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最近看了几期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这个台上的女嘉宾大都在22~27岁之间的样子,换言之,统统90后。也就是曾几何时,被我们称为“脑残”的那一代。
偶有外国男嘉宾征婚(友)者上台,每当这时,葫芦大叔就有种“好白菜可千万别让猪拱了“式的担心,希望不要有哪个美女被老外”牵手“成功。咱们这水灵白嫩的大姑娘,被那些浑身猪骚味的“鬼”搂着,那真是一种悲哀!
可事实证明,葫芦大叔这种担心、这种认为很多中国姑娘跪舔老外的想法,本身也成了一种老土。
二
这几期节目中,大概有十来个外国人上台,黑的、白的、杂的、阿拉伯的都有,最后全部被灭灯离场。
葫芦大叔在文章中一直是民族主义情绪比较明显、并不遗余力的批评敏猪普世价值观的。换言之就是反崇洋。
可是看了这几期节目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到现在还崇洋的已经成了一种老土、思想上仍然还认为国人崇洋的也成了一种老土。人家都没人崇洋了你还反个毛的崇洋。
也就是说,葫芦大叔就是个土鳖。
三
这种对场上姑娘们选择的担心,可能仍然是很多年前得来的那种印象。很多电视相亲节目、很多涉外婚介机构、很多新闻机构。。。等等,好像总有种所谓的“洋女婿”很另他们兴奋、使劲往国外倒腾中国姑娘很自豪的样子。
用电视剧《汉武大帝》里卫青的一句话说就是:汉朝人没希望了,汉朝人不珍惜自己的女人、不珍惜自己的马。
葫芦大叔看的又揪心、又气愤,一直说的一句话是:如果葫芦大叔是总统,这种货就得按倒卖人口、汉奸罪灭族。
四
不过还好,以前那批不管是自己屁颠屁颠跪舔出去的、还是被咱们的某些节目或者机构折腾出去的那一拨,要么被玩够了踹回来了、要么被直接弄死了,清理的也差不多了。
场上的这些女孩子,面对那几个老外男嘉宾,表现出了一种让葫芦大叔很惊讶的成熟、自信、和淡然。怎么当年的“脑残”们都不脑残了?
这里面也有个老土,老外的老土。从电视上可以看(或者说感觉)出来。几个老外上台的时候,也有种以前对中国姑娘的印象,有种“我一个洋哥哥上场,你们中国妞还不得兴奋的尖叫、随便我挑跟我走啊”的得瑟。
最后不可理解、满脸失望的独自下台的时候,葫芦大叔心说:你丫也土鳖了吧!
五
女嘉宾也挺好玩,先是欣赏二货似的看你们老外耍、看你得瑟,你愿意翻跟头、耍猴戏我就看,最后灭灯说拜拜。
尤其一个东北女孩子,那种不屑、嘲弄(东北女孩损起人来那嘴能磕碜的你自己撞死)让葫芦大叔印象很深刻,就是逗闷子、耍二逼的感觉。
节目规则每场24个女孩子,葫芦大叔不知道这种相亲节目有多大的真实性、还是导演安排的,也不好推测这24个女生有多大代表性。但是这种几乎一致的表现还是让葫芦大叔有一种思考。
她们对老外的那种不屑不是做作、也不是“装”,而就是一种内心里很自然的种族自信和高傲:就你们那鬼样儿来凑什么热闹。
六
但是现实里、网络上,各种“崇洋”的人、言论、事情又屡见不鲜。然后,葫芦大叔就想,现在的国人里,崇洋的到底是哪些群体?他们又是一种什么心理、以及什么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下的产物。
崇外思想有人种意义上的、文化意义上、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意义上的。
人种意义上的高傲或者自卑、自信还是崇洋,现在已经不是问题了。虽然还有少数不多的洋铁粉,不甘死心有时会有诸如:白人优越论、犹太人优越论、杂交优越论。。。偶尔蹦出来,但也成了小丑式的表演。都知道马比骡子值钱。
咱华夏人种,真他娘的不用谦虚。
七
从年龄段(的比例)来看,葫芦大叔竟然很诧异的忽然发现,前几年那种国人全面崇洋的心理、现象或者社会风气,竟然是从那些以前我们很为他们将来的成长担忧、视为脑残、非主流的90后开始根本性扭转的。
80后有个大概其的中间点划分,85前和85后,85后在某些方面跟90后更接近,是一种类型的群体。而60前那一代,虽然是在“资本主义都是水深火热”的三胖式爱国主义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但是在崇中、还是崇外的大方向问题上,大多还是旗帜鲜明的。
然后剩下的一个很清晰的群体沉淀出来:崇洋比例最密集、崇洋程度最高的群体是70后、85前群体。
(葫芦大叔只是试图尽量的直观分析,不存在攻击或者歧视哪个群体的意思)
八
上面说的崇洋类型大概有人种意义、文化意义、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意义三种,再跟年龄段交叉一下,不难得出一些很明显的结论。
就85后和90后来说,这个新一代群体不但不会有人种自卑,并且本身就是在“别说老外,老子谁也不服”的一种自我张扬的状态下成长起来的,这个群体里几乎不可能会有人种意义上的崇洋。
而60前群体,虽然在三胖式爱国主义教育下成长起来的那些人,但这个群体也是在某些方面最“自信满满”的群体,在他们眼里老外可能真的就是“鬼模鬼样”。这个群体打心眼里就认为“咱中国人的模样才是个人的样子”。
那么,那些鼓吹各种外国人种优越论最卖力的,还是集中在70后85前这个群体。本身这些调调的文章也是这个年龄段的人炮制出来并传播的。
九
