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刚从中秋恢复过来的萌妈,你们呢?

后台很多人提问「如何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今天我就把美国的早教经验、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分享给大家!

教你快速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收藏如何培养孩子的)(1)

逻辑(logic)这一单词的字根源于希腊语「逻各斯」(λόγος),最初为词语、思想、概念、推理、论点之意;现在人们普遍认为,「逻辑」指向的是推论和证明的思维过程,通常分为归纳推理、溯因推理和演绎推理。

美国把「儿童发展与早期学习」初步分为四大方面:认知发展、社会情感发展、一般学习能力以及体能和健康[1]

教你快速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收藏如何培养孩子的)(2)

图源:NCBI官网

涉及儿童「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要素很多,我着重分析「认知发展」对孩子学习能力的影响。

从认知发展的角度来说,孩子的内隐理论、统计学习、因果推理等能力都有助于提高其学习能力。

内隐理论(Implicit Theories)

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不仅会观察发生了什么,还会试图解释这件事背后的原因,这种抽象的解释会让孩子产生一定的预测能力。Baillargeon等人的实验表明[2],当孩子重复看到一个小球遵照原来运动轨迹时不会多加观察,但如果小球进入看不见的空间后突然出现在另一位置,婴儿就会增加自己的观察时间。

其中,孩子的心理理论从2岁开始初步发展[3],到4岁左右,绝大多数孩子会理解「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与别人的感受和想法是不同的」[4],并由此从3岁以前认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慢慢发展从能理解别人的同理心。

内隐理论对父母的启示在于:如果我们只进行简单的描述性活动,可能会剥夺孩子观察现象时进行思考的能力。

那么,以下几种常见带娃方式就是有待商榷的:

1. 喋喋不休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不给孩子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

2. 当孩子在专注地看、玩、探索某一件物体时,不停打断,要求孩子听话;

3. 只对孩子「描述」到底发生了什么,忽略对背后原因的解释等。

相对的,父母可以这样做:

1. 引入互动,不仅由父母来说,也给孩子说的机会;

例如,询问孩子天空是什么颜色时,孩子可能回答他目力所及的晚霞是「红色」,那么家长不要急于告诉孩子「错,天空是蓝色的」,而是引导孩子指出他所看到的红色区域,再引导孩子往红色区域的上方看到橙色、紫色和更大片区域的蓝色等;

2. 当孩子专注观察或做事时,不轻易打扰,让他们进行主动的观察和思考;

例如,孩子看似无聊地在摆弄积木,但家长觉得摆弄积木太无聊,希望能用积木创造一些奇妙的形状,于是拉着孩子用积木搭出各种形状;这么做可能剥夺了孩子探索积木的形状、扔积木的结果(位置、远近)为什么不一样的机会。

3. 鼓励孩子描述发生了什么,也鼓励孩子尝试解释为什么等。

例如,我们习惯在早期指着西瓜问孩子「这是什么」,但当孩子熟练掌握西瓜的名称后,可能对这类低幼的问题感到无趣;那么在这一时机,我们可以继续询问孩子「你喜欢西瓜吗?」「为什么喜欢西瓜?」等促进孩子认知发展的问题。

因果推理(Causal Inference)

长期以来,儿童对因果推理的直观理解都被认为是其概念发展的基本组成之一。

孩子们不仅会区分因果变量(观察),还会利用探索性游戏来理解因果关系(验证),甚至会运用自己所理解的因果关系来解决问题(应用)[5]

在该领域,Schulz和他的合作者从2007年开始进行的一系列实验在学界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2006年的一项实验中[6],当孩子发现通过杠杆能准确控制玩具的出现和消失时,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新的玩具,这是由于他们已经明确了「如何用杠杆控制玩具」的因果机制;而那些不能明确因果机制(由于实验人员的干扰)的孩子,则倾向于继续玩自己所熟悉的旧玩具。

研究者认为,孩子的探索性游戏,即使他们非常年幼,而反应出一定的科学探索(the exploratory play of even very young children appears to reflect some of the logic of scientific inquiry.)

