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生物,这个词在我们心中和凶残贪婪挂上钩。大杜鹃,俗称布谷鸟,就是典型的寄生生物,但对于整个生活在北半球的人来说,春季聆听到布谷鸟的第一声叫声的心情是愉悦的。

大自然杜鹃花开了吗(为什么哪儿都听不到大杜鹃)(1)

大杜鹃,布谷鸟

春天的使者

闭上眼睛,回忆春天:萧刹的世界重新染上了色彩,大地苏醒,花蕾绽放。一只灰色的大鸟出现了,似乎不知从何而来。从远处看非常像一只食物链顶端掠食者——雀鹰(Accipiter nisus),但一声叫声泄露了它的真实身份:布谷布谷。

大自然杜鹃花开了吗(为什么哪儿都听不到大杜鹃)(2)

模仿雀鹰

千百年来,这种拟声命名的鸟一直是春天的预兆,是诗人妙笔下的宠儿,在艺术、文学和语言中不朽。

喏,这不,李白、杜甫就分别写了“日出布谷鸣,田家拥锄犁。”“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这样韵味十足的句子。

“布谷布谷”的叫声,实际上,只由雄性布谷鸟产生:它们通常以1-1.5秒的间隔发声,每组10-20次,每组之间休息几秒。当靠近潜在的雌性交配对象时,雄性还会跳上一支摇摆舞——左右摆动尾巴,或者身体。

到了6月,繁殖期结束,雄性布谷鸟基本都“忘记了自己的曲调”。

布谷鸟的去向

但吸引人的不仅仅是叫声,布谷鸟的行为一直令科学家无限好奇。夏天之后,它们去哪儿了?

大自然杜鹃花开了吗(为什么哪儿都听不到大杜鹃)(3)

我们可能花了数千年的时间才弄清楚这些鸟类的去向——在某些方面,事实比虚构想象更为离奇。

欧亚杜鹃是世界上最棒的长途迁徙者之一:它们一年中有一部分时间和我们在一起(3、4月份抵达欧亚,8、9月份开始飞去),余下的日子生活在热带非洲,比如刚果的盆地等,实际上,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它们与大象、黑猩猩一起生活在非洲雨林中!

大自然杜鹃花开了吗(为什么哪儿都听不到大杜鹃)(4)

以生活在北京的布谷鸟为例:2016年,有科研工作者通过追踪装置,记录到它们从北京起飞,途径云南,穿过印度洋,最终抵达非洲南部的莫桑比克。旅途跨越了16个国家,里程超过了5万公里。

自由自在的布谷鸟

布谷鸟能自由自在地离去,也离不开其臭名昭著的繁殖行为:卵在寄主巢中产卵,当寄养父母忙于喂养雏鸟时,成年布谷鸟可以自由返回温暖的气候。

大自然杜鹃花开了吗(为什么哪儿都听不到大杜鹃)(5)

一旦布谷鸟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巢,她会静静地等待,直到巢主人生下第一个蛋。然后,她会找准机会——通常在当天晚些时候去下自己的蛋。

怎么找机会?露露脸,发发声就成。

2011年发表在《行为生态学》上的论文——《披着狼皮的寄生虫:布谷鸟对鹰的模仿》中指出:成年布谷鸟的外貌与雀鹰相似,并且雌性布谷鸟从不“布谷布谷”的叫,而是会发出类似于猛禽雀鹰的尖锐叫声,这有助于布谷鸟接近潜在宿主的巢穴。

大自然杜鹃花开了吗(为什么哪儿都听不到大杜鹃)(6)

大部分雀鸟,看到、听见麻雀鹰或布谷鸟时都会表现出同样的惊慌、逃窜;虽然勇敢的芦苇莺,会招呼左邻右舍对布谷鸟/雀鹰群起而攻,但离巢,同样给了布谷鸟偷下蛋的机会。

蛋下得非常快。快到什么程度?有时候,没经验的布谷鸟甚至还没飞进寄生对象的巢里,蛋就出来了,落在地上。

没大事儿,一只布谷鸟最多产25个蛋,熟能生巧。

理直气壮地寄生

布谷鸟的雏鸟孵化地比一般鸟都快,进化赋予了它们一个巨大的橙色大嘴,吸引寄主父母昼夜不停地工作来喂养它们。

大自然杜鹃花开了吗(为什么哪儿都听不到大杜鹃)(7)

这并不是说寄生父母愉快地接受命运,布谷鸟和寄主之间已经形成了一场军备竞赛。

2020年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在被寄生频率最高的苇莺物种中,66%的苇莺接受了这些来路不明的胖孩子;12%的苇莺将其扔出巢外;20%的苇莺喂不动,干脆弃巢了......

进化其实就是适应。针对不同的寄生环境,聪明(jī zéi)的布谷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行为。

面对体型小养父母,布谷鸟的雏鸟为了吃饱通常会驱逐窝里剩余的卵;但也有例外——当养父母是喜鹊、乌鸦的时候,布谷鸟这个养子是个好孩子。

大自然杜鹃花开了吗(为什么哪儿都听不到大杜鹃)(8)

和喜鹊、乌鸦住在一起时很乖

乌鸦和喜鹊,通常是群居的,群体中的所有成员都会参与照顾和喂养幼鸟。寄生在这样的富裕家庭,小布谷鸟不愁吃喝,不但没有攻击性,还会分泌一种黑色臭液,防御鸟巢。

大自然杜鹃花开了吗(为什么哪儿都听不到大杜鹃)(9)

乖巧

写在最后

作为以虫子为主食的鸟,一般鸟儿下不去嘴的、长满尖刺的蛾类毛毛虫是布谷鸟的主食,因此,它们对环境的意义非比寻常。

至于寄生?任何对布谷鸟行为的“道德绑架”都是不够聪明的,它们和芸芸众生一样,在繁衍中寻找自己的路。

大自然杜鹃花开了吗(为什么哪儿都听不到大杜鹃)(10)

作者感谢你的关注(-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