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魏晋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视封建礼教于无物,常在竹林中纵酒高歌,后世给他们取了个雅号叫“竹林七贤”

这七人分别是: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王戎、向秀。

在这七人中山涛最年长,嵇康最帅,刘伶最能喝,但若要论谁对后世诗歌文学影响最大,那一定非阮籍莫属了。

为何这么说呢?

阮籍咏怀二十一首(阮籍半夜睡不着)(1)

首先一个,他的“穷途之哭”“青白眼”的典故,常被后世诗人引用。

例如苏轼的“路穷乃归休”、杜甫的“不拟哭途穷”、温庭筠的“今则阮路兴悲”说的都是阮籍的“穷途之哭”。

而杜甫《饮中八仙歌》中的“举觞白眼望青天”、黄庭坚《登快阁》中的“青眼聊因美酒横”、陆游《蛾眉村旅舍作》中的“久厌俗情生眼白”用的都是“青白眼”这个典故。

第二阮籍是建安以来,第一个全力创作五言诗的人,为五言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对后世诗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阮籍咏怀二十一首(阮籍半夜睡不着)(2)

他的代表作就是《咏怀八十二首》,这些诗揭露了魏晋时期黑暗混乱的生活,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其中最为经典的当属其一,道尽心中孤苦,读来令人心碎。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当时曹魏和司马氏的斗争愈演愈烈,阮籍在情感上是倾向曹魏的,但是司马氏集团太过强势,而阮籍为了在乱世中保全自己,只能终日饮酒自秽。

他有济世之志,却无奈生逢乱世,只能够在夹缝中求生存。

他常常夜不能寐,于是便有了这首“失眠”诗,道尽了人生孤独与寂寞。

阮籍咏怀二十一首(阮籍半夜睡不着)(3)

开头一二两句源自“建安七子之一”王粲的“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描绘的都是一个夜里难以成眠,只能起坐弹琴,以抒发忧思的失意孤独者的形象,

而这样的场景,对后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例如李白的《月夜听卢子顺弹琴》,“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

虽然一个是听琴,一个是弹琴,但是抒发的情感却是相同的。

接着两句是室内环境描写。

清澈如水的月光透过薄薄的帐幔照了进来,带着几分凉意的清风吹拂着他的衣襟。

明月清风,本是多么美好的意象,但是在这首诗中却隐隐透露出了几分凄清之意。

阮籍咏怀二十一首(阮籍半夜睡不着)(4)

如果说三四句的环境是清冷的,那么五六句就更是凄凉了。

失群的大雁在野外号叫着,白日里在林子中飞翔盘旋的鸟儿也在哀哀地鸣叫着。

诗人写“孤鸿”和“翔鸟”,一是为了以它们的鸣叫烘托出夜的寂静,另一个也是为了借这两个意象来反衬自己内心的孤独。

此时的他就像野外的孤鸿,北林的翔鸟,在黑夜里迷失了方向,凄苦无助。

行文至此,诗人的情感已到了非吐不可的境界,最后一句“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直抒胸臆,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愁苦、孤独、悲凉的心境。

这最后一笔,使前文的写景叙事都有了着落,是全诗情感的结穴之处,耐人寻味。

阮籍咏怀二十一首(阮籍半夜睡不着)(5)

全诗来看,前六句层层铺垫渲染,营造了一种凄冷孤清的氛围,最后两句诗人的情感喷薄而出,情景交融,含蓄不尽,意味无穷,对后世影响深远。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就点个关注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