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们讲述了日本刀的历史,那这一期就来看看日本甲胄的发展历史。

几个世纪以前,武士们鏖战于疆场,而其甲胄的防护成都能够左右胜败,日本甲胄,有专业技法锻造,以抵御刀剑和弓箭,因为有专门设计的护具,甲胄本身兼顾了防御与灵活。功能需求、设计以及外观装饰都是日本甲胄上重要的元素,对胜利的渴望,形成了宗教和民间信仰,催生了奇形风格的甲胄。

对马岛是真实历史吗(从对马岛之魂看看日本甲胄)(1)

在游戏中,主角境井仁共有11套铠甲,其中有3套铠甲属于典型的日本甲胄,分别是“武家铠甲”、“吾作的铠甲”和“境井家传铠甲”。这里笔者就结合这三套铠甲进行讲解。

对马岛是真实历史吗(从对马岛之魂看看日本甲胄)(2)

主角的“武家铠甲”和“吾作的铠甲”很明显就是采用了大铠的设计,而“武家铠甲”更能够很明显的看到“栴檀板”与“鸠尾板”,这两片甲板的顶端与胴甲主体相连,鸠尾板用于在射箭的时候为左胸口提供保护,而栴檀板则用于在右手挥舞武器的时候保护右胸。

对马岛是真实历史吗(从对马岛之魂看看日本甲胄)(3)

武家铠甲的设计很明显参考了大铠的设计

大铠起源于两档式挂甲,在平安时代中期就已经出现。与一般人的认识不同,大铠并不是完全由竹木制成的,出于提高防护能力的目的,其中在重点部位也运用了铁制材料。一套完整大铠的重量超过30公斤的重量,据说德川家光也曾经抱怨过身着大铠太过沉重,由此可见其防护力较高。

然而大铠的主要缺点在于其刚性缺少柔韧度的盒状结构,以至于当武士下马作战的时候限制了活动能力。大铠的设计较为古老,穿戴者的肩膀几乎要负担所有的重量。

大铠的胸甲也是由小片的甲叶扎成的,其光滑的外表是因为在其上包有一层主要为鹿皮所制的皮革,用以在铠身形成较光滑的表面,以防止武士在射箭的时候弓弦被甲片刮断。这个结构也被称为弦走韦。

在大铠中,保护手臂肩膀的肩甲在日本甲胄中被称为袖。而大铠中的袖往往采用大袖的形式。其特点为直而平,且面积较大,往往采用六到八段甲片叠合成的结构。在一些式样华丽的大铠中,袖上也常常添加各种装饰用的对象。

对马岛是真实历史吗(从对马岛之魂看看日本甲胄)(4)

“境井家传铠甲”则比较特殊,从游戏中可以看出,铠甲上使用大量小甲片与皮革,这可能是参考了更古老的挂甲设计。

对马岛是真实历史吗(从对马岛之魂看看日本甲胄)(5)

境井家传铠甲

挂甲主要是用皮革或金属的小片连缀而成,因此相对短甲而言其灵活性较高,便于使用者的运动。挂甲的开口在正面中央,通过引合绪固定。在肩膀部位则通过正面的悬绪和背面的受绪系在一起,整幅甲胄的重量主要由肩膀来承受。挂甲直到近代仍为阿依努人所使用。

在奈良时代(710~794),挂甲进一步进化为裲裆式挂甲,其特点为肩上的绪不分悬、受,而是合为一体,套头穿着,开叉和引合的绪在两边肋部。

对马岛是真实历史吗(从对马岛之魂看看日本甲胄)(6)

除了铠甲本身,游戏中的头盔也很大程度还原了当时日本武士所佩戴的样式。在“武家铠甲”和“吾作的铠甲”中,头盔使用了大铠最常见的“前立”装饰。“境井家传铠甲”则使用了“胁立”装饰。

日本头盔把装饰品插置于头盔的各个位置,最多的是在前部,称为“前立”,在左右的称为“胁立”,在后的称为“后立”。就算后来天辺没有了,也只有一小部分头盔在顶上加装饰,称为“顶立”。

对马岛是真实历史吗(从对马岛之魂看看日本甲胄)(7)

另外在“吾作的铠甲”上,不仅能够看到作为装饰的“锹形”,更有“吹返”最为装饰。

吹返:护颊,起对头部侧面的防护作用,因其向后卷曲而得名

日本头盔有时会结合动物的形象,“境井家传铠甲”中,头盔就有鹿角的装饰。鹿在日本很多地区被视作神的使者,这在在游戏中也类似的设定。故而甲胄上加上鹿角的装饰,寓意着使用者在神使的庇佑下并能够击败敌人。

对马岛是真实历史吗(从对马岛之魂看看日本甲胄)(8)

日本花鹿与梅花鹿相似,但躯体较小,体长90—110厘米,尾长11—12厘米,体重60—80公斤。与所有的花鹿一样,臀部有白色斑块,其斑块上方有一弧形黑色线纹。夏毛呈褐色,白色斑点明显;冬毛色较深,背中线无纵纹。

电影推荐:《最后的武士》2003年电影,主演:汤姆·克鲁斯,渡边谦、真田广之等。故事以1876年-1877年中的西南战争和明治维新作为背景,描述一个前美国军人,到日本助明治新政而组建的日本新军做教官,在战争途中被俘,慢慢被日本传统文化所吸引,结尾带领“最后的武士”集团集体反抗的故事。故事通过维新派和保守派的政治角力,深刻表现了新旧矛盾的冲突,并以西方人的视角审视了日本武士刀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