在另一个实验中[7],16个月的婴儿看到父母成功地按钮让玩具发出了声音,但自己失败了,就会寻求父母的帮助;如果他们看到父母也没能成功,自己也失败时,就会转而寻找其他玩具。

研究者认为即便是婴儿,也能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记录该行为成功和失败的模式,利用这些信息来解释自己的失败原因,并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

因果推理相关实验对父母的启示在于:给孩子探索和研究的机会。

尽管成熟游戏(mature play)通常是复杂的,想象的游戏,还有一定的主题和角色参与者,有助于锻炼孩子的语言和社交技能、注意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但与此同时,自由时间(Free Time)对孩子来说也是很重要的。

在自由时间里,孩子会自发创造性游戏,并且使用开放式材料进行探索。

另一个启示在于,父母对事件的归因方式会影响孩子的思维模式。

如果父母认为自己的失败是上天注定的,而不是来自缺乏努力,孩子也容易形成这样的想法;例如大量研究发现,父母对于数学焦虑会传染给孩子,并进而影响孩子的数学成绩[9][10]

这可能是因为,具有强烈数学焦虑的小学生,增加了与恐惧相关的大脑区域的活动,从而降低了与解决问题相关的大脑区域的活动[11]

教学线索(Teaching Cues)

教学的内容重要,但是教学中的社交场景也很重要。发展心理学认为,从婴儿期开始,孩子就会特别关注社交场景,能从与父母的互动中获得更多信息。

在一项2008年的研究中[12],9个月的婴儿看到父母接触某样东西后,发现这件东西被挪动了位置就会感到惊讶;而当他们看到父母指向某样东西后,发现这个位置上换了别的东西,才会感到惊讶。研究者认为,父母接触(reach)东西的行为会让孩子注意到物品的位置,而父母指向(point)东西的行为会让孩子注意到物品本身。

研究发现,如果缺乏了学习时的互动性,孩子的学习效果和关注重点将发生改变[13][14]

教学线索对父母的启示在于:孩子能意识到父母为了他们的利益而传递某些信息,从而改变其解释信息的方式。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和孩子面对面交流时,直接提到孩子的名字,指出为什么这些知识对孩子来说利益相关,会影响孩子学习的方式和内容。

这么说可能有点抽象,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机械的知识灌输,无法和「面对面的真实互动」相媲美。

教你快速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收藏如何培养孩子的)(3)

此外,孩子的一般学习能力,包括短期和工作记忆,注意力控制和转移,认知灵活性(改变不同概念之间的思维和同时思考多个概念),抑制控制(抑制非生产性反应或策略),以及认知自我调节等,都对孩子的学习能力有影响。

这些概念从字面上来看都不难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也都非常基础且繁多,我就不在此进行一一解释和罗列了。

作为父母,我们更关注的可能是自己能做什么。

教你快速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收藏如何培养孩子的)(4)

四大主题活动

2017年,我家小萌在美国著名的私立幼儿园之一Bright Horizon上课,小乖则参加了亚利桑那的早教班,我发现美国各类早教机构和组织都在提倡「说、唱、读、玩」(talk, sing, read, play)等四项重要的亲子活动。

语言发展包括词汇,语法,语法,语音意识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但早期的亲子互动主要集中在口语技能的发展。

父母与婴儿的谈话,会让孩子通过观察父母的面部和肢体语言,以及聆听单词,从而认识到他们是否在与自己进行积极互动。很快,婴儿就会开始理解语义,包括单词的意义和相关单词的集合等,并将对象及其属性关联到某个具体的事物所对应的单词。在2到4岁之间,大多数孩子的语言都有显着增长,特别是在理解单词的意义,相互关系和语法形式等方面[15]

具体如何「说」呢?

简单来说,告诉婴儿自己正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们甚至可以将「换尿布」变成亲子互动,告诉宝宝自己每一步都在做什么,是如何做的等等;复杂来说,我们可以跟孩子聊任何他感兴趣的话题,并留出互动时间,让孩子有所回应。

唱儿歌的好处很多,目前业界普遍认为要让孩子学习英语,从「磨耳朵」开始,其中唱儿歌就是一种很好的磨耳朵的方法,有助于孩子理解哪些音素代表不同的意义,以及音素之间是如何被间隔、分离的。

在中文学习方面,唱诗也是很好的亲子互动素材。唐诗宋词、声律启蒙自带韵律感,不仅能帮助2岁左右的小朋友更好地说话,还能让孩子通过对经典著作的学习拥有更丰富的心灵。

我在美国带小乖上早教班的时候,「和孩子一起唱歌」大概占据了整个课程1/3的时间,尤其针对0-2岁孩子的课程,更是如此。

研究发现,改善儿童词汇量的最佳记录方法之一,就是父母和孩子的互动阅读[16]。这是因为,阅读故事本身就能提高儿童的词汇量[17],而以故事为素材,还能激发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对话。

