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灯舞是流传于江西省吉安县固江镇棚下村的一种表演性民间灯彩舞蹈,其起源及部分表演内容与民间神话传说有关鲤鱼灯舞的历史渊源可上溯到七千年前远古时代鱼族人的图腾“鱼舞”,它以一只鳌鱼为头,青虾为尾,九条鲤鱼居中,鱼虾亲密团结,衔尾而进,以求到达象征幸福美好境地的龙门组成鲤鱼灯舞表演的是一只外表庄严、昂扬,内心十分慈爱的鳌鱼,九只活泼灵敏的金丝鲤鱼和一只天真淘气的小虾前进途中,它们有时迷失方向,有时遇到敌人乌贼的侵犯,但在鳌鱼的带领下,它们勇于拼搏,终于到达龙门动作结构为16个环节:鳌鱼进场、鲤鱼出洞、单拆篾塔、双拆篾塔、斜拆篾塔、双斜拆篾塔、三盏球、漂带、上水翻潭、劈柴、寻食、跳龙门、穿龙门、积塔、团龙和咬尾,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鲫鱼灯舞完整?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鲫鱼灯舞完整(鲤鱼灯舞)

鲫鱼灯舞完整

鲤鱼灯舞是流传于江西省吉安县固江镇棚下村的一种表演性民间灯彩舞蹈,其起源及部分表演内容与民间神话传说有关。鲤鱼灯舞的历史渊源可上溯到七千年前远古时代鱼族人的图腾“鱼舞”,它以一只鳌鱼为头,青虾为尾,九条鲤鱼居中,鱼虾亲密团结,衔尾而进,以求到达象征幸福美好境地的龙门。组成鲤鱼灯舞表演的是一只外表庄严、昂扬,内心十分慈爱的鳌鱼,九只活泼灵敏的金丝鲤鱼和一只天真淘气的小虾。前进途中,它们有时迷失方向,有时遇到敌人乌贼的侵犯,但在鳌鱼的带领下,它们勇于拼搏,终于到达龙门。动作结构为16个环节:鳌鱼进场、鲤鱼出洞、单拆篾塔、双拆篾塔、斜拆篾塔、双斜拆篾塔、三盏球、漂带、上水翻潭、劈柴、寻食、跳龙门、穿龙门、积塔、团龙和咬尾。

鳌鱼、鲤鱼、虾的制作:以竹篾为主要材料,编扎好外形框架,以前用皮纸糊壳,内点蜡烛,现在改用纱布蒙壳,通体层层迭迭贴上片片鱼鳞,内装电池、灯泡照明。形体小巧,头尾活动。舞时,舞灯人穿青色衣服,用脚尖走碎步,观众只见鲤鱼灯轻盈游动,栩栩如生,似鲤鱼又不拘泥于鲤鱼,以神胜形。同时伴以民间唢呐曲牌和打击乐,气氛十分红火热烈。

鲤鱼灯舞与民俗活动也是紧密相连的。它的道具构思精妙、服装简朴不失大方、伴奏音乐独具个性、动律谐趣幽默、套路丰富多姿、造型独特精美。发展至清末民初时,由于条件限制没有专门的配乐,人们只能在街头巷尾进行简单的表演,以此来庆祝节日欢乐的气氛。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老艺人周树人认为:鲤鱼灯舞不能只停留在死板的表演形式上,于是他将鲤鱼灯舞进行了创新,把原本只有一米长的鲤鱼灯分成三截:用竹篾做成一个个圆圈,从而构成鱼头-鱼身-鱼尾,再用绳子相连,糊上纸后,用彩漆描上不同的颜色,从而形成了人们现在所能看到的鲤鱼灯。由于周树人的创新鲤鱼从“死鱼”变成了“活鱼”,周树人也在万古镇被人们誉为“现代鲤鱼灯舞的创始人”。

数百年来,鲤鱼灯舞的民间表演活动维系了泸水河沿岸棚下村人的亲密关系,在迁居落户于固江的棚下村人走出自闭,与原住民友好交往并最终融入当地社会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当下,鲤鱼灯舞演出活动萎缩,民俗内涵渐损,演出人员老化,传承不力,这种民间舞蹈的生存发展充满危机,亟待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