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民族都有神话集。

阿拉伯的叫做《一千零一夜》,又叫《天方夜谭》。

天方夜谭的王后是谁(国王为什么不杀这个新娘)(1)

传说古撒桑国王山鲁亚尔,有一次来到海边草原,在一棵树下休息。海中升起黑色水柱,一个女郎来到他面前,告诉他所有女性皆不可信任。山鲁亚尔回到萨桑,果然发现王后行为不端,愤而将其杀死。

国王的报复却无法停止。于是他每天娶一个新娘,第二天早上再杀掉。年复一年,杀满一千。萨桑宰相之女山鲁佐德,自愿嫁给国王。她每夜讲一个故事,结尾时刚好天亮。为了听到故事结尾,国王只好延长她一天性命。山鲁佐德的故事无穷无尽,国王的屠刀也一天天延期。直至一千零一夜。

终于国王不想再杀人。他以安拉的名义起誓,不会杀掉山鲁佐德,并把这些故事集结起来,就是《天方夜谭》。

当然任何一本神话集,绝对不是某一个人的故事,而是漫长的时光里,一群一族人的故事。是集体意识的智慧,也是集体潜意识的原型

约瑟夫.坎贝尔在《千面英雄》中说:

为了让神话中的概念与形象复活,我们一定不能诉诸有趣的现代事件,而应该寻找来自过去的具有启发性的线索。当这些线索被找到后,大量几乎名存实亡的象征符号会再次展露出它们永恒的人文意义。

从心理学角度,萨桑国王山鲁亚尔,遇到海中黑色水柱的意象,有弗洛伊德“力比多”的影子。人类早期普适性的柱状崇拜,可能根源于此。那么为什么是黑色的?为什么山鲁亚尔遇到的海中女郎,告诉他的竟然是所有女人不可信任?

这是山鲁亚尔心中,对女性的印象。他心中“阿尼玛”的原型究竟是什么,是更深一层的自我探索。但是,现实的经历,告诉他,女人就是善变而且狡诈。梦幻一样的海边偶遇,不过是他心中怀疑的显现。

于是他回国杀了那个王后。这还没完。王后这个具体的人,他已经杀掉。但是他心里,那种被忽略被背叛的痛苦,不会随着王后之死消失。而王后已死,不可能起死回生,再重新消解他心中的怒火。

他无法排解泛化了的悲伤,嫉妒,与被抛弃的恐惧。所以他需要一千个新娘,来一个娶一个,娶一个杀一个。

天方夜谭的王后是谁(国王为什么不杀这个新娘)(2)

情绪没有逻辑,但情绪有原因。

就算萨桑国王杀够一万个新娘,他也还是得不到回应。因为他心里的问题,是问死去的王后——为什么,我给你一个王国,你却要背叛我。他成了一个难以被理解的暴君。

从自我疆界的领域意识来看,每个人,都是自己世界的国王。“国家”有大有小,“国力”有强有弱,周边关系有好有坏,“国策”有明智有愚昧。但每个自我意识清楚的人,都是自己的孤岛。

不算上统计版块中的小众,大多数人群,概念上说,只有两个人,男人,女人。古波斯萨桑国王的问题,也是人群的普世问题。

不安怎么办?经历过背叛,至今害怕怎么办?恐惧产生悲伤,悲伤令人焦虑,焦虑让人脆弱无力,而愤怒,就是一种夸张的强大和假装的力量。

不是说愤怒就不好,愤怒只是情绪之一种而已。在情绪角度,它和喜悦忧郁平等。只是内心不虚弱的人,既不需要主动伤害,也不害怕被动伤害。

萨桑宰相之女山鲁佐德,在故事里成为国王的救赎。原因不在于她美貌,也不在于她聪明。死去的王后和一千个新娘,比她美貌聪明的不少,可能更多。

原因在于,她用国王的好奇心,延缓了国王频繁发作的过度的愤怒,缓释了频繁发作的焦虑和痛苦。也许她这种智慧,是因为救人,也许只是随机应变为了自保。自保可能性更大。

但国王看见了自己国度的丰富有趣,眼光打开,集结成了《一千零一夜》。

天方夜谭的王后是谁(国王为什么不杀这个新娘)(3)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发就在:国王的怀疑是自己的,痛苦是自己的,愤怒是自己的,好奇是自己的,救赎是自己的……

每一样都是国王自己本来具备。连这个国度都是国王自己的,只是他还没意识到他的国度疆域本来这么寥廓。就和每个人在执念中一样。

一个没有灵性,不懂反思的国王,就算有一万个山鲁佐德,他也会继续杀下去。杀伐是手段,过度杀戮,才是血腥。血腥只会带来饥渴的兴奋,无法得到源源不断的安宁。

博尔赫斯说,“世界本来就是迷宫,没必要再建一个。

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时,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