例如,儿童会询问有关插图的问题,这些插图可能是可能并不是故事的核心。但父母的回答会让孩子学习到更多词汇,并融入以书籍为中心的对话中。

类似Eric Carl等可预测[18]的书籍内容不仅能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和表达,甚至还能帮助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迎头赶上(van Kleek,2004)。

如何带孩子读绘本呢?可以从「照本宣科」入手,发现孩子感兴趣的点,多聊、多读,形成你们之间独有的绘本阅读方式。

孩子能从游戏中探索因果关系,例如如果我一把勺子从高脚椅托盘上一次又一次地倒下,或者同时在一个滑槽上滚动两个弹珠,会发生什么?我怎样才能在这座塔的顶部找到平衡块等。

通过这些探索万事万物如何正常工作的「实验」,孩子能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认知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提供室内和室外空间进行游戏,以及采用假装游戏(pretend game)等方式,为孩子提供开放式的机会。这些实践经验都会为孩子的抽象思维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础。

学会等待(pause)

为孩子提供充足的思考,尝试任务或生成响应的时间至关重要,但却并不容易。我们可以尝试在孩子思考时,尝试在心中计数20-60秒,让孩子有充分的机会思考,而不是急于打断他们。

学会等待还包括不要立即介入。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给他们时间和机会,耐心地重新调整和操纵自己所掌握玩具,可以培养其持续解决问题并培养执行功能;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我们可以试着提出一些问题并为之提供足够的信息,这样会让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去探索问题的答案,而不是因为信息不对称的大人洋洋得意地炫耀自己的能力,而让孩子感到沮丧。

当然,介入的时机也很重要。

以孩子玩积木为例,当孩子试着自己堆放积木失败时,我们不用立刻去帮忙。这时,你会观察到孩子可能在尝试如何保持平衡——是让积木对应得更好一些,还是胡乱堆积。偶尔的成功也许会让他们尝试乱扔积木来获得随机的堆放平衡,但长期的失败可能会让他们尝试其他堆积方式。

如果孩子主动向我们求助,我们可以介入干涉,例如慢慢地展示堆放积木的方式;或者当孩子情绪崩溃时,只拿扔积木作为挫折感的发泄,也可以即使介入。

要记住的时,我们的任何干预行为都会被孩子所观察,并从我们的思考方式中学习。

教你快速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收藏如何培养孩子的)(5)

最后,还是来举一些例子吧。

例如看完《柯南》以后,孩子(3-8岁)跃跃欲试地希望成为成为大侦探,我们该如何培养他的「逻辑思维能力」呢?

绘本素材

我家最喜欢的是三套经典的绘本:

教你快速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收藏如何培养孩子的)(6)

2-5岁的孩子适合《一古拉》系列绘本,里面会标注不同的路线,让孩子主动选择忍者的路径,从而更好地因果关系——我做出了选择,得到了相应的结果;也可以倒着读,让孩子了解这样的结果是由何种原因导致的。

3-6岁的孩子适合各类《脑力训练》绘本,除了字和图比较小以外都还好,通过不同的故事场景来锻炼孩子的观察、推理能力。这种训练和《摩比爱数学》中对数学思维的训练不同,更牵涉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孩子随时能从生活中学习。

5-12岁的孩子适合《真相只有一个》绘本。我家小乖只能去「发现」,但还无法从嫌疑犯及目击者的话语中去推断到底是怎么回事。通过折叠书页,我们能真实还原犯罪现场的内外景,从而推理出到底发生过什么。

教你快速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收藏如何培养孩子的)(7)

这种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推理小说和动画更能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因为,作者和编剧在推进案情的过程中,往往会故意隐瞒掉一些关键信息,并由主角在最后时刻才揭晓这些信息,从而让读者觉得「你设计的剧情,你当然了若指掌」,并不能酣畅淋漓地体验真正的破案过程。

这类脑力训练题则恰恰相反,关键信息和线索都已经一并奉上了,读者要做的是筛选线索,推断案情,从而更接近于真实生活中的推理。

数学教材

《摩比爱数学》,不用多说,玩过的都说好。刷完摩比以后直接衔接《一年级我来了》,都有一些逻辑推理的题目。

例如坏虫虫将红小豆的糖果拿走了,拿走了几颗等等,我们都可以鼓励孩子成为「大侦探」来解决问题,孩子会很喜欢。

不过,这类教材的设计也反映出世界范围内一个教育的难题:我们总是让孩子先学习各种工具,再运用工具解决问题;问题是很多孩子在工具阶段就被难倒了,丧失了继续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同时他们看不到学科的知识地图。

人工智能之父马文·明斯基(Marvin Minsky)也对传统的学校教育提出了质疑和尖锐的批评,他所提倡的正是让孩子「通过主题活动学习」以及「提前了解初步的学科地图」。

日常生活

马文·明斯基所提出的理想解决方案,不能指望学校教育改革,但在日常生活中,作为父母,我们确实可以做一些尝试。

例如,我经常找不到自己的眼镜,就会发动小萌小乖和我一起寻找。如果我们在书桌上找到了眼镜,小萌会说:「妈妈,可能你昨晚工作以后,把眼镜留在桌上,然后就去洗漱睡觉了」;或者「也可能,是爸爸发现了眼镜,然后放回了这里」等等。

有时候,小萌还会发现一些线索:「妈妈,你看眼镜的镜片都花了,可能是小乖用手直接拿着眼镜,然后就放在这里了。」

这些日常生活中的游戏,都是对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又比如,我们可以试着和孩子一起,列出侦探工作所需要的几大方面的能力:

教你快速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收藏如何培养孩子的)(8)

当孩子明确了自己要做什么,知道了这件事与自己的兴趣高度利益相关,就会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相关能力。

教你快速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收藏如何培养孩子的)(9)

我们常说「勤快的父母,造就懒惰的孩子」,也许正是因为他们看似很好地照顾了孩子方方面面的需求,其实却剥夺了孩子自己思考、探索的机会。

孩子的成长,可能恰恰是从父母「科学的放手」开始的。

参考文献

1. ^Committee on the Science of Children Birth to Age 8: Deepening and Broadening the Foundation for Success; Board on Children, Youth, and Families; Institute of Medicine;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Allen LR, Kelly BB, editors.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US); 2015 Jul 23.

2. ^Baillargeon R, Scott R M, Bian L. Psychological Reasoning in Infancy[J].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2015, 67(1):79-150.

3. ^Premack D, Woodruff G. Does the chimpanzee have a theory of mind?[J]. Behavioral & Brain Sciences, 1978, 1(4):515-526.

4. ^王益文, 张文新. 3~6岁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2, V18(1):11-15.

5. ^Gopnik A, Sobel D M, Schulz L E, et al. Causal learning mechanisms in very young children: two-, three-, and four-year-olds infer causal relations from patterns of variation and covariation[J]. Dev Psychol, 2001, 37(5):620-629.

6. ^Schulz LE, Bonawitz EB. Serious fun: Preschoolers engage in more exploratory play when evidence is confound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007;43(4):1045–1050.

7. ^Gweon H, Schulz L. 16-month-olds rationally infer causes of failed actions. Science. 2011;332(6037):1524.

8. ^Bodrova E, Leong D J.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Playful.[J]. Educational Leadership, 2003, 60(7):50-53.

9. ^王秀玲. 小学生数学学习焦虑与数学能力的相关研究[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25(3):317-320.

10. ^孔令跃. 数学焦虑与数学成绩关系的研究[D]. 首都师范大学, 2002.

11. ^Young CB, Wu SS, Menon V. The neuro-developmental basis of math anxiety. Psychological Science Online First. 2012;23(5)

12. ^Sun M K.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J]. Talk Psychology Journals, 2009, volume 19(4):9--11.

13. ^Roseberry S, Hirsh-Pasek K, Golinkoff RM. Skype me! Socially contingent interactions help toddlers learn language. Child Development. 2014;85(3):956–970

14. ^Troseth GL, Saylor MM, Archer AH. Young children's use of video as a source of socially relevant information. Child Development. 2006;77(3):786–799.

15. ^Scarborough HS. Connecting early language and literacy to later reading (dis)abilities: Evidence, theory, and practice. In: Neuman SB, Dickinson DK, editors. Handbook of early literacy research. New York: Guilford Press; 2001. pp. 97–110.

16. ^Connor CM, Alberto PA, Compton DL, O'Connor RE. Improving reading outcomes for students with or at risk for reading disabilities: A synthesis of the contributions from the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s Research Centers. Washington, DC: National Center for Special Education Research; 2014. (NCSER 2014-3000).

17. ^Hindman AH, Connor CM, Jewkes AM, Morrison FJ. Untangling the effects of shared book reading: Multiple factors and their associations with preschool literacy outcomes.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2008;23(3):330–350.

18. ^反复出现同一个句式,例如「xx,xx,what do you see」,回答也是「I see a xxx, looking at me」

教你快速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收藏如何培养孩子的)(10)

END

编辑:萌妈 排版:萌妈

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仅用作排版美观

如有侵权请告知我进行删除

教你快速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收藏如何培养孩子的)(11)

在看的小伙伴戳一下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