua),爷爷笑得哈哈。

◎女人当家驴耕地,一辈子吃不上香东西;

女人当家踢得红,毛驴耕地拍(土语念pie)得平。

◎并看穿得烂走得慢,腰里揣了一圪蛋。

◎穷汉乍了个有钱,忘了你那几年。

◎人活脸面,树活皮,墙头活了点圪渣泥。

◎命里有五升,不用起五更。

命里二搁半,累死也寡球淡。

◎人走时气马走膘,兔子走运,枪都打不着。

◎人有运气不用忙,半夜来个大姑娘;

人无运气瞎球忙;夜晚约会碰见狼。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处处不留爷,才把爷难住。

◎头不梳,脸不洗,浓带糊出眼圪挤。

◎抽戳烟,穿烂鞋,三个两个攒零钱。

◎骑的马, 挎的枪,村村都有丈母娘。

◎不要逼脸闪金光,恬不知耻放光芒。

◎头是铜的,心是红的,人家吹了个牛逼,你还当成个真的。

◎吃米不如吃面,走亲戚不如住店,打伙计不如娶老婆方便。

◎人说人,不如人,劈开棺材闹死人。

◎大背头,梳脑后,肩上挎个小兜兜,一看就是嫖友友。

◎眼睛向上瞟,两腮像狼掏,嘴唇比纸薄(bao),此人不可交。

◎不骑马,不骑牛,骑着毛驴赶中游。

◎人家坐轿我骑驴,回头看看推车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不怕权贵崴断球,就怕时运摁住头。

◎二踢飞脚放上叉,受上忙乎挨上骂。

◎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

◎穷舍命,富抽筋,不穷不富难做人。

◎手拔莜麦抢上坡,事情箍住无奈何。

◎兔走蛇窜,各有各的盘算。

◎秋放圪梁,春放洼,冬天多放跌圪凹(指放牧)。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五音,难正六律。

四,和时令、天气方面有关的俗语:

◎四月八,奶奶庙上把香插。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冬至后十天,杀了猪羊过大年。

◎(腊月)二十七八日,家打铺守,过了初三夜,看门交于狗。

◎一九二九,押(ya开个缝子意思)门叫狗;

三九四九,冻死老牛;

五九六九,消井口;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七九河开,河不开,八九雁来,准时来;

九九又一九,犁牛遍地走。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腊月皮裤套棉裤,伏天热的像蒸笼。

◎灰腾梁天气,冻死一头牛,七十二把刀,紧剥的就臭了。

乌兰察布方言微信对话(挂在乌兰察布地区中老年嘴上的俚语村言)(5)

五,带歇后语性质的俗语:

◎马鼹猴(黄鼬)日圪令,急淋见杆的。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佘太君讨吃,活败杨家德行了。

◎妓女肚坛子,一个损罐子。

◎耗子拉木锨,大头在后。

◎燕儿窝后面的疙瘩,摸捞都不待摸捞的。

◎棺材里面露出来头了,死不要逼脸。

◎铁匠炉里杠(淬火锻造)鸡巴,不识火色。

◎草驴换了个叫驴,就图两颗蛋了?

◎背藏手进鸡窝,不捡蛋啊。

◎大姑娘入洞房,头一次。

◎大姑娘的肚皮,软了个软。

◎大姑娘讨吃,死心眼儿。

◎马尾(土语念yi)提豆腐,提不起来了。

◎讨吃子娶他妈,穷接茬(凑合)了。

◎小公鸡带嚼子,兜起来了哇?

◎寡妇起身,真难了。

◎铁匠的脖子,黑了个黑。

◎屙屎球壮,专效那个没逼方向。

◎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骑上屠刀抹奔子,恶呲(ci)了哇。

◎画匠丢了刷子了,没刷(说)的。

◎乳牛不下犊子,牛逼坏了。

◎媳妇看见公公蛋了,有盼了。

◎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馅饼上抹油,白捎了。

◎懒蛤蟆跳门鞋,又蹾叾子(屁股)又伤脸。

◎二个蛋压(骑的意思)骡子,颤也不颤。

◎二股钢叉挑鸡巴,抖球了?

◎懒娘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乌兰察布方言微信对话(挂在乌兰察布地区中老年嘴上的俚语村言)(6)

六,经常挂在嘴边带瘪损口气的村言:

◎谁哄你,天打雷劈。

◎记性赖的就像狼掏了。

◎这姑娘笑得像石鸡丢了蛋似的,呱呱的。

◎有钱就是爹,有奶便是娘。

◎吃饭不知道饥饱,睡觉不知道颠倒。

◎不喝酒是个七成儿,喝了酒是个对半儿。

◎就像狼掏了肚子了,吃下个没完没了。

◎叾子一欠(起的意思),一挑一片(形容夹莜面情景)。

◎长得好儿实女的,哄人不好接了。

◎你长得不尿泡尿照一照?狼见了你还杵蹄了!

◎脑袋削得尖溜溜的,见窟儿就钻,见渤儿就捥。

◎那算是,脑袋长罐罐的,不进眼酷了。

◎眼睛蓝嘘嘘的,莫非看不见?

◎眼睛青蓝莹莹的,不知道看啥了?

◎头胖菜菜的,就像个煮大豆,真不进眼。

◎长得白土秃生干的,越看越讨厌。

◎眼睛就像席眯缝缝,丑出心了。

◎脑袋就像个酸杏蛋子,不知道一天扑甚了!

◎脸顽磁磁(厚的意思)的,说死也不听?

◎你算进了我眼了,看见你结尿的不行。

◎你知道烟锅子是个走(崁入,鎏金意思)铜的,猫儿球是个粉红的。

◎又去哪撒野个了?

◎那算是,就像大母猪走劁了,飒飒的。

◎东家长,西家短,有啥烂烂头了?

◎话说三句淡如水了,快别圪塔了。

◎嘴水菜菜的,说实个没完没了。

别给你三分颜色就开染坊,见好就收吧。

乌兰察布方言微信对话(挂在乌兰察布地区中老年嘴上的俚语村言)(7)

-------------------------------------------------

作者: 燕戎虎

网名: 飘逝的风情

又名: 鸟叫

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锡力乡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