60前群体不管从人种上、文化上、价值观上实在所有方面最不崇洋的。只不过糊涂的地方在于,他们很多人把“红色文化”、“满清以来的变异文化”、“当年的体制时代文化”。。。当成了“中国文化”而去维护。
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方面也是如此。审美方面更是“当代中国式”的花花绿绿、大红大紫、京剧秧歌大灯笼、旗袍马褂中国红。。。也就是那些为了迎合老外的理解而产生的所谓“中国符号”式艳俗审美。
道德方面。。。那就是中国式大妈了。虽然他们不崇外,但是跟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却也不沾边(这一代人维护的是葫芦大叔称为“天朝式”的那些东西)。
他们有他们那个时代的烙印。这说起来也不是他们的错。
十
85后和90后,大概是四九以来,真正接触到国学教育和中国传统教育的第一代。不是说他们这一代人的教科书传统化了,而是从社会、从网络、从各种课堂外教育。。。能够更方便的真正接触国学、能够更便利的受到熏陶。
而各种所谓的国学热、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等等浪潮几乎是跟这代人成长同步的。这种浪潮并不是为了90后而发生、也不是由他们而推动,但是时代恰好选择了跟他们成长共振。
而华夏传统文化只要给他一个能够发芽的缝隙,沉浸在这个民族血液里的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天然认同、和华夏文化的绚烂吸引力是任谁也否认不了、阻挡不了的。
但是,这毕竟是第一代,对华夏文化的重新审视和认同还仅仅只是停留在“文化”上,没有形成行为自觉、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层面(华夏文化是“活”文化,体现在群体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上,目前更多的是体现在书本上或者知识层面,比如我会背诵什么。在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方面还是西式的特征比较多)。
这一代的价值观、审美比较多元。但是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谁也不服”,不用担心这一代崇洋。他们不会,那么接下来他们的下一代、将来也不会(普遍群体上)有了。
十一
回过头来,“汉奸情节”、“崇洋情节”最严重的几乎全部集中在70后85前。
如果说60前的成长伴随的是红色旋律、85、90后的成长伴随的是传统文化的复兴,这一代成长伴随的却是“打开窗口”、“全面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
这一代人是在人种、文化、价值观、思维方式、道德、审美。。。比例最大、程度最深、热情最高。。。全面“崇洋”的一代。
他们不认为他们是崇洋,他们那叫追求自由;他们叫自己“精英”,别人叫他们普世婊、圣母婊、各种婊。
他们没懂的是,他们成长起的各文化、教育、思想领域的主题是“否定”、迷茫,是一种过渡,从红色到传统回归的一种艰难过度。
他们不愿意承认他们是特殊过度时期的畸形产物,他们坚持的认为他们找到了最终真理--普世价值!
由于近代中国的运动式发展,造成了鲜明的以年龄段为层次的鸡尾酒式结构,恐怕任何历史时期、任何国家,都没有存在过这种老中青都在世并存的三个文化群体。
十二
崇洋群体除了上面的几种划分,还有以下几个类型。
第一种是国家干部式崇洋。老干部式说的不是年纪,而是强调一种老土。因为“老干部式”在今天差不多就是老土、俗气、浅薄的代名词。比如老干部式书法、老干部式喝茶、老干部式公文包,说白了就是赵本山所谓的“收电费”的。
不得不遗憾的说,如今崇洋、崇少岷的任何实质性引导、和具体措施都来自官方。老百姓看的直咬牙跺脚,人家自我感觉良好的得意洋洋。不说也罢。
第二种是手机带套式崇洋。就是更老土、更俗。比如现在如果在马路上还看到哪个姑娘挎着一个老外,如果她再不合时宜的感觉良好,那就更恶心到吐了。时代不同了,不长脸了。一看就是真的土鳖,也可能真的是老土地区出来的。
第三种比较有意思,叫“隐形”崇洋。这一类你若说他崇洋,他一定跟你急。他们自认为是坚定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而这一类分布在各领域、各年龄段。
打个比方,比如经常听到的“我们要自强”、“我们要文化自信”、“我们华夏文化不比西方文化差”、“我们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自己”等等。。。
听起来没毛病吧?
葫芦大叔说的就是这种隐藏在“自信”表面下的不自信,那种弱者图强、霍元甲式的悲情主义。或者说潜台词、言外之意里还是把自己当成弱者了。是一种弱者的图强。不管是文化方面还是其他方面(有几个表现武术大师的电影就很好的体现了这种情节,看的葫芦大叔掉了一地鸡皮疙瘩)。
十三
说的差不多了,也打字累了。对着荧屏《非诚勿扰》里的T台、看着女嘉宾诱人的大长腿、模特步,葫芦大叔竟然想到了这些。够重口味吧!
哥们记住了,本期的关键字是:今天,崇洋已经成了一种老土!
(作者旧文,原载同名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