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4月12日讯(通讯员 田婧杨 刘旺)拒绝使用化肥、农药,双手拔草、施农家肥、一门心思只种绿色健康、富有能量的原生态稻谷,七年来,因为这些不被外人理解的做法,邹明海成了村民口中的“神经”。然而邹明海有自己的坚持和信仰,如同他的微信名“农佛”一样,面对毁誉得失,他始终不为所动,淡定超脱。

种粮大户弃耕毁约(种粮大户邹明海)(1)

身穿米色格子衬衫,架一副黑框眼镜,即使顶着农村随处可见的编织草帽,脚踩一双黑色套鞋站在田埂上,54岁的邹明海依然难掩儒雅帅气。

2017年,在国外从事贸易工作的邹明海回到故乡,看着村里很多田地荒着没人种,听着老人们闲谈:几十年前,田里是有虫子,但虫害却不多见,反倒是如今虫子越来越多,农药也越来越毒……与农业八竿子打不到一块的他决定学习用传统的耕种方式,不打药,不锄草,种出原生态放心米。回想起儿时米饭的味道,邹明海脑子里的想法很快落了地,同年,株洲民顺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了。

种粮大户弃耕毁约(种粮大户邹明海)(2)

种田第一步要有地。邹明海认为只有健康的土地才能生长出健康的粮食,于是,他专挑远离村庄、坐落在山冲里的农田。“山沟沟里没人要的田我都捡着了,一是年复一年腐烂在田里的荒草使土地肥沃无比,二是能够与大范围的病虫害隔离开来。”就这样,邹明海在朱亭镇黄龙村花30万元流转了100余亩土地做试验田,硬是用一台大型挖机扒了半个月的茅草。随后胆大的他把秧苗抛进地里就啥也不管了,让水稻自生自灭。“等了大半年,亩产才100来斤,我请人帮我收割别人都笑我,说你这收了也等于白收。”就这样,邹明海成为了村民口中的笑柄。

种粮大户弃耕毁约(种粮大户邹明海)(3)

在试种中邹明海也认识到这样瞎搞行不通,2018年,他开始四处学习、询问,不用农药化肥怎么种地,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省农科院朋友的帮助下,邹明海发现了一个秘密武器——用鸡、鸭、牛、羊、猪、人的粪便混合发酵成农家肥。就这样,他又开始了收集粪便之旅,到农户家、到养殖场,拉来几十车粪便,混合锯木灰、稻谷杆、石灰等,忍着恶臭倒在粪土堆上,翻捣了一遍。结果三四天之后,臭味变小了,到了十天左右,竟然完全不臭了,有些地方甚至长出了菌丝。历经40天发酵完成,用车拖到田里,再请工人手动施肥,春去秋来,整整134天后,水稻成熟了,亩产300斤,尽管产量不到平常稻谷的三分之一,但收获的,全是高品质稻谷,他说:“那个米蒸出来的饭就是我小时候吃过的,我爸爸种出来那个味道。”

种粮大户弃耕毁约(种粮大户邹明海)(4)

自此,邹明海认准了努力的方向,投资200万元在黄龙、政花、杉桥、黄洲、金府、福冲六个村30多个组流转农田1000余亩,开始大面积种植原生态优质稻。用农家肥代替化肥,用翻耕和手拔代替除草剂、用自然晾晒代替机器烘干。碰上产量不稳定,几十亩土地颗粒无收时,他选择躺平,“绝收就绝收吧,干吗一定要追求完美呢,不是还有一些田有收成吗?”遇上有麻雀来吃谷子,他也继续佛系:“小鸟也是生命,吃就吃点呗!”

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邹明海看来,自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水稻、土地、麻雀都只是做了各自该做的,而他也只是在做他该做的,其余的就交给老天安排好了。

种粮大户弃耕毁约(种粮大户邹明海)(5)

没有化肥农药,也可以有农业。生态农业下的农作物更抗病抗旱,生命力更强,收获的粮食品级更好,营养含量更高。虽然产量低些,收益小些,但邹明海并没有打算改变自己的坚持。如今邹明海的《田园叶》生态大米在有机食品圈里小有名气,受到众多养生人士的推崇,在没有借助其他营销平台的情况下,仅凭他个人朋友圈的影响力,产品就远销北上广,年销售达5万斤,每斤售价约在22—23元之间。

在3月22日与12位种粮大户共进早餐时,区委书记李晓彤提出,种粮大户要扛起粮食生产责任,重视“规模兴农”“科技兴农”“生态兴农”,为渌口区粮食生产、农业发展、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而邹明海的做法,恰巧与“生态兴农”思想不谋而合。

米良即为粮,人良方做食,邹明海种水稻的出发点很简单,让田野回归原始的样貌,让食物回归纯粹的味道。记者帮他粗略算了一下帐,目前每斤大米销售价大约20出头,成本价约17元,然而邹明海并不想把自己种的大米打造成“贵族”产品。

种粮大户弃耕毁约(种粮大户邹明海)(6)

“长期吃有机食品,身体会越来越健康。但健康不应该只属于小部分人,应该属于更多人,我一直也在摸索,如何让这个价格更平民化,让更多人都能吃上放心粮。”邹明海说。

以正念、善念浇灌农田,为更多的家庭送去幸福与安康。邹明海的故事让记者想起了